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民意 > 正文

重溫:呂德文:簡單問題複雜化,是基層形式主義問題的根源

作者:

網絡上流行一張圖,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基層形式主義產生的根源:簡單問題複雜化。

一個幼兒園小朋友都會做的10以內的加減法,非要搞得演算過程無比複雜,增加各種計算方式,成功地提高到了高中數學級別。只不過,結果還是那個結果。

現實之中,這種情況比比比皆是。比如:

1,一個基層解決具體問題的具體做法,非要不斷包裝,不斷解讀,吹得天花亂墜,儼然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新。恨不得有個理論出來。搞得現在政策界新名詞不斷,新經驗層出不窮,有些基層治理領域的創新名詞,連我這個專門研究者都看不懂,語言腐敗實在是嚴重。

2,一個工作,各個部門都要下來指導一下,非要刷存在感。某個承辦某個重要賽事,所有部門都要下來「指導」,連婦聯都要下來組織一個活動,搞得屬地襠委政府商量,能不能不要陪同,基層領導都不夠用了。

3,一個項目,不同部門反覆督促檢查,反覆監督。一個人幹活,九個人監督,這在基層並不是笑話,而是事實。關鍵是,不同部門說法還不一樣,政策經常打架。人居環境治理,管水,管廁所和管路的,分屬不同部門,工程進度和要求不一樣,基層只能反反覆覆,不僅浪費資金,還浪費人力物力,耗費基層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

4,同樣的信息,反覆填報,不同部門反覆要。部門不協調的事,麻煩都是基層在承擔。每個部門都弄一個App,基礎信息都一樣,但就得反覆填。不僅跨部門的信息系統很難統合,就是一個部門內的幾個系統,也統合不起來。一個城管系統,有市長熱線,有網格化管理平台,還有其它系統,搞得基層中隊得專門派幾個人盯着。

5,但凡是個示範,是個典型,當地就得安排專職接待人員,人來人往,不甚其擾。尤其是大興調查研究中,各個課題組都想來調查,都想來挖掘經驗做法。有些示範只停留在文字上,材料上,根本就沒實施,但沒辦法,上上下下都配合,一個虛的理念,非要說成是實實在在的經驗,下面就得不斷地做形式、做材料,證明經驗是真的。

6,在基層,絕大多數事務都是簡單事務,用最簡單的人最粗陋的方法處理就行了。但非要引進各種看似現代的技術和制度,網格化、專職化、技術化等等,搞得無比複雜。全國大多數地方都在說村幹部年輕化,理由便是年輕人才會操作各種系統,才會寫報告、整材料。

某地是一個普通農村,人口不多,村務簡單,幾個村幹部也夠應付。但自從引入網格化平台以後,事情就無比複雜,為了讓網格化平台活躍起來,村幹部整天琢磨怎麼完成上級考核,無事找事。

電線杆上有一個小廣告,按以前的方式,誰看到誰直接撕下來扔垃圾箱就完了,一分鐘的事。但現在,村幹部看到了,先拍照上傳網格系統,然後網格指揮中心分配給某保潔員,保潔員先拍照,再清潔,再拍照。一分鐘可以處理的小事,硬是花了半個小時處理。

村內有個臨時工程,在路邊堆了砂石料,有點影響車輛通行。路人經過,本來忍受一下,開車小心一點就完了,或者讓施工隊把堆料轉移一點就完了。但村幹部覺得是個難得的閒適網格化管理威力的機會,非要把堆料轉移走,又是一頓拍照、留痕。

村民自治,其實就村務管理而言,事情還是那個事情,幹部也還是那個幹部,過去村幹部都是不脫產,待遇也很低,治理水平也差不了哪裏去。但現如今,全國各地的村莊,村幹部幾乎都全脫產,完了還增加了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鄉村振興協理員等等,村里還得臨時聘用各種人員,搞得村級組織疊床架屋,官僚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治理的效果卻很難說提高了。

基層治理具有模糊性、即時性,因此也要求基層組織要有自主性,基層幹部得有自由裁量權。與之相應的,在治理體系上設計上,就應該是簡約、高效的。

過去我們形成的「鄉政村治」的體制,仍然是合乎實際的。鄉鎮政府的運作,主要靠具體機制,怎麼統合有限的資源和人員,集中力量辦大事,讓鄉鎮襠委去因地制宜處理就好。

村級組織的運作,基本原則襠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這其中,襠組織領導是核心,但具體治理方式上,自治是基礎。最怕的是,村級組織也搞得和行政機關一樣,村幹部真把自己當幹部,事事講規矩、時時謹小慎微,和群眾的距離越來越遠。

當前的基層治理要從「現代化」的想像中走出來,要返璞歸真,回歸基層實際,只有節儉、高效的治理,才是現代的治理。

呂德文/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騰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6/2059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