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國之聲:李玟歌聲與中美關係想像:一段難以言說的蜜月期

華語界歌手李玟因患抑鬱症自殺辭世

有評論認為,歌手李玟演唱事業開始走向成功的背後,是中美關係一段難以言說的蜜月期。隨着中美關係的轉變,李玟的雙重身份讓她在央視演唱《我的祖國》的同時,仍然是中國歌手在國際舞台的代表人物。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網絡媒體"歪腦"發表文章《走向世界的李玟,和一個時代的美中關係想像》,作者鄭侑安認為,歌手李玟演唱事業開始走向成功的背後,是中美關係一段難以言說的蜜月期。1997年江澤民訪美(六四之後首次元首訪問),1998年4月電影Titanic被正式譯為《鐵達尼號》一刀不剪引進中國大陸,6月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正式且高調回訪中國。當時,美式流行文化曾幾何時在中國,還被存放在風光的泡泡里,為上億的中國民眾憧憬。李玟在中國的成名及事業高峰,與這種憧憬無法分割。

文章說,隨着美國在東亞人眼中的形象愈來愈被拉扯,美國的流行文化地位也漸漸退去了光環。事業重心放到中國大陸,也令李玟面對不同的情境。過去從不涉及政治議題的她,在許多中國政府官方節日也要在微博發佈祝賀詞,這是許多事業放在中國大陸的藝人都必須完成的潛規則,哪怕這種祝賀看來並不符合藝人的形象或成長經歷。有人懷疑她是否為此設定了一些立場。

作者認為,這也並不見得矛盾。李玟曾在朱軍主持的"藝術人生"節目清唱過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我的祖國》。她的媽媽成長在湖北,曾是北京大學的畢業生,李玟的成長經驗除了有MichaelJackson、Madonna,也有中國紅色電影和歌曲,這些文化元素足以造就複雜的混合體,或者從某一個方面也代表着她的文化認同以及對不同市場的看法。而她對自己中國人身份的認同,顯然讓她免去了許多責難,在2012年中美關係每況愈下後,她完全洋派的作風沒有遭遇質疑,幾乎也沒有被強迫表態,中國社會的公眾一直認同她是一個愛國的留洋藝人,也一直認同她是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代表人物。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17/1928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