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從俄軍士兵的「系統性歧視」,談俄軍戰爭潛力

一項研究表明,俄軍中少數民族士兵的傷亡比例極高:俄羅斯社會研究員瑪麗亞·維什科娃與葉夫根尼·謝爾霍諾夫共同撰寫了一項關於烏克蘭戰爭中俄羅斯少數民族傷亡率的研究報告,她在接受自由電台韃靼電台 Azatliq 採訪時介紹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二人證實了,與俄羅斯境內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相比,少數民族的傷亡比例過高。

例如,哥薩克人僅占阿斯特拉罕地區人口的 17.6%,但占該地區戰死人數的約 50%。他們約佔烏克蘭戰鬥死亡人數的 3.1到4.0%,但僅佔俄羅斯人口的 0.47%。

生活在跨貝加爾邊疆區的布里亞特人也面臨着類似的情況:他們只佔該地區人口的 6%,但卻占該地區死亡人數的 25%。

總體而言,俄羅斯族佔全國人口的80.85%,但僅占戰爭死亡人數的70%。

然而,造成這種不成比例損失的原因比簡單的公然歧視更為複雜。維什科娃將其歸因於「系統性歧視」,來自這些地區的人們面臨着經濟機會和社會流動性的缺乏。

不僅僅是民族歧視,還有地區歧視。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們比起中心城市的人,更容易遭受歧視。

我前幾天還看到一個對比的數據,十分諷刺:莫斯科地區有5000名俄羅斯人在烏克蘭前線踐踏道義底線,而基輔地區卻有10萬烏克蘭人正在軍中保家衛國。與此同時,俄羅斯社會頂流及高官們的子女,極少有參軍的,更別說被被派到烏克蘭了。

從俄軍士兵的「系統性歧視」,談俄軍戰爭潛力

俄軍中少數民族士兵的傷亡比例極高,維什科娃將其歸因於「系統性歧視」

產生這種狀況的緣由極為複雜,它盤根錯節地深深紮根於俄羅斯社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俄羅斯人的血液中流淌。

不經歷一番痛苦,不經過幾十年的持續努力,不進行刮骨療傷式的改革難以根除。克里姆林宮當然知道現狀,也對「絕不能進行總動員」心知肚明。

他們非常明白,俄羅斯雖看似龐然巨物實乃泥足巨人,一旦總動員,烏克蘭不會害怕反而會興高采烈,因為俄羅斯必然先地動山搖然後轟然崩塌。

烏克蘭戰爭作為本世紀初最重要的一場全面局部戰爭,影響必將十分深遠,對地緣政治和國際力量對比的改變也將十分深刻。對這場戰爭的研究,會讓我們明白很多和平年代領悟不到的真理。與俄軍的預想不同,烏戰並沒有達成「1小時22分鐘拿下基輔」、「三天打穿烏克蘭」的預想目標,反而延宕一年半之久,至今依然看不到短期內俄軍將獲勝的一丁點兒希望,反而俄軍正在逐步崩潰,距離失敗越來越近。

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荷蘭海軍上將鮑威爾周六在北約軍事委員會會議開幕式上說,歷史將證明「烏克蘭已經改變了現代戰爭,他們每天都在前進。每一次成功都離勝利更近一步」。鮑威爾指出,俄軍「不斷失去越來越多的陣地,整個俄羅斯正在遭受經濟制裁和外交孤立的影響」。

我們今天再回頭看整場戰爭,會發現俄羅斯根本就沒有準備好打這麼大的一場消耗戰,更沒有獲得勝利的把握。克里姆林宮希望速戰速決,以勝利者姿態逃避批評與懲罰,但現狀卻與初衷背道而馳。仔細分析原因會發現,俄羅斯並不如吹噓的那麼強大,所謂的「世二軍」如今被證明只是「烏克蘭第二軍」而已。

俄羅斯精英階層20多年來並不能解決俄羅斯社會深刻矛盾和內在病因,反而踐踏道義底線,冒險行事,落得落水狗人人喊打的結局。箇中教訓,足以令當世人警醒,讓後來者引以為戒。我們作為這場戰爭的近距離觀察者,以後人人都是歷史的見證。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就這一天天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18/195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