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充電樁電費翻番漲價,電動車又不香了?

北京開車大西北的路上,還沒到垻上,一座座大型風電機就從官廳水庫的庫區延伸到燕山的山樑上。

再向前行,到了冬奧會主辦地張家口的地界,風化頗為強烈的亂石山上太陽能發電多了起來,密密麻麻的佈滿了山腰。我們的國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擁抱清潔能源,可到了加油站,9元/升的95號汽油,對未來美好的憧憬立馬被打回原形。

這時你會想,誰讓你開的不是電動車?

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充電費用雖比市區的高,平均1.8到2元每度的充電費,換算到1度電七八公里的里程,還是比燃油車便宜多了。燃油車跑相同的里程,豪華車就得一升油,普通車半升油,都比電動車貴多了。故而,儘管路上要充電比較耗時,高速上的電動車也多了起來。

圖|視覺中國

正如我們所經歷過的諸如充電寶、共享單車、社區團購的產業規律,前期虧本投入,大肆圈地後,商家後期是要提價賺錢的。

於是,就在剛剛過去的7月,我們看到了一波充電樁提價。鄭州上海,重慶,一個個大城市,湖南,四川,山東,一個個經濟大省,充電樁都在漲價。這其中的邏輯似乎不言自明,電動車普及了,充電樁企業佈局了這麼多年,苦熬了這麼多年,終於有機會收割了。

這一輪充電樁電費漲價的幅度,有上海網友抱怨,以前1.15元,現在漲到2.05元,快翻番了。鄭州幾乎所有的充電樁都漲價了,深夜23點-次日7點的谷價電費+服務費已經從原來的0.45元上漲至0.73元,漲幅達62%。看到這樣的漲價幅度,網友驚嘆,油電同價指日可待,韭菜長勢喜人,到收割的時候了。

《小敏家》劇照

每個地區充電樁的漲價都有不同特色,比如上海過去一天電價劃分為三個時段,峰時、谷時和平時,現在又在每天12點到兩點的區間劃出了個尖時,一天四種電價。顯然這是和夏天空調用電高峰有關的,多劃出一個時段,更便於削峰減谷。河南針對夜晚的提價,更多的是針對網約車充電一一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司機們多在夜間充電,這就使本來的用電窪地被填平了。

漲價最多的理由自然是運營商要賺錢,不到十年間,電動車的銷量從幾萬輛漲到了600餘萬輛,為推廣電動車,國家給予了從整車生產到消費者使用一系列稅收優惠和補貼。充電樁配套也有各種相應的鼓勵措施。充電樁的增長幅度甚至超過了整車的增長,2017年,充電樁和電動車的比例還是1比4,現在已經增加到了1比2.5。充電樁不緊張了,單樁的盈利能力卻差多了。更重要的是,充電樁前期投入高,一旦建成,就具有了某種資源稟賦,自然可以開價高一些。

《心居》劇照

對電價上漲抱怨最多的其實就是出租和網約車司機。很多電動車用戶家裏有充電樁,並不需要經常到商業樁充電,網約車司機很多卻是外地人,來大城市跑車,每天要跑幾百公里,就靠着夜晚的廉價電壓縮運營成本。如今沒了廉價電,本來不高的收入又要縮減了。當然,現在電動車越來越普及,靠商業樁續命的車主也很多,谷電是他們最後的依仗。曾看到過報道,因為江蘇的充電價格低,安徽車主經常奔襲幾十公里跨城充電。

奇怪的是,輿論並沒有因為電動車司機的困境而譴責資本方。燃油車和電動車車主,兩個群體利益是對立的,燃油車主反而樂見電動車主的麻煩。新能源車推廣的十年間,電動車主似乎佔盡了天時地利,政府補貼購車款,最多補十餘萬元,買車不用繳購置稅,又省了一兩萬元,甚至每年的車船使用稅都能省。而燃油車,購置稅、每年的車船使用稅一樣都不能少,過去固定每個月繳納的養路費也被「添加"進了汽油里。難道電動車就不磨損道路?

《我是餘歡水》劇照

漲價方理由充分,旁觀者喜聞樂見,電動車主這次真是孤立無援了。

但整體上,電動車的性價比依然優越。國家層面的電動車扶持政策並沒有縮減,今年購車仍免購置稅,諸如上海等地對置換新能源汽車仍給予一定補貼。最大的優惠則來自廠商的降價,市場進入了競爭激烈的紅海,鋰礦暴跌,進入2023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已經打了兩輪價格戰,第一輪,年初打響,被稱為史無前例,第二輪,正在發生着,8月以來,上汽大眾、零跑、蔚來、奇瑞等多家車企相繼通過官降、新車優惠、終端讓利等方式加入降價潮,降價幅度從2萬元到6萬元不等。

電動車生產線(圖|蔡小川)

年初,特斯拉Model3標準版降價3.6萬元,降至22.99萬元,8月份卻無法再次大砍其價,其整車毛利率已經降到了18%,歷史最低值。但仍試圖用8000元的保險補貼來吸引客戶。

而未來,當寧德時代推出「充電十分鐘,續航400公里」的神行超充電池,並於明年一季度正式投產,當豐田等車企宣稱的全固態電池投入商用。新技術使電池的儲能更多,同時原材料反而是更廉價的。車企之間的競爭,正如當年松下幸之助對工業品的描述,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最終會使商品像自來水一樣便宜。但電動車的攻城掠地卻不可能是直線式的,尤其它的發展還是被扶植起來的。補貼一直在退坡,退到最後要歸零。歸零之後,因為這個行業已經發展起來,甚至成了支柱產業,還將承擔起對國民經濟應有的義務,包括納稅,繳費,比如養路費,現在是燃油車獨木支撐,未來電動車肯定是要加入進來,否則就動搖了稅收基礎。

電動車充電站旁,一名特斯拉車主正在充電(圖|視覺中國)

這次電費漲價,背後就有產業政策的改變。根據5月發改委印發的通知,大型充電站的用電被劃歸到了工業用電中,相對於民用和農用,工業用電是價格最高的。

其實擺在電動車面前的溝溝坎坎還有很多,歐盟剛剛通過了電池回收政策,誰生產誰回收。氫能也在迅速成熟起來。未來,即便是家用充電樁,是否也會併入階梯電價?一切都很難預料。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28/194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