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Temu精心算計的「飢餓遊戲」

作者:

1、Temu觸碰紅線,美國法院出手?

當拼多多市值狂飆突進,旗下跨境電商平台Temu在海外攻城略地,看似皆大歡喜,有人卻拋出了一個出海電商從業者不得不思考的問題:Temu的成功,不知道算不算「劣幣驅逐良幣」?

自2022年9月面世以來,Temu就一直備受非議和指摘。相比Amazon、eBay、Etsy和Shein這些資歷更老的前輩,Temu這個「後起之秀」,玩法更狠,打法更野,甚至以打擦邊球為榮,不斷突破行業默認的規則底線。

Temu肆無忌憚到什麼程度?就連美國法院也看不下去了。8月1日,美國聯邦法院對Temu頒發了緊急臨時限制令,也就是TRO。

公開的法庭文件顯示,Temu為了「彎道超車」,可謂使盡了狠活黑活:

1、大量抄襲Shein平台受版權保護的服裝設計和板式;

2、屢次無視Shein發出的侵權通知,延遲下架侵權產品、或將產品設計稍作修改後重新上架,使得非法銷售額最大化;

3、在Temu的網頁標題中誤導性地使用假冒的Shein標識,不公平地搭載了Shein的商譽。

Temu對知識產權的侵犯,可以說是全方位、系統性的。它態度傲慢,無視其他企業發出的侵權通知,只有等到美國法庭出手了。

出手的不僅有美國法庭,還有英國法庭。今年9月,英國法庭也對Temu頒發了緊急臨時限制令,要求其停止對Shein的侵權。

如果一個知識產權的慣犯,暗度陳倉,屢屢得逞,繼而在全球做大做強,這對於全球知識產權保護來說,算不算「劣幣驅逐良幣」?

2、Temu的「飢餓遊戲」,一場無盡之戰

沒有競爭,就沒有市場經濟。但毫無規則意識和道德底線的競爭,卻會毒害和瓦解市場經濟,扼殺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生存空間。

為什麼在亞馬遜內部,Temu會被比喻為難聽的「cancer」?因為Temu滋生繁衍特別快,而且天然帶有「毒性」,對知識產權保護,對公平良性競爭,對諸多不言自明的行業共識,它選擇逃避甚至反向侵蝕。

有人說,不管怎麼說,亞馬遜是美國企業,Temu是中國人的企業,Temu做大,有利於國內的跨境電商產業鏈。如果我們認真分析Temu的平台生態,就會發現,這個跨境電商卷王、全球公認的價格屠夫,最終可能淪為國內出海廠家的一場噩夢,對中國製造的品牌升級也會造成不利影響。

Temu給商家們設計的競技場,好比是「價低者生的飢餓遊戲」,在這個遊戲裏面,低價是內卷者的通行證,品牌是出海者的墓志銘。

Temu精心設計的「飢餓遊戲」潛規則,冷酷到了極致:

如果你的商品沒有比1688上同類商品的價格低,下架;

如果你的競品在Temu報價低10%,那麼,不跟隨降價,那就面臨下架;

如果你不聽從買手的引導,把價格打到天花板,隨時讓你下架。

凡是進入「飢餓遊戲」的玩家,為了求生,都爭先恐後地拾起「低價」武器,卷其他平台的商家,也卷同一平台的商家,當然,最後也卷死自己,因為這是一場無盡之戰。

在殘酷到極致的「飢餓遊戲」裏面,每個人都被逼成亡命之徒,至於精雕細琢打造品牌,追求創新提高利潤率,基本就是奢望。

亞馬遜市場,用了三年時間,讓藍牙耳機的毛利,從40%降到15%,而Temu僅僅用三天就足夠了。它只需要給各個廠家發一個信息,推薦一下爆款,72小時內,爆款價格就會變成血海。

Temu是一台不折不扣的價格絞肉機,某種程度上,它是價格屠夫們的「天堂」,但,對於信奉長期主義的品牌運營者來說,他們幾乎註定落荒而逃。

有位Temu商家就舉了個毛巾例子:

一塊毛巾,有的厚,有的薄,有的手感柔和,有的手感粗糙。

材質、面料以及處理的過程——有幾道工序、加什麼注劑等,都會對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但這些差異在圖片上是無法體現的。買手也無從分辨、只能看圖,圖片一致,就選低價的。

在現有的競價機制下,材質好、手感好的毛巾一定會被淘汰掉。

經過反覆淘汰,平台上的產品會越來越差。最終剩下來的都是價格極低,質量沒有保證的東西。

很多Temu賣家同時也做亞馬遜,大家普遍反映,Temu的規則很繁瑣,耗費時間更多,但賺到的錢卻少很多。

有Temu賣家曾有過這樣的遭遇,部分在售賣的商品被突然下架了,原因是存在更低價的同款。面對不斷被擠壓的利潤空間,不少賣家開始退出。

在這場處處精心算計的飢餓遊戲中,作壁上觀的平台方和資本方,賺得盆滿缽滿,而數不盡的商家,則在裏面賠本賺吆喝,它們的利潤遭到最大程度的削減,用來補貼國外的消費者,以及作為平台滋養自身的肥料。

3、惡性競爭,有礙跨境電商的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跨境電商的熱度,遽然上升。事實上,決策層也十分鼓勵企業出海。

在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高層提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

中國意欲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高質量的外貿,就必然要超越傳統的低價製造品,轉而鼓勵企業進行產品的科技創新和供應鏈創新,獲得品牌溢價。

而Temu的惡性競爭策略,恰恰與此背道而馳,它對知識產權缺乏足夠的敬畏之心,它奉「價低者得」為圭臬,這無形中會形成了一股拉力,延緩中國外貿商家的轉型升級,它本質上是反創新反品牌的。

人民日報曾刊文《質量應是企業立身之本》,針對「最低價中標」的現象進行批判反思:「在工程領域,有人將這一現象戲稱為『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業主』。隨着中國製造業的整體轉型,在產品質量上不願意投入的企業,生存也將愈發艱難。我們應該順應和把握好這一有利於提升產品質量的趨勢,使現行法律規定更具可操作性,維護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使守法企業一路綠燈、違法企業處處受阻,讓企業主動對產品負責、對消費者負責、對社會負責。」

Temu主導的這場飢餓遊戲,誘使商家「餓死同行、累死自己」,看似便宜了消費者,其實最後也可能給消費者挖坑。

美國的商業改善協會的一名官員戴爾·迪克森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Temu是一家通過特拉華州註冊的外國公司。似乎訂購的商品通常是從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製造商那裏直接發貨的。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超過900多條投訴,其中大部分涉及產品質量或發貨/交貨問題。此外我們還收到了700多條客戶評論,平均打分為2.5顆星。」

Temu縱容抄襲、鼓勵內卷,生態黑化,最後的結果,必然是質量參差不齊,創新銷聲匿跡。

難道中國人註定只能卷無止境嗎?難道中國的出海商家,要一輩子打價格戰嗎?Temu這樣的平台,對中國跨境電商的高質量發展來說,真的是好事嗎?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麟閣經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221/199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