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8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中)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和中共外交部長秦剛會面。
6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結束了他的兩日北京之行。從國內外媒體報導看,布林肯北京之行明顯受到刻意冷淡,具體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一、接機時的冷淡。
布林肯6月18日飛機抵達北京國際機場時,迎接他的是中共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楊濤和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現場既沒有準備紅地毯,也沒有安排歡迎隊伍。往前追溯,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和克里此前訪問北京時,也是由北美司司長接機,但至少在2012年希拉里訪華時,北京當局還是準備了紅地毯。
如今北京當局刻意不鋪紅地毯,且鏡頭下出現了一道紅線,凸顯的不僅僅是對布林肯的冷淡,更透出的是其欠缺外交禮儀的小家子氣,這與以往「泱泱大國」耗費巨資迎接中共的「老朋友們」形成了鮮明對比。北京大概想藉此對美國高官的「羞辱」向美國表達不滿,甚至警告美國政府「不要越過紅線」,同時也讓國內不辨是非的老百姓為中共的「硬氣」點讚。
二、布林肯見秦剛時所遭遇的怠慢。
布林肯抵京後當天就與中共國務委員、外交部長秦剛進行了長時間的會晤。視頻顯示,秦剛沒有按照外交禮節在釣魚台國賓館大門口迎接布林肯,而是在通往會議室的門口等候。中共央視鏡頭還從里往外,故意拍布林肯下車迎着秦剛走去,而不是秦剛迎接布林肯。
這樣的怠慢是要彰顯「大國」對美國的不屑?還是以此告訴美國政要:中共不懼美國?
三、布林肯與習近平會面時受到冷待。
6月19日下午,布林肯與習近平會面。此次會晤前一小時,美中官員才對外宣佈。中共央視新聞視頻顯示,習近平在一間會議室會見了布林肯一行,習近平坐在長條桌主位,其下手是多名中方人員與美方人員相對而坐。
如果與習近平幾日前其會見美國富豪比爾‧蓋茨分坐圓桌兩側的友好輕鬆的安排對照,中方此次安排自然有用意,那就是將「怠慢」進行到底。布林肯的待遇還比不上蓋茨。
此外,從央視刻意的報導內容、畫面和習近平說話的語氣看,布林肯毫無大國國務卿的風采,完全在聆聽習的「指導」。
習先是告訴布林肯,中美合作的友好關係對世界很重要,美國搞競爭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接着習又拋出「中國尊重美國的利益,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同樣,美國也要尊重中國,不要損害中國的正當權益」之詞,暗示中美如何可以相安無事,即美國不要在各個方面針對中國(中共)。最後希望美方「採取理性務實態度,同中方相向而行……讓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希望布林肯此次訪華「能夠為穩定中美關係多發揮積極作用」。
而按照中共官媒報導,布林肯也是非常配合習的說辭,稱美方遵守拜登總統作出的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等。由於筆者尚未看到相關英文報導,加上之前布林肯與秦剛會晤後的美中聲明存在差距,如美方聲明提到「美國將始終捍衛美國人民的利益和價值觀」,提到了「一個自由開放的世界」,而中方無一言涉及等,因此,筆者推斷北京報導應並不全面,畢竟布林肯向北京態度若如此軟弱,回國必定引發政界批評。
北京刻意冷淡怠慢布林肯,向外傳遞了怎樣的信息?除了傳遞不滿、警告,還有什麼?筆者認為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說得很有道理,那就是北京希望「製造這樣一種印象:我們(美國官員)去那裏訪問展現了對中國共產黨的順依」。至少大陸很多在中共長期洗腦仇視美國的中國人,會有這樣的印象。
從目前的報導看,布林肯和秦剛、王毅、習近平都沒有表現出任何放棄其立場的傾向。而且,中共高官話里話外都將導致中美關係惡化的責任推在美國身上,在他們看來,只要美國改變態度,不遏制中共國,中美關係才能發生轉變。此前大陸學者王輯思曾透露,他曾和中共的一些決策者談過,他們表示,「對那些試圖遏制中國的國家,我們要怎麼改善關係?」無疑,這些決策者透露的信息就是:對中美關係改善持悲觀態度。習近平不久前再次提到的要迎接「驚濤駭浪」等,亦與此有關。
而在美方看來,美國不過是在抵禦中共對美國各方面的滲透和進攻,美中關係惡化完全是中共的惡行所致。這足以說明美中根本分歧是很難調和的。
4月6日,王緝思還和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及中國商務和經濟董事項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在《外交事務》雜誌聯合發表了《美國和中國需要對話》(America and China Need to Talk)一文,其中提到在中美兩國,鷹派共識開始固化為一種正統觀點,即中美競爭已經轉變為一種事關存亡的衝突關係。
中美雙方在認知上的差異和難以調和的根本分歧,昭示着布林肯的北京之行難有實質性收穫。前美國國防情報局官員考夫勒(Rebekah Koffler)就對福克斯新聞說,由於中共對美國這一系列敵對行為,「從外交政策的角度來看,布林肯這次訪問中國毫無意義」。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