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尷尬!越說越要露怯 中共一張牌日漸失靈

—越說越要露怯!中共統戰,有一張牌日漸失靈

中華民國陸軍官校在台灣慶祝建校百年之際,中共6月17日也在北京、廣州等地高調紀念其位於廣州的前身黃埔軍校建校百周年,並邀請台灣退役軍官出席活動。對此,分析人士說,中方在此樣板場合,利用國共合作、反獨促統等基調來企圖對台統戰,但問題是中共的宣傳話術只能講一半,不敢明說當年黃埔師生也曾是剿共主力的史實,因此,不僅宣傳起來氣氛尷尬,效果也逐年遞減。

中共中央「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暨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40周年」座談會星期一(6月17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並呼籲海內外黃埔同學及其親屬要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讓兩岸同胞在交流、交往、交融中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中共中央紀念黃埔建校百年強調反獨促統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致賀信,讚揚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也是中國第一所配養革命軍隊幹部的學校;該校同學會則是中共領導下,聯繫海內外黃埔同學的愛國群眾團體。他還呼籲所有黃埔人要牢記政治使命,「發揮特色優勢,堅定反獨促統」。

據央視當日《新聞聯播》報道,座談會中有台灣黃埔同學代表與會並發言,也有海峽兩岸和海外同學的親屬出席,雖報道未載明台灣代表的身份與人數。

中共中央除高規格紀念外,在廣州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也於上星期日(6月16日)改造後重新開館,全面擴大文物藏品和陳列展覽。

此外,北京、廣州等地連日來也先後以舉辦學術研討會、播映電視紀錄片和黃埔軍校主題電影,及發行郵票等方式,紀念黃埔建校百年。

台灣陸軍官校百年校慶賴清德高舉黃埔精神

同一天,在南台灣高雄的台灣陸軍軍官學校高調舉行百年校慶,台灣總統賴清德全程出席並致詞強調:「中華民國在哪裏,黃埔精神就在哪裏。」

對於部分台灣退役軍官不顧勸阻,堅持前往中國出席紀念活動,賴清德也語出批評稱:「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的才是『真陸官',沒有這份雄心壯志就是『假黃埔'。」

黃埔軍校始自1924年,是由當年的中國國民黨總裁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區開辦的「陸軍軍官學校」,後因戰亂幾經遷校,直到1950年國府退守台灣後,在高雄鳳山復校迄今。

1924年6月16日黃埔開學典禮當天孫中山、宋慶齡蔣介石等人合影(VOA截屏)

2024年6月16日,台灣總統賴清德主持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校慶活動。(照片來自台灣總統府網站)

中共借黃埔精神強調「兩岸一家親」

自80年代起,中共基於統戰、開辦黃埔同學會以來,兩岸的「黃埔正統」之爭已歷時數十年,今年則因建校百年,又適逢台灣新總統賴清德就職和兩岸情勢緊繃而升級。

在台北的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說,當年國民黨在「聯俄容共」的歷史背景下,草創期的黃埔軍校確有共產黨員加入,如中國前總理周恩來就曾任該校的政治部主任,前幾期學生中也有不少人日後成為解放軍名將。

但他說,中共對黃埔的宣傳僅止於1926年前的國共合作北伐歷史,卻對雙方決裂後,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5次剿共,乃至後來的國共內戰期間,黃埔師生所扮演的主要角色絕口不提,目的就是要扭曲歷史,作為統戰工具。

陳世民告訴美國之音:「很明顯的,它(中共)就是要操作兩岸都是中國軍的概念,成功的話就可以訴求台灣靠向中國、遠離美日同盟,尤其是1937年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去(對日)抗戰。」

他說,中共不僅意圖借黃埔論述分化台灣與美日友盟,還廣邀台灣退役將領赴中,讓他們身陷在泄漏軍事機密的風險中,尤其他們若公然於中共中央的紀念場合聽訓,更形同叛國。

不過,中共今年4月號稱要邀請100團、共3000位台灣退役將領到廣州參加類似的紀念活動,但據台灣退輔會主委嚴德發表示,經勸說後,最後僅不足百人堅持前往。

對此,台灣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沈伯洋表示,中共操弄黃埔校慶的手法與舉辦兩岸媽祖宗教交流等活動雷同,都是藉由歷史文化強調「兩岸一家親」。但黃埔校慶的論述另衍生出,台灣軍事訓練源於中國的說法則是意圖混淆台灣軍人的敵我意識。

不過,台灣政府早有警覺,一方面完備國安相關法令,嚇阻更多將領赴中;另一方面也擴大辦理台灣陸軍官校的百年校慶,提高校友們的歸屬感並削弱對岸的統戰效果。

據沈伯洋分析,這兩年台籍退役將領赴中出席黃埔活動不能再接受招待、得自費新台幣一萬多元,或也是參與率驟降的原因之一。

沈伯洋說:「為什麼今年(中方邀請台灣退將)會做得比較差?第一個是台灣(通過)的《反滲透法》,造成很多人會害怕,(懷疑)我可以過去嗎?另外,比較一下之前(的團),這一次台灣過去的人要付的費用也比以前高,很多人會說,那我幹嘛去。」

劉銳紹:中方高調紀念黃埔,凸顯對台無計可施

香港的時政評論員劉銳紹認為,中共大舉紀念黃埔百年反而凸顯出其對台統戰工作幾已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

劉銳紹說,在台灣,中共只剩國民黨可以進行政治對話,其他政黨多跟中共不同調;經濟上,中方先前祭出的讓利誘因近年已取消殆盡;再加上,台灣主流民意傾向「不統不獨」、維持現狀,更讓中共難有進一步操弄的藉口。

劉銳紹告訴美國之音:「為什麼這樣高調(辦)黃埔軍校百年的紀念?就是在其他方面都沒有適當可以介入台灣事務的角度,所以在這個地方(黃埔校慶)把它拉上來,但是實際效果是沒有太多的。」

在台北的文史工作者許劍虹曾親訪多名黃埔校友,他認為,中共要跟台灣爭奪黃埔正統的底氣不足,因為在國共合作階段的黃埔前六期、逾8000名畢業生中,共產黨員也僅有300多人。

他說,中共自1949年建政至今,其解放軍體系從未開辦過「陸軍軍官學校」,當然無從談論繼承正統,且隨着中國老一輩黃埔校友的逐漸凋零,中共現已找不出關於黃埔的新論述話題。

紀念黃埔卻避談國軍貢獻中共宣傳尷尬

許劍虹說,更尷尬的是,一論及民國時期的建軍史,就迴避不了國軍對抗日戰爭的貢獻,這一向是中共的禁忌話題,任何想說出這段歷史的人往往動輒得咎。如中國歷史戰爭題材電影《援軍明日到達》斥資6億人民幣拍攝,原定6月上映,即描寫黃埔3期畢業的國軍名將方先覺以寡敵眾、保衛衡陽的故事,結果該片臨上映前慘遭封殺。

許劍虹告訴美國之音:「主要原因是,方先覺是非常黃埔系的部隊,非常忠於蔣(介石)校長。方先覺在內戰時據說也曾經毀過新四軍的公墓,等於是跟共產黨有血仇的一個將領。」

許劍虹說,台灣陸軍官校營區6月16日開放,湧入幾萬名參觀群眾同歡,但對比中國行禮如儀的官式校慶場面,真的黃埔精神繼承人立判高下。只要台灣政府不輕易割捨話語權,中共將很難再招攬到台灣退將跨海響應其統戰戲碼。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台灣黃埔校友子弟告訴美國之音,他們的父輩一生戎馬,晚年卻得不到台灣社會的認同,唯有回到對岸反備受禮遇,因此難以抗拒中共的「統戰」手法。但隨着台灣年輕人對黃埔歷史早已無感,中共的統戰手法也逐漸失效。

在台北的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研究員李華球曾任台灣陸軍上校,也曾在陸軍官校接受過入伍訓練。他認為,黃埔正統仍在台灣,中共任何爭奪正統的作法都缺乏正當性。

李華球透露,他曾接到過中共的邀請,但當時中共機艦擾台不斷升級,還以國安名義動輒盤查前往中國交流的台灣學者,種種舉措與其統戰目的相互矛盾,因此直到現在他都不曾應邀出席。

李華球告訴美國之音:「我認為,中共借這個活動除了統戰外,也等於號召台灣的退役軍人到大陸去參加軍事活動,當然有點收編(台灣軍人)的那種感覺,所以我一直不願意去參加這個活動。」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9/206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