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上演2020年底以來從未出現的一幕!(圖)

彭博社最新報道,中國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均較上年同期下降,這表明隨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需求減弱,通縮壓力顯現。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三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CPI同比下降0.3%,為2021年2月以來首次下降。彭博社調查的經濟學家的預期中值為下降0.4%。

中國7月PPI同比下降4.4%,比預期略差,為連續第10個月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2020年11月以來,CPI和PPI首次同時同比下滑。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經濟已陷入通縮,CPI出現兩年多來的首次收縮,這是政策制定者在努力重振消費之際面臨挑戰的最明顯指標之一。

中國正在經歷一段罕見的價格下跌時期,在新冠大流行限制措施結束後的第一季,消費者和企業需求出現最初的爆發,之後便出現減弱。

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出口需求的大幅下降以及消費支出的低迷都在拖累中國經濟的復甦。

根據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衡量整體經濟價格的指標),今年上半年中國處於通縮狀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通縮定義為「價格總指標的持續下降」,比如CPI或GDP平減指數。

彭博社稱,雖然通貨緊縮為中國央行加大貨幣刺激力度提供了理由,但中國央行也面臨着一些制約因素,包括人民幣走軟和經濟中的債務水平上升,這讓央行不得不保持謹慎。分析師預計,中國人民銀行將在今年剩餘時間採取溫和措施放鬆貨幣政策

《金融時報》稱,在政策制定者還面臨房地產行業放緩和貿易疲軟之際,中國進入通縮將引發要求政府出台更多刺激措施的呼聲。周二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7月份出口同比下滑14.5%,為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跌幅。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中國金融專家Eswar Prasad表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滑入通縮階段的嚴重風險,這可能引發經濟增長和私人部門信心的自我強化的下行螺旋。」

中國政府將2023年的平均通脹率設定為3%,這突顯出官方預期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豬肉價格下跌導致的2020年底和2021年初消費者價格的暫時下降不同,這次的收縮是由外部需求下滑和房地產低迷等更長期的因素驅動的。

彭博社稱,隨着出口價格下降,中國將通過其龐大的商品貿易將通縮壓力轉嫁給其他國家。

花旗集團(Citigroup)分析師表示,由於消費者需求疲弱,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商品價格已進入「通縮區域」。

據英國《金融時報》8月6日報道,中國政府正向國內知名經濟學家施壓,要求他們避免討論通貨緊縮等負面趨勢。目前人們越來越擔心,中國政府是否有能力提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疲弱的復甦。

多名國內券商分析師、頂尖大學以及國有智庫的研究人員表示,監管機構、僱主甚至國內媒體都指示他們,要避免對從擔心資本外逃到價格走軟等話題發表負面言論。

七位知名經濟學家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他們的僱主告訴他們,一些話題是禁止公開討論的。中國證監會指責券商分析師誇大了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中國經濟正遭受消費者需求疲軟、出口下降和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的影響。

中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僅較前一季度增長0.8%。上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承認,經濟復甦正在「曲折推進」。但《金融時報》指出,在北京方面試圖通過有限的刺激措施恢復信心之際,某些話題是禁忌,比如通貨緊縮。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FX168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09/193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