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慘!香港各行業東主皆叫苦連天

—香港採購經理指數再下跌 各行業東主皆叫苦連天

在經歷數年的政治「改革」及新冠疫情影響後,香港社會已變得十分「和諧」,經濟本應迎來復甦良機。然而,標準普爾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降至49.2,連續第三個月跌破50大關,顯示經營環境預期持續低迷。這對香港經濟來說是又一次重擊。批發和零售業者紛紛表示,當前的經營狀況依舊嚴峻,亟待新的突破。

香港市道於肺炎疫情結束後不見好轉,反而在旺角被視為「黃金店面」的鋪位已淪為無人租賃的空店。(2024年6月9日)

香港—

在經歷數年的政治「改革」及新冠疫情影響後,香港社會已變得十分「和諧」,經濟本應迎來復甦良機。然而,標準普爾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降至49.2,連續第三個月跌破50大關,顯示經營環境預期持續低迷。這對香港經濟來說是又一次重擊。批發和零售業者紛紛表示,當前的經營狀況依舊嚴峻,亟待新的突破。

這也是標普全球公佈的香港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今年第三次跌穿50,相關數據更是最近一年半以來第二低。負責公佈這次數據的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Pan Jingyi更預言,近期香港的經營環境很可能持續低迷。撇開冰冷的經濟數據,香港商家無論是在批發業還是零售業,皆坦言正面對相當悲觀的境況。

客戶結業令生意難做

張先生自2008年起在香港著名的批發市場深水埗經營布匹批發生意。得益於中國經濟在千禧年(2000年)後的迅速發展,張先生的生意一度相當紅火,訂單源源不斷,無論是來自中國大陸還是出口國外。然而,隨着中國大陸生產成本的不斷上漲,歐美品牌逐漸將成衣生產轉移至東南亞地區,加之中國大陸經濟近年來持續低迷,整體消費力大不如前,導致布匹批發市場需求大幅減少。

張先生表示,疫情後的「復常」幾乎感覺不到。「今年的生意額雖然有所好轉,但相比疫情前已經下降了50%。從前的生意額足以維持生活,但現在真的很差。整體經濟環境不好,許多長期合作的客戶已經流失,甚至有些已經結業,所以生意下滑了。」他說。目前,張先生在採購貨品時更加謹慎,採購量也因生意減少而減少了一半。

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不再,加上香港人選擇離境消費,商店門可羅雀,令布匹批發店遭受雙重打擊。(2024年6月8日)

布匹批發業面臨不景氣,成衣批發業同樣難逃厄運。李先生在香港從事牛仔褲批發已有40多年,但目前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他表示:「高峰期每天可以做到一個貨櫃的出口生意,現在每天連十條牛仔褲都賣不出去。」

隨着香港及中國大陸經濟環境轉差,疫情期間人們的購物模式轉向線上,傳統批發行業的李先生坦言生意難以為繼。「主要是生活方式和購物方式的改變。經濟不好的時候,所謂衣食住行,每個人都會優先考慮食物和住房,這兩項都解決不好,又怎會有餘錢購買衣服呢?而且香港人已經購置了很多牛仔褲,經濟不好的話為何還要再買呢?」他說。

批發及出口業淪為夕陽工業

香港本地市場不景氣,出口貿易也難言樂觀。儘管香港政府統計處在今年5月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整體出口達到3787.39億港元,按年增長3.7%,比2023年4月增加近400億港元。然而,相比2024年3月的3844.9億港元,今年4月的整體出口仍下降了超過500億港元。根據過去幾年4至8月的銷售淡季走勢,以及去年同期的出口總額持續疲軟,預計未來幾個月香港出口形勢難以明顯好轉。

李先生表示,出口市場幾乎已經消失。「現在根本沒有出口業可為,商家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工廠。過去香港成衣在全球佔有重要地位,但現在已成夕陽行業。以往有不少外國廠商來香港採購,但現在他們根本不會在香港買很多貨,那麼他們還為何要坐飛機來香港呢?」

隨着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再穩固,香港的批發和出口業也逐漸衰落,零售行業的發展前景更加堪憂。香港零售業不僅未因疫情結束而受益,反而因為租金和員工薪資高昂,以及對外口岸全面開放,許多香港人每逢周末或長假期選擇到大陸或國外旅遊消費,使得香港零售業情況比疫情期間更差。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佈的最新數據,4月零售業銷貨價值為295.76億港元,是自2023年以來首次跌破300億港元大關,銷貨價值指數和銷量指數的按年變動率分別創下-14.7%和-16.5%的新低水平。

對外通關導致零售生意下滑

30多歲的鄭先生在2021年疫情期間,與另外兩名友人選擇「逆市創業」。他們在九龍鬧市區開設了一家玩具精品店,專門售賣具有香港本土特色及日本直送的正版玩具和動漫模型,生意一度相當不錯,甚至在短期內成功開設分店。然而,隨着疫情結束,鄭先生的玩具店生意卻大幅下滑,僅剩下八成的營業額。

「舊客戶現在直接去日本購買玩具,因為日元匯率便宜。外國的物價比香港更便宜,生意怎能不減少呢?」鄭先生告訴美國之音,「以前早上11點準備開門時,已經有人在門外排隊,問我們什麼時候開店。現在就算是周六中午,外面也沒多少人在逛街。以前中午12點就能做到五六百元的生意,現在只有一百多元。事實上,任何時間逛街的人都少了很多。我們曾經在一個周三一整天只做了五百元的生意,連一個人的工資都不夠支付。」

鄭先生表示,由於最近剛與業主續簽了兩年的新合同,只能再觀察這兩年的發展再決定是否繼續經營。

此外,香港零售行業在生意不景氣時還要面對各種挑戰,如業主希望加租金等。鄭先生直言,香港政府的管理不善使零售行業更難生存。他說:「政府的膠袋征費措施已經為全香港零售業帶來了很多麻煩。這個政策讓我們不得不花大筆錢購置新的包裝袋。印有店名的膠袋是很好的宣傳工具,但現在政府要求我們改用他們銷售的膠袋。所以,只要政府別搞那麼多事,香港店主就能自救。」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4/206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