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逾千家銀行分支機構退市 年增三成

中國經濟低迷,金融風險加大,銀行業受到衝擊。根據中共官方數據,2024年前5個月,已有一千多家銀行業分支機構退出市場。學者認為,中國銀行業的高負債、低盈利能力和中共現行政策的擠壓,是導致銀行大規模關閉的主因。

據中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佈的數據,2024年前5個月,共有1257家銀行分支機構退出市場,其中,農商行分支機構527家,佔比高41.93%;農村信用社及其分支機構266家,佔比21.16%。國有大行分支機構227家,佔比18.06%。

此外,還有16家外資銀行分支機構、6家政策性銀行分支機構、5家農村合作銀行分支機構也退出了市場。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在中共當局眼裏有三大金融風險,一個是地方債務,一個是房地產,另外一個就是中小銀行的風險。中共這幾年一直在進行中小銀行風險的防範和破解。從前幾年開始,地方的專項債裏面,專門就拿出了幾千億的資金,用來補充中小銀行的資本金。」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指出,中共為了防範中小銀行風險,整體上就對銀行分支機構施加壓力,要它們進行自行裁減組合。所以,今年1月到5月,大量的銀行分支機構被裁,而農商行和村鎮銀行就成為了這次裁撤的重點和主體。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認為,銀行現狀反映了中國經濟出現的問題:第一,因為中共以前的偏重互聯網、晶片開發等政策,導致實體經濟空心化,而動態清零、貿易戰等一系列錯誤,使得中國經濟迅速變得低迷;第二,銀行本身已經高負債,盈利能力也比較低,已無法負擔銀行這麼多人的開支。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現在的所謂的經濟措施出台,它沒有根本解決問題。第一個就是稅負過高,包括房地產市場也好,一些民間企業也好,應該大幅度降稅、降低企業負擔。第二方面來說,應該來說是解除壟斷。社會上面,無論是個體的工作的機會,還是企業盈利好的領域,都是由國有企業、機關、公務員隊伍來壟斷社會資源。」

黃大衛指出,中共所有的救市措施,在沒有改變以上問題之前,中國很難走出經濟低迷的困局。而經濟低迷,銀行活動就不可能活躍。

另外,中共熱衷於通過手機支付和網上銀行支付,推崇數碼化貨幣,這一方面雖然能夠方便監管監控,有利於未來推出數碼化貨幣,但這也會導致對銀行實體需求的減少。

2022年,河南多家村鎮銀行爆雷,儲戶維權又遭到中共暴力鎮壓。

今年3月27日《經濟學人》報導稱,中國有數百家銀行壞帳飆升,這已成為不定時炸彈,一旦爆炸,後果難以設想。

王赫:「銀行系統在中國前些年是什麼?躺着賺錢。現在經濟下滑,經濟動搖,中共要救市,要救這救那,要壓縮銀行的利息差。這樣就導致了風險大規模地向銀行聚集。」

王赫表示,現在銀行都在裁員、降薪。從股市來看,銀行的行情也很不好,幾乎沒有什麼人去買。這與反映了它的經營狀況和人們對它的看法。

王赫表示,在中國現在有4000多家銀行金融機構,90%以上屬於中小型銀行,而農商行和村鎮銀行和城商行是其中的主體。它們抗風險能力弱,經營情況也都不太好。

黃大衛:「它跟地方政府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往往地方政府的一些企業債券,一些他們打招呼的貸款,或者說他們一些政府的債券債務,往往去找農商行進行一個照顧。現在目前中國地方財政壓力非常巨大,地方的債務情況非常嚴重,而農商行往往跟這些風險頭寸、風險敞口比較深,所以它們也是利潤大幅度減少,不良資產率特別高的一個原因。」

黃大衛指出,農商銀行和農信機構,它本身的經營和盈利能力都比較低,業務範圍也比較窄。但在過去的互聯網金融大時代,它們為了突破業績的瓶頸,大力在網上發行存款、貸款,它們往往成為違規貸款、違規吸收存款的重災區,所以壞帳、爛賬特別嚴重。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611/2065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