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想讓中國人花錢怎麼這麼難?

儘管政府鼓勵大家花錢,但中國消費遲遲不見起色。

主管經濟的中國官員一直忙着鼓勵消費。然而,人們卻反其道而行之。

這是因為政府沒有具體的行動來支持這種勸誘;到目前為止,政府只是在空談。至於誠意有多大,尚不清楚。

顯而易見的是,人們都在持幣觀望。中國央行上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中國住戶存款激增人民幣7.13萬億元(約合9,800億美元),數字相當驚人;住戶存款餘額大約為人民幣150萬億元,八年來增長了超一倍。

中國央行上周公佈的其他一些數據也表明,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對官方發出的消費和投資號召已有強烈牴觸情緒。他們正在將資金從流動性更高的賬戶轉移到中長期存款賬戶中。

5月份,中國狹義貨幣(M1)供應量(基本上是消費者和企業可以立即使用的貨幣)同比下降4.2%,創下自M1數據發佈以來的最大單月同比降幅。廣義貨幣(M2)供應量同比增長7%。M2供應量基本就是M1供應量加上持牌銀行的客戶儲蓄及定期存款。

5月份, M2減M1的增速差擴大至創紀錄的11.2%。中國央行官員用該指標來考察中國經濟的活力。

M2減M1增速差越大,說明人們對經濟前景越悲觀,從而越不願意消費和投資。換句話說,中國經濟正在喪失活力。

但是,鮮有經濟學家會說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已經見頂。

正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去年在頭版發表的一系列文章所述,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是政治因素。

指向不一

中國經濟弊病最明顯的解決方案是中國政府制定促進消費和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這將有助於創造一個更平衡、更接近美國和西歐的經濟體。中國政府過去也曾論證過這一觀點。

不過,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家庭消費僅占GDP的38%左右,近年來相對保持穩定,相比之下美國則佔68%左右。

要想讓人增加消費,中國政府就必須擴大相對而言保障力不足的社會安全網,增加醫療、失業和退休福利。換句話說,中國政府必須對民眾進行投資,才能讓他們相信自己不必存那麼多錢。

然而,儘管習近平和他手下的官員一直在敦促人們消費,但他們內心一直對美國式的消費心存疑慮,認為這種消費是一種浪費,而當前中國的重點應該是增強工業能力,並為與西方的潛在衝突做好準備,我和我的同事們都曾做過相關報道。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是:消費並不能帶來中國政府所期望的製造業驅動型增長。

一些投資者和分析師寄望於將在7月召開的中共高層會議,即第二十屆三中全會,希望政策真正轉向消費。在過去幾年,類似的會議都曾傳出過令市場振奮的增長催化劑。

但是,除非中國政治發生變化且習近平全心全意擁抱消費經濟,否則這種希望可能依然會是一場空。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20/2069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