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琉璃廠的興與衰

作者:

位於和平門外的琉璃廠,是京城著名景點。早在元朝建立以後,這裏就出現專門為皇宮燒制琉璃瓦的官窯。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由於大興土木的需要,琉璃廠規模迅速擴大,並成為工部五大廠之一。到了嘉靖年間,因為擴建外城,琉璃廠變為城區,那些官窯遷到門頭溝一帶。清朝建立以後,嚴禁漢人在內城居住,大批漢族官員便把家安在琉璃廠附近。

1772年,乾隆為編纂《四庫全書》,下令徵集天下圖書,並任命紀曉嵐任總編纂。為此,全國各地書商紛紛攜帶形形色色的書籍來到琉璃廠售賣。時間一長,這裏就成了古籍善本、手抄秘籍、碑帖字畫、文房四寶的集散之地。

需要指出的是,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查繳禁書3000多種,焚毀的圖書70多萬部。這個數字與《四庫全書》所收書籍的數量幾乎持平。難怪吳晗要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此外,《四庫全書》還根據統治者需要,對所收古籍進行篡改。比如把岳飛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把辛棄疾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改為「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宋主曾住」。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胡虜」、「匈奴」、「寄奴」等詞語,不僅犯了清廷大忌,還容易鼓舞讀書人的士氣。因此魯迅認為:閱讀《四庫全書》之後,將「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作者裏面,也曾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

就在乾隆編纂《四庫全書》的時候,歐美國家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773年,也就是四庫全書館開設第二年,美國波士頓民眾因不堪忍受英國軍隊的血腥鎮壓,開始進行反抗。兩年後,他們在萊克星頓打響了獨立戰爭第一槍。經過十年苦戰,美國終於獲得獨立。在此期間,美國湧現出華盛頓、亞當斯、傑斐遜、漢密爾頓、富蘭克林等政治家。幾年以後法國大革命爆發,這一切與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思想家有關。

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是18世紀啟蒙運動的產物。康德認為:「啟蒙」就是使人們脫離未成熟狀態,把人們從迷信或偏見中解放出來。啟蒙運動推動下,優秀人才投身於政治改革和科學技術並做出重大貢獻。相比之下,當時的中國讀書人卻仍然醉心於科舉考據。從此中國與歐美各國的差距開始拉大。另外,由於當局沉浸在「盛世」的迷夢之中,所以官場的腐敗也在所難免。其中富可敵國的和珅,就最為典型。

話說回來,《四庫全書》的編纂畢竟讓琉璃廠進入鼎盛時期。即便是辛亥革命以後,這裏仍然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比如1912年5月,魯迅到北京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就去琉璃廠買了一套古書。隨後,逛琉璃廠成了他的一大愛好。另外,琉璃廠旁邊就是廠甸,所以周作人在《廠甸》中寫道:「廠甸的路還是有那麼遠,但是在半個月中我去了四次,這與玄同半農諸公比較,不免是小巫之尤」。

1949年以後,琉璃廠的命運發生根本性轉變。1966年夏天,琉璃廠所有字號又被迫停業,直到1972年尼克遜訪華前夕,榮寶齋等店鋪才奉命開業。

上世紀80年代以後,琉璃廠經過短暫復甦,又淹沒在洶湧澎湃的經濟大潮之中。90年代的時候,我曾到過這裏,還能看到一些舊書舊刊。但因為商家把它們當作古董來經營,所以絕非讀書人能夠問津。2008年漂到北京以後,我又專門去過琉璃廠一趟。當時我從西頭到東頭,除了一家中國書店以外,全是古玩商店。於是我想,從琉璃廠300多年的興衰中,不難看到中國文化的命運。

2021-11-4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老智有話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109/200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