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澳大利亞人擔憂中共威脅,專家:中共軍事強勢猶如豆腐渣工程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6月4日報道,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和外交部長黃英賢不會出席即將在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問題「和平峰會」,因為他們要留在澳大利亞迎接來訪的中共總理李強。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民調結果顯示,在澳中關係回暖之際,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安全威脅非常擔憂。專家表示,澳大利亞領導人若不懼怕中國,北京就不敢貿進。

澳大利亞社會對中國的不信任感是中國造成的

澳大利亞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6月2日公佈年度民調,了解澳大利亞公民對於國際事務的觀點,顯示即使坎培拉與北京關係回溫,仍有高達71%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接下來20年可能成為澳大利亞的軍事威脅。信任中國的受訪者僅有17%,對比6年前的52%劇烈下滑。

羅伊研究院執行董事弗里洛夫(Michael Fullilove)指出,澳大利亞人非常不信任中國,他們擔憂區域內的戰爭風險。不變的是澳大利亞一直認為與美國結盟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針對「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經濟夥伴還是安全威脅」,53%受訪者認為中國更像是安全威脅;44%認為是經濟夥伴,低於2020年的統計。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6月4日報道,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和外交部長黃英賢不會出席6月中旬在瑞士舉行的烏克蘭問題「和平峰會」,因為他們要留在澳大利亞迎接來訪的中共總理李強。

前台灣駐澳代表,中華經濟研究院諮詢委員林松煥博士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工黨政府執政後力圖改善澳中關係,雙邊貿易及高層互訪交流也逐漸恢復正常,但是澳中關係已不可能完全回到以往水乳交融的地步。

他認為,世界地緣政治及戰略格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對抗中俄朝伊朗等威權專制體制的基本架構,特別是中俄連手合作,企圖改變二戰後的國際秩序的實際行動正在變本加厲,澳大利亞自然感到中國加重壓迫。

林松煥說:「中國對世界民主社會包括澳大利亞、台灣和日本等國家的威脅是真實的,軍事及灰色地帶的衝突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因此,澳大利亞社會對此暸然於心,對中俄自然是不信任的。」

悉尼科技大學(UTS)澳中關係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艾蓮娜·科林森(Elena Collinson)認為,澳大利亞人對中國的不信任現在已經根深蒂固,這是中國自己造成的。她對美國之音表示,即使北京逐步取消對澳大利亞的懲罰性關稅,並恢復雙方高層對話,澳大利亞社會對其經濟脅迫和戰狼外交的記憶也不會這麼快衝淡;另一方面,儘管自工黨在2022年中期上台以來,澳中關係已不再針鋒相對,但中國並未放棄攻擊性的行動,尤其是持續恐嚇批評中方政策的人。她指出,近期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軍機軍艦依然有危險的接觸,中國也積極拓展在澳大利亞的間諜活動,對公共和私人實體的網絡攻擊更是持續不斷,以及在香港新疆、西藏壓迫人權的行為,都讓澳大利亞人更加不能信任中國,這並非雙方高層修復關系所能改變的。

科林森表示,澳中關係不會重置,穩定關係才是工黨政府的目標。

澳中關係專家,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社會學博士秦晉表示,表面上澳中雙方都需要緩和關係,也需要恢復貿易常態,實際上中方的需要遠大於澳方,然而雙方的關係處於中方為強勢,澳方為弱勢。他認為,北京敢於作為,敢唱空城計恐嚇對手,所以表現強勢;坎培拉對自身的優勢認識不清,因此顯得弱勢,這才是不信任感的核心。

秦晉對美國之音說:「看似澳大利亞社會對北京的不信任,其實更是澳大利亞政治、商業、學術和媒體精英對北京的觀感。事實上,中國的軍事強勢也如同中國普遍的豆腐渣工程,澳大利亞領導人對中國軍事力量產生懼怕心理,中國軍力就強大了;反之,北京就不敢輕舉妄動。」

秦晉指出,受到中國威脅最嚴重的國家就是台灣,而台灣政治領袖勇敢無畏地面對中共軍事威脅,中共的軍事威脅立刻就成了泄氣的球。反觀澳大利亞不似台灣直接面臨威脅,又有美國、英國等盟友的支持系統,實在不需要懼怕中國的表面聲勢。

工黨必須繼承澳英美三方夥伴聯盟,但儘可能與中國維持友好

在羅伊研究所的民調中,83%受訪者認同「澳美同盟」對澳大利亞安全的非常重要。針對「澳英美三方夥伴聯盟」(AUKUS),65%受訪者支持澳大利亞購買核動力潛艇。從歷年民調看,澳大利亞受訪者對澳英美三方夥伴聯盟穩定支持,過去3年均維持在6成5至7成支持。

澳中關係專家秦晉認為,澳英美三方夥伴聯盟明顯劍指中國,這也是為西方國家嚴重缺乏自信,才會拉一個群來對付北京,其實美國或英國各自展現政治勇氣就足以抵禦北京的兇猛。他說,澳大利亞沒有這種能力,而且也是前朝的保守派政府才會同意建立這樣的抗中機制。

秦晉說:「如果年前沒有AUKUS,工黨絕對不會主動發起建群抵禦北京。現在AUKUS既然建立了,時代也變遷了,工黨也不好意思再退出群,不溫不火地維持現狀是現在坎培拉的選擇。」

秦晉指出,工黨本來就親中,與北京之間有靈魂伴侶般的默契,這一點從澳大利亞原先加入四方安全對話(Quad),2007年工黨陸克文執政就退出可見一班。

前台灣駐澳代表林松煥博士表示,澳英美三方夥伴聯盟也扮演着讓工黨政府在國防與經濟之間平衡的角色。

他說:「澳洲工黨政府基於澳洲的經濟及貿易利益,還是會繼續親中,儘可能維持澳洲和中國的良好關係,同時並維持AUKUS,以兩手平衡策略和預防中國冒進之避險策略。」

林松煥認為,中國對AUKUS強烈不滿,卻也知道澳大利亞需要澳英美三方夥伴聯盟,所以會轉向嚴厲警告澳大利亞不得直接介入台海。他指出,在這方面澳大利亞工黨政府也相應低調,小心翼翼地避免觸怒北京,對台灣議題自我限縮。

悉尼科技大學(UTS)澳中關係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艾蓮娜·科林森認為,無論工黨的意願如何,都被澳英美三方夥伴聯盟所束縛,不太可能對做出任何實質改變。她指出,工黨政府的各部會同時也不斷強調美中之間需要建立護欄,鼓勵兩國對話,希望降低衝突,這與前朝的莫里森政府的煽動性言論正好相反,期待以克制來緩和局勢,包括在台灣議題上也保持低調。

坎培拉在台灣議題保持低調

在羅伊研究所的民調中,59%受訪者對於美國和中國可能因為台灣爆發衝突感到擔憂。民調並以「感情溫度計」調查澳大利亞受訪者對其他國家的感受,日本是75度、韓國及台灣均為64度,中國則為34度。

澳大利亞國會議員及新南韋爾斯州州議員5月20日出席悉尼台灣僑界舉辦慶祝賴清德總統就職晚宴,隨後收到來自中國駐悉尼總領事館的批評郵件。對此,3位參與賴總統台北就職典禮的澳大利亞國會議員針對中國打壓連手質詢,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黃英賢表示,澳大利亞議員有權決定如何與台灣互動,不容其他政府干涉。

悉尼科技大學(UTS)澳中關係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艾蓮娜·科林森表示,坎培拉對台灣議題抱持的謹慎態度,特別是放棄與中國就台灣問題公開討論戰爭的做法,似乎並沒有引起澳大利亞社會的異議,連反對黨領袖彼得·達頓(Peter Dutton)近期在台灣問題上的言論亦趨向和緩。她指出,雖然不高調討論,但台海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已經讓澳大利亞公眾和政壇憂心忡忡,因此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爾斯也說過澳大利亞不能成為「被動的旁觀者。」

前台灣駐澳代表林松煥博士表示,澳大利亞整體對台灣議題的討論度不高,主要是出於恢復澳中經貿關係的需求。

他說:「澳洲社會雖然心裏不喜歡中國,同情台灣,但是基於澳洲的國家利益,多數澳洲人理解並支持澳洲工黨政府對台灣問題的立場和作法,認為這是不得不然的政策抉擇。」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社會學博士秦晉表示,澳大利亞社會對台灣議題不敏感,在政策上對台灣的重視程度是因為澳大利亞兩個政黨完全不同的意識形態所導致。

他說:「對台灣問題的看法可能在下一次聯邦大選的結果上有所表現,但這不會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秦晉指出,他曾經邀請工黨前總理霍克和阿爾巴尼斯在他主持的活動中演講,當時親中領館人士曾警告他不可讓台灣代表人物同台,但他並未理會,澳台雙方政治人物也順利會面,阿爾巴尼斯從前也曾經率團訪問台灣總統府。他說,當上國家領袖時,工黨總理多少還是會看北京的臉色。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1/2065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