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中國最富作家:娶3房妻子卻晚景淒涼

民國作家誰最壕?

當時全國大約有4億人,在校生只有200多萬,能成為人人艷羨的作家更是寥寥無幾。

因此,那時的作家收入往往高得嚇人,大部分的稿酬為3~5銀元/千字(據《銀元時代生活史》記載,30年代的北平,1銀元可買6斤上好豬肉)。

魯迅則能達到千字5~8銀元/千字。

不過,有一個人,稿酬力壓魯迅,高達10銀元/千字,他就是素有「民國第一寫手」之稱的張恨水。

如果為民國時期的作家排一個富豪榜的話,張恨水無疑穩居榜首。

張恨水和妻女

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小說和大量散文、詩詞、遊記等,還撰寫了無數專欄,寫下的文字超過3000多萬字。

即便不算版權收益,僅按最低的稿酬計算,張恨水的收入也已十分驚人。

因此,他才得以憑藉一支筆養活了3個妻子和13個子女。

張恨水小說的讀者,幾乎風靡了各個階層,從達官貴人到販夫走卒到處都有他的擁躉,連魯迅先生的母親,甚至蔣介石夫婦都是他的粉絲。

張恨水的作品產量之高,發行量之大,鮮有人可以與他比肩。

只可惜這樣一位著名的作家,晚年卻無比淒涼,原因或許要從他這一生的「多情」說起。

1

1895年,江西廣信的張家誕下一個男嬰。

父親從陶淵明詩「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受到啟發,給孩子取名張心遠。

張心遠的祖父曾是清廷的一名參將,可生於武術之家的張心遠偏偏對文字情有獨鍾,別人在習武,他卻躲在房裏看書。

少年時的張心遠讀《殘唐演義》《三國演義》,沉迷於史書中。

可等他看完金聖歎批的《西廂》,才發現小說竟然也這麼有趣,從而激發了他對文學的熱愛。

青年張恨水

1912年,張心遠考入蘇州蒙藏墾殖學校。

這年,17歲的張心遠便以「恨水」的筆名給蘇州一家刊物投稿。

據說,這是他讀李後主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得來的靈感,自此便以「張恨水」自稱。

1914年,蒙藏墾殖學校解散,19歲的張恨水再次回到老家,依舊沉迷於書本之中。

看着身為長子的張恨水整日不是看書就是寫字,母親便替他包辦了婚姻,許了本鄉的徐家小姐。

因為知道兒子心氣高,又從小喜歡看才子佳人的小說,母親怕他反悔,便哄着他以看戲為名來到徐家牌樓相親。

到了戲台下,媒人指了指遠處幾位看戲的姑娘其中一位。

張恨水隱約看見對方是個容貌秀麗的姑娘,有些不好意思的他便同意了這門婚事。

誰知結婚當日,入了洞房,張恨水掀開新娘子的紅蓋頭後,卻傻了眼:

眼前這姑娘其貌不揚,根本不是當天看到那位姑娘。

徐文淑

原來媒人指的是那家人家漂亮的二姑娘,定親的卻是容貌不佳的大姑娘,徐家用了調包計。

可拜過了天地,洞房也入了,張恨水只得認了這位名為徐文淑的姑娘。

只是心裏有怨氣的張恨水沒多久便以外出求學為名,悶悶不樂地離開了家鄉。

2

19歲的張恨水到漢口投靠在報館工作的本家叔伯張犀草,從此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

4年後,張恨水被安徽蕪湖《皖江日報》聘任為總編。生活安頓下來的他立即創作了人生首部長篇小說《紫玉成煙》。

此後十餘年,他奔走於天津、上海等地,最後在北京安頓下來。

雖說那時張恨水靠稿費已不愁吃喝,可畢竟孤身一人在異鄉,忙起寫作時連口熱飯都吃不上。

在朋友的建議下,張恨水來到北京一家收留流浪女子的習藝所,繳納了一筆贖金後,將一個眉目清秀的女孩帶回了家。

天津習藝所

這便是張恨水的第二位妻子——胡秋霞。張恨水之所以選中胡秋霞,完全是出於對她身世的同情。

胡秋霞是苦孩子出身,從小就被人拐賣,幾經輾轉來到北京一戶人家做丫鬟,卻又每天被主人拳腳相向。

實在無法忍受的胡秋霞便逃了出來,後被這家習藝所收留。

在胡秋霞看來,能成為知名作家的太太,自己是「麻雀變鳳凰」,這算是前世修來的福氣。

而對於張恨水來說,終於找到一個容貌秀麗,還能照顧自己飲食起居的女人,首次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佳人在側,更使張恨水才思泉涌,創作力爆表,成為民國時期頭號「暢銷書作家」。

當時,張恨水共有《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青春之花》《天上人間》《劍膽琴心》6部長篇小說在不同的報刊上連載,而且情節、人物都不相同,這種創作能力實在令人驚嘆。

有人曾問張恨水這麼多故事一起寫難道不會弄混嗎?

張恨水反問道:「你自己的孩子,會弄混嗎?」

那時的張恨水是所有報社眼裏的「香餑餑」,因為報紙銷量全靠連載他的小說。

許多讀者買報紙時,若是聽說該報正連載張恨水的新小說,必定立即掏錢,站在報攤就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

因為張恨水的小說多以描寫情愛為主,因此被某些文人墨客戲稱為「鴛鴦蝴蝶派」。

張恨水也不辯駁,反而寫詩自嘲:

「蝴蝶鴛鴦派或然,孤軍奮戰二十餘年。賣文賣得頭將白,未用人間造孽錢!」

張恨水那時每天早上9點開始寫作,一直寫到晚上7點,才停下吃飯。

各家報社每天晚上8點後,就派人在張家小院候着。

有的是拿到稿子喜笑顏開離開,有的是愁眉苦臉等着張恨水現場更新。

不管哪本小說,他只需略微看下前一日的專欄內容,便奮筆疾書,數千字一氣呵成。

《晶報》

後來張恨水迷上打麻將,報社催稿人就站在他身邊等待。

只見他坐在麻將桌上,左手打麻將,右手揮筆不停,照樣按時交稿。

其中《金粉世家》連載5年零4個月,只有一次斷更。

因為女兒患病夭折,張恨水悲痛難忍停更一日,卻在隔天將兩天的稿件全部補上。

張恨水的讀者里上有鴻儒,下至白丁。

被學術界譽為「大儒」的陳寅恪是張恨水的讀者,只要是刊載新小說的報紙,他每日必買來一睹為快。

後來,陳寅恪去了西南聯大,因為視力受損無法閱讀,他就請好友吳宓捧着張恨水的小說《水滸新傳》讀給他聽。

宋美齡也是張恨水的粉絲,每天讓侍從去各報攤將刊登張恨水小說的報紙統統買回來,晚飯後就坐在沙發津津有味地看。有時看高興了,還會與蔣介石一起分享故事情節。

宋美齡喜歡看英文報紙,看中文報紙只挑刊登張恨水小說的

不過,張恨水讀者里最尷尬的估計是魯迅先生。

魯迅曾指責張恨水的小說「不知所謂」且脂粉氣太濃,禍害年輕人。

可偏偏魯迅的母親又是張恨水的粉絲,總是來信催促他去買張恨水的新書。

因此,罵歸罵,每逢有張恨水的新書出版,孝順的魯迅必定及時買回給母親寄去。

如果碰巧被人看到手裏的張恨水小說,魯迅會趕緊和人解釋:

不是我看,是我老母親要看。

3

名聲大噪後,張恨水花重金買下七進豪宅,家中常有文人政客慕名拜訪。

這些貴客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

因為喜歡張恨水的書,宋美齡曾多次拖着蔣介石拜訪張恨水。

買大房子,實際是張恨水為解思鄉之情,將母親以及徐文淑接到了北京家中。

徐文淑是個很傳統的女性,她在老家時就聽說丈夫已是著名作家,深感榮耀,因此對胡秋霞的存在並不介意。

徐文淑與胡秋霞

甚至胡秋霞那時懷孕生子,徐文淑不僅親自照顧,更對她的孩子疼愛有加。

因此,胡秋霞與徐文淑關係和睦,相處很融洽。

只是張家老母覺得有些對不住守在自己身邊的徐文淑,便私下找到兒子,希望他能與徐文淑也有個孩子。

只可惜徐文淑命苦,接連生了兩個兒子都不幸夭折。便一心一意將胡秋霞的孩子視為己出,從此姐妹倆關係更為親近。

看着前後兩任太太和睦相處,張恨水心裏卻有些落寞。

第一任太太是包辦婚姻,第二任是因為同情心泛濫。

寫了半輩子美好愛情的自己卻從沒有品嘗過真正的自由戀愛,實在有些遺憾。

不過,如果以為張恨水只會寫花前月下,才子佳人的故事,那實在是小看他了。

張恨水與友人

1928年5月,日本在山東製造了慘絕人寰的「濟南慘案」。

怒火中燒的張恨水,提筆寫下了《恥與日人共事》《中國決不會亡》等一系列憤怒聲討侵略者的殘酷罪行的雜文。

他在文章中寫道:「世界上的強國無論是誰,他都不能併吞中國!中國絕不會亡!」

很難想像,一個寫風花雪月小說的人居然可以寫出如此激昂振奮的文字。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張恨水再次憤而創作多篇抗戰小說。

1932年,他又自費出版了抗戰短篇小說集《彎弓集》。他在書中寫下豪言:

「背上刀鋒有血痕,更未裹創出營門。書生頓首高聲喚,此是中華大國魂。」

抗戰期間,他更寫下著名的《虎賁萬歲》抗戰小說,成為公認的「抗戰作家」。

但是張恨水畢竟是個多情才子,在為國憂愁時,他也渴望遇見真正的紅顏知己。

4

1931年,就在他的長篇小說《啼笑因緣》單行本出版時,他作為公眾人物出演一部抗戰舞台劇,與其搭戲的便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周淑雲。

周淑雲比張恨水小20歲,喜歡京劇,也喜歡張恨水的小說。

《金粉世家》海報

張恨水也很喜歡這個聰明伶俐,能和自己談文學,唱京劇的聰明女生。

兩人後來越走越近,張恨水也沒隱瞞,一五一十將兩位太太情況如實告知了周淑雲。

但這兩房太太都不能離婚,因為她們沒啥文化,也沒啥可以獨立生活的營生,不能拋棄她們。

周淑雲聽後,反而覺得張恨水是個有責任心的好男人,自己願意不要任何名分和他在一起。

張恨水很感動,發誓絕不辜負周淑雲的一片痴情。

可等張恨水試探地告訴胡秋霞想把周淑雲接回家後,胡秋霞醋意大發。

鬧了半天,張恨水失去了耐心,他覺得家裏既然待不了,那就再買處宅子得了。

張恨水與周淑雲

1931年冬天,36歲的張恨水與16歲的周淑雲同居。

婚後,張恨水根據《詩經·周南》,給周淑雲改名為周南。

那時的張恨水是幸福的,曾經「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理想終於實現了。

偶爾兩人來段京腔對唱,拉着二胡的張恨水就滿足地念:

「喜得素心人,相與共朝夕。」

這段如膠似漆的愛情令張恨水備感幸福,也逐漸離大家庭里的胡秋霞與徐文淑越來越遠。

1938年,徐文淑主動提出回安徽老家,胡秋霞帶着孩子獨自留在大宅中。

此後,張恨水固定每月給徐文淑寄去贍養費。

徐文淑也很知足,到處和人說自己嫁了個「搖錢樹」,不怪張恨水心狠,是她自己沒有兒女福氣。

張恨水與周南和兒子

而對於胡秋霞,深感愧意的張恨水也時常回去探望,並奉上大筆的生活費用。

胡秋霞與周南先後為張恨水生下13個孩子,十多年間,三個家庭全部開銷均是靠張恨水的稿費維持,令人不得不感嘆他的寫作實力。

5

抗戰時期,張恨水與周南遠赴重慶參加抗日報刊的創辦工作,而胡秋霞則帶着孩子回到了張恨水的安徽老家。

愛一個人有多深,恨一個人就有多深。

自從那時起,胡秋霞便養成了酗酒的習慣,經常獨自在房間裏醉到不省人事。

醉醺醺時,她還會哭着問別人,為何當初那麼寵愛自己的男人會狠心拋下她,愛上了別人。

張恨水(左一)

每月到了張恨水寄生活費的日子,胡秋霞便會早早起床,獨自跋涉幾十里的山路去縣城取錢,然後再步行返回老宅。

沒人知道,孤身趕路的胡秋霞當時心裏是一種什麼滋味。

抗戰勝利後,張恨水將胡秋霞母子接到北京,徐文淑則習慣了住在安慶,沒搬過來。

而那時的胡秋霞一家與周南依然是分開居住。

1948年,53歲的張恨水因腦溢血臥床不起,家中頓時失去了主要的收入來源。

胡秋霞也偶爾會帶着孩子一同來照料張恨水,而此時的周南便會悄悄搬到其他地方暫住,直到胡秋霞離開。

此時,張恨水本想委託一位金融界的朋友將多年積蓄換成黃金。不料此人卻捲款私逃,讓張家的生活徹底陷入了困境。

張恨水

雪上加霜的是,張恨水由於中風後遺症,已無法握筆,思維也遠不如從前,只能停止了寫作。

失去經濟來源的一大家人,只得靠變賣房產勉強度日。

此時,周南又患上乳腺癌,雖然張恨水傾盡全力為她求醫問藥,周南最後還是撒手人寰。

周南走了,也帶走了張恨水最後的寄託。

張恨水沒有搬回去與胡秋霞同住,而是守着與周南的老宅,度過了人生最後幾年。

處於悲痛中的張恨水再也寫不出什麼文章,每日就是望着周南的照片,然後借酒澆愁。

晚年張恨水全家福

1967年,72歲的張恨水因腦溢血復發病逝,走完了他傳奇般的一生。

張恨水這一生,寫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自己也因對愛情的渴望有過三段姻緣。

但或許,愛情與婚姻帶給他的壓力和痛苦,要遠大於快樂。

而他的命運也正如筆名那般: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最華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30/194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