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滬深北所齊發通知 限制企業控股股東減持股份

中國滬、深、北三大交易所,日前一同發佈了限制企業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減持股份的通知。其中規定,只有企業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都不破發,實控人、控股股東才能減持。據陸媒統計,按照新規,將有超過2000家企業的大股東減持股份受限。

資料圖。2006年8月21日,中國廣東省深圳市一家證券公司,一名男子正在觀看架在高處顯示股票指數的電子板。

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日發佈限制減持新規

當地時間9月26日晚間,深圳上海北京的三大證券交易所相繼發出通知,聲稱「為落實中國證監會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的監管要求」,就有關事項作出如下規定:

其一,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淨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於最近三年年均淨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

上述所謂「二級市場減持」,指的是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或者大宗交易來減持股份。

其二,企業不存在破發、破淨或者分紅不達標等情形的情況下,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需預先披露減持計劃,且減持時間區間不得超過3個月。

其三,通知所稱的「破發」,是指減持計劃公告前20個交易日中的任一日股票收盤價,低於首次公開發行時的股票發行價格。

破發情形下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的要求,適用於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時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且前述主體在上市後不再具有相關身份或者解除一致行動協議的,仍然應當繼續遵守相關規定。

其四,通知所稱的「破淨」,是指減持計劃公告前20個交易日中的任一日股票收盤價,低於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或者最近一期財務會計報告期末每股淨資產。且前款所述主體在上市後不再具有相關身份或者解除一致行動協議的,也應當繼續遵守相關規定。

其五,關於現金分紅的標準問題,以最近三個已披露經審計的年度報告的會計年度為基準,但淨利潤為負的會計年度不計算在內。

其六,上市公司披露為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比照通知執行。

其七,2023年8月27日前,股份已被質押並辦理質押登記的,或已作為融資融券業務擔保物的,因違約處置導致的股份減持不適用本通知規定。

其八,相關股東減持股份違反本通知的,交易所將根據相關細則及業務規則採取自律監管措施或者實施紀律處分。

其九,通知中的所有規定自發佈之日起實施。

北交所則在上述規定之外,增加了一條規定:「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財務報告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但暫未將減持限制與上市公司分紅情況掛鈎,不設置分紅標準限制。

中共證監會在8月末已發佈了《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的通知,而滬深北三大交易所26日晚間所發通知,是在證監會通知的基礎上,釐清了一些模糊概念,明確了破發、破淨、分紅不達標的具體標準。

中國超過兩千家企業受新規限制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初步測算,按照上述新規衡量,A股市場將有近四成(約2035家)上市公司首發時的控股股東、實控人或第一大股東,都將受到新規的限制,無法通過二級市場減持。

具體來看,根據wind數據,截至9月26日晚,滬深北三大交易所收盤價處於破發狀態的上市公司共有914家,按照2022年年度財報為基準破淨的企業有249家,按照2023年中報為基準破淨的企業為254家。剔除重複觸及多項指標的情況後,A股有1115家企業觸及破發、破淨指標。

而根據報導所述,滬深交易所的5063家上市公司中,有1069家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從未進行分紅,佔比約為35%;最近三年實現盈利且有分紅記錄的上市公司中,有313家企業累計分紅低於平均淨利潤的30%。

數據還顯示,2022年度北交所合計15家企業淨利潤為負值,2023年中報有23家企業淨利潤為負值。

剔除所有重複項後,至少有2035家 A股上市公司不符合此次減持新規的要求,佔全市場上市公司的38.51%。

此外,陸媒《第一財經》梳理中國股市各大板塊行情後發現,傳統行業與高估值科技股破發的情況較多。其中,科創板的生物醫藥企業是破發集中地。當中,成大生物、康希諾、匯宇製藥、南模生物、亞虹醫藥等股票的「破幅度」均超過了50%。

而科創板的部分新能源與半導體晶片公司,因業績表現低迷及發行估值太高,股價也是大幅破發。其中,從事鋰電池電解液的華盛鋰電、從事無線通信晶片的翱捷科技、晶片設計廠希荻微、賽微微電等個股的破發幅度也在50%以上。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28/195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