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敏敏郡主:最後的調查記者?!

6月29日下午,中國新聞周刊的一篇報道《山西代縣礦工死亡瞞報事件調查》,揭開了一個隱藏了十多年的黑幕:山西代縣精誠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瞞報多起礦難事件,至少十餘名礦工的死亡未被上報。

要完成這次採訪,並不容易。進入精誠鐵礦的路上已經設障,外來車輛不允許進入。記者只得繞道而入。

在通過輾轉山西、陝西、重慶等地,先後尋訪20個村莊以後,中國新聞周刊調查到的結果觸目驚心:自2007年以來,精誠鐵礦瞞報多起礦難事件,至少涉及17名礦工。

報道發出幾個小時後,忻州市表示,已經成立由忻州市常務副市長為組長,代縣縣委書記為副組長,應急、公安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聯合調查組,對媒體反映情況立即進行深入調查,嚴肅認真逐一核實。

這篇報道的作者是知名調查記者劉向南,《中國新聞周刊》社會部主任。

◆◇◆

在話題#山西代縣礦工死亡瞞報事件調查#的留言區,有網友說:「好久沒有見過調查記者了……」

還有網友留言說:「我以為地溝油,三鹿奶粉以後,已經沒有調查記者這個職業了。」

的確,已經有很久沒有看到有力量、敢於揭露的深度報道了。至於什麼原因,其實也用不着我多說,看看一些記者的遭遇,便能明白一二。

而比危險和威脅更令人寒心的是,在調查記者突破重重困難深入一線採訪時,常常被圍觀者投擲以冰冷的石塊:你們是不是在吃人血饅頭博流量?!

在話題#山西代縣礦工死亡瞞報事件調查#的評論區,我就看到有人質疑記者調查事故的目的不單純,「把真相作為談判的籌碼」。

新聞傳播與公共性緊密相聯。這種公共輿論對新聞理想的打擊,往往是更致命的。

如果真相不被需要,如果追尋真相的努力被嘲諷,點燃新聞理想的火焰,真的是要滅了。

◆◇◆

劉向南是從2001年開始做記者,至今仍然會到一線採訪的「骨灰級老記者」。

從業以來,劉向南發表過多篇有重大影響力的深度報道。

2011年,劉向南採訪報道的《吃空餉15年,山西女商人變身副縣長》,讓時任文水縣副縣長的王輝被免職,多領的薪酬也被追繳。

2014年,劉向南撰寫調查報道《都江堰「世遺」核心區建成「無牌」電站》,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最終,違規建成破壞環境的水電站被炸掉。

2022年9月1日,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精誠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發生一起山體滑塌事故,導致3人死亡。

事故發生後,忻州成立事故調查組,對「9·1」代縣滑塌事故開展調查。2022年10月31日,精誠礦業董事長王東良和礦長韓振宇被抓,同年11月與12月,該礦安全礦長與一名工隊負責人也先後被抓。

大半年過去了,網絡上有未經證實的傳言,這起事故即將結案,鐵礦也將復工。

但是,在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的深入調查下,發現還有比2022年「9·1」代縣滑塌事故更嚴重的:瞞報已經持續多年,至少有17名礦工的死亡被瞞報。

《中國新聞周刊》的這則報道,附上了已經核實到的被瞞報的死亡名單,時間跨度從2007年一直到2022年。

僅僅這份名單,這篇報道就值得致敬。因為名單上的人,不再是一個個冰冷的數字,而是每一個都有名有姓。他們都曾是活生生的人,是曾經與我們在這片天空下共同呼吸過的生命。

瞞報持續這麼多年,死者家屬知道,包工頭知道,工友知道,但是當地相關管理部門就沒有聽到一點風聲?當地相關部門的監管呢?

這篇報道,也結結實實打在當地某些官員的臉上。

我個人認為,這是近幾年最有力量的一篇深度報道!

這些年來,關於「新聞已死」、「調查記者消失」的論調不絕於耳,新聞界遭遇連續全面潰敗,調查記者劉向南用一篇深度報道凸現了新聞的價值,也告訴了人們:新聞,仍然需要有調查記者秉持嚴肅認真的態度去做。

◆◇◆

時代在變,深度調查,這個曾經堅硬和驕傲的行業,正在快速凋零。

對於新聞業的未來,我不抱什麼幻想,只是期望,那些仍然在執筆為劍,捧護着「真相」之燈勇敢前行的調查記者,他們都會得到善待。

也向那些曾經為我們挺身而出的前調查記者致敬,無論你們現在在哪裏。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玖奌雜貨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01/192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