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歐盟最新對中共戰略 3個字成主流

—歐盟最新對華戰略 概括起來4個字

三月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就歐洲對華戰略發表演說時,首次提出了"去風險"的概念。很快,"去風險"也成了美國和德國對華政策的主流。

三月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就歐洲對華戰略發表演說時,首次提出了"去風險"的概念。很快,"去風險"也成了美國和德國對華政策的主流。

《商報》發表評論稱,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對俄羅斯的政治支持,已經讓歐中合作的最後一線希望化為泡影,歐盟外交圈更是將北京的立場戲稱為"親俄式中立"。這篇題為《小院高牆》的評論寫道:

"但對中國人來說,這種立場確實是非常划算的。如果說,俄烏戰爭中是有贏家的,那麼這個贏家非中國莫屬。克里姆林宮的主人普京想重振沙皇俄國的輝煌,卻使俄羅斯淪落成了中國的附庸。有鑑於此,如何同中國打交道,已經成了歐盟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之一。也正因為如此,對華政策也就成了六月歐盟峰會的重要議題。

峰會前夕,歐盟委員會將提交其經濟安全戰略,而該戰略的基調則是,對制度性對手產生依賴,將會使歐洲陷入受人脅迫的境地,也就是說要'去風險'。同'脫鈎'不同的是,'去風險'的目的並不是要在經濟上孤立中國,而是要增強歐洲自身的經濟抗壓能力。在這個問題上,馮德萊恩、德國總理肖爾茨以及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顯然已經形成了共識。不過,僅是共識而已,各方並沒有進一步的行動。肖爾茨仍一如既往地認為其多樣化政策會收到成效,即尋找新的貿易夥伴,以便逐步減少像大眾和巴斯夫等這類大型企業風險過度集中於中國的問題。"

評論指出,推動市場多樣化,避免風險過度集中,固然是件好事,但這樣做卻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一旦中國對台動武,歐盟和中國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行動將在所難免。

"有鑑於此,去風險化的進程一定要儘快完成,而不是像肖爾茨所期望的那樣緩慢推進。布魯塞爾方面已經為去風險模式找到了恰當的比喻:'小院高牆',也就是說,首先界定一些特殊的領域,然而竭盡全力捍衛歐洲在這些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並同時實施出口禁令和外來投資的管控。如果肖爾茨不想繼續扮演布魯塞爾絆腳石的角色,那麼他就將很難拒絕這樣的建議。"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17/190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