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老祖宗的忠告,銘記於心!

人生在世,最難學的事情,便是與人相處之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往往身不由己。

無論是誰,都無法逃開與人情世故桎梏。

老祖宗對此,也總結了非常精闢的一段話:「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

01

錢不借二

01、不借「窮」人

人情不離財,朋友相交,免不了有經濟糾纏。

自己腰包再鼓,也不要借錢給「窮困潦倒」之人。

這類人之所以活成現在這副德行,並非天災人禍所致,而是因為懶惰成性,整日不思進取,只想做夢守株待兔的美夢。

老話常說「救急不救窮」,正是這個道理。

借錢給他們,只會助紂為虐,讓他們對自己產生依賴心理。

若想激勵他們重整旗鼓,不如激勵對方找到生財之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為長久之計。

02、不借無信之人

借錢這事,說來也簡單,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一邊真心實意交付,另一邊若能心懷感恩,不拖不欠的還上借款,兩邊的感情也會更加親近。

而身為債主一方,最怕遇上言而無信之徒。

欠了許久的賴賬不還,每次提及便裝聾作啞,還玩起貓鼠遊戲,東躲西藏,不肯相見。

更有甚者,你當面催款,他反而倒打一耙,指責自己心胸狹隘,不講情義。

此類人厚顏無恥,絕不可輕信。

02

酒不喝三

01、心裏苦悶,不喝悶酒

許多人心中煩悶,喜歡用買醉的方式麻痹自己。

仿佛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之時,自己便能少些煩愁。

曹操也喜歡喝酒,一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流傳千古。

可他曾因喝酒誤事,險些喪命於宛城,若沒有典韋力保,恐怕歷史也將隨之改變。

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腸三重愁。

心中有苦,絕不要獨自喝悶酒,只會感到更加悽苦。

02、娛樂場所,不喝花酒

燈紅酒綠的娛樂場所,是人們縱慾享樂的地方。

常來此地的人形形色色,其中不乏心懷鬼胎之輩。

他們常常借着各種理由,找機會搭訕聊天,觥籌交錯之間,讓自己放下戒備之心。

贏得信任以後,便迫不及待開始暴露真實目的,而自己早已半醉半醒,無力反抗。

花酒不僅傷身,更會讓自己陷入未知的危機之中,切不可亂喝。

03、飲酒過量,不喝面子酒

喝酒本是消遣怡情的痛快之事,最忌諱過量飲用。

可飯桌之上,常有人會拿着酒杯,三番五次敬酒勸酒。

一番花言巧語,把面子溶於酒中,喝了便是給他些許薄面,不喝便言辭激烈,不肯想讓。

若是自己早已到達極限,切不可過量飲酒。

真是關心你的人,不會把他的面子,放在你的健康之上。

別人的咄咄相逼,也更非自己糟蹋身體的理由。

不喝強灌酒,也不為一時的面子逞強,讓勸酒之人醜態百出就好,自己無需配合。

03

路不走四

01、不走捷徑

人在遇到困境時,總會心生退卻,想找尋一個便捷之路通過。

捷徑雖然也能順利到達,但往往會付出一定的代價。

就好比掛羊頭賣狗肉,用低成本的商品獲取高利潤,看似找到了發財的捷徑。

可這錢財,終究不是正當途徑得到的,早晚會有暴露的一天。

生活諸事,莫不如此。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走。

唯有腳步走的穩健,方能行千里路,過萬重山。

02、不走錯路

路選錯了,走得再快再遠,也只會是南轅北轍。

或是因為一時糊塗,又或是被利慾薰心,為達目的,總有人會想到些歪門邪道,走上錯誤的不正之路。

無論是為求財,還是想在其他方面得償所願,都不能在錯路上走太遠。

動了歪心思,走在了錯路上,日後必定會被清算。

萬不可等到天罰將至時,才去追悔莫及。

即便能免受責罰,也會留下一生的污點。

03、不走急路

一個人的成熟,從他能收起急躁的性格開始。

凡事急於求成,往往欲速則不達,既浪費時間又無法成功。

慌亂之間做出的決定,常常考慮不周,又漏洞百出,難以行之有效。

只有認真分析過後,經過深思熟慮的考量,方能得出萬全之策。

靜下心來,保持穩重淡定的心態,捋順了前因後果,才不會走得搖擺不定。

04、不走老路

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條,不必非得硬走別人的老路。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擅長的方向也有很大差別。

別人的成功,並不一定適用於自己,一味的效仿,更絕非明智之舉。

就像東施學西施走路的姿勢,扮成西施皺眉的模樣,不會有人覺得她美,只會讓人貽笑大方。

道路千萬條,何必與別人共走一條。

別人能避開這條路的泥潭沼澤,自己卻可能深陷其中。

人生最好走的路,不是別人走過的老路,而是適合自己的路。

富蘭克林曾說:「經驗是一所寶貴的學校,而傻瓜卻從中一無所獲。」

老祖宗的話,都是經驗的總結,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身處這個複雜的社會,一定要記住老祖宗的忠告:

「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讓自己遠離是非,過得安寧。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國學漫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09/1899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