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不管和誰交往,請記住一句古訓: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人在社會上混,誰都會有困難,需要藉助別人的力量才能脫困。

互幫互助,也是人際交往的根基。若是人人都冷漠無情,那就還不如一個人獨行。

可是,如何才能讓「借」字寫得順一些?需要我們深度思考,不能做老好人。

老祖宗留下一句古訓: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解讀古訓,我們會發現一個道理,不藉以下兩樣東西,不是心機,而是遠見。

01

不借「柴」,不養懶漢。

「借米不借柴」,這句話很好理解。也就是說,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可以借米給對方,幫助對方吃飽。

人只有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才能創造收入,從而站起來。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若是不做了,那就是活得苟延殘喘了,時日不多了。

作家莫言寫過一個故事。

他小的時候,家裏窮,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家裏就斷炊煙了。不得已,母親到鄰居大娘家借米。

大娘家的米也不多了,但還是一咬牙,借了一碗米。

等秋收後,他的母親還了一碗米,但是碗上的米,是堆起來的。也就是說,還米的時候,多了一二兩。

一件很小的事,讓莫言記憶深刻,母親還藉機會,給子女上了一課。

借米的好處,就顯而易見了。

可是,「借柴」就不一樣了。

在農村待過的人就知道,漫山遍野都是柴,就是在丘陵地帶,沒有森林,也會有野草,可以用來燒火做飯。

並且,一些窮苦的人,還可以依靠砍柴來維持生計。

西漢的朱買臣,從小到大在砍柴,二三十歲的時候,砍柴為生。他一邊砍柴,一邊看書,引發了孩子們的譏笑,妻子也因此瞧不起他。

當朱買臣五十歲的時候,就做了官,人生從此發跡。

看來,砍柴的人,也能大器晚成。畢竟,他不會偷懶,人生能夠延續。

現在,很多人都進城了,不再砍柴,靠煤氣灶、電飯煲、煤爐子等做飯。但凡有頭腦的人,都會未雨綢繆,把煤氣、電費等預交一部分。

若是一個家庭,廚房裏都點不起炊煙了,那就有了「破鍋冷灶頭」的徵兆,預示着家庭走向衰敗。

「借柴」,一語雙關——借柴火,做飯取暖;借財,花錢買柴火。

看清了「借柴」的真實意思,我們就明白了,拒絕出借,其實是逼着對方去砍柴、賺錢。

當對方一定要借「柴」的時候,你就介紹他去打工,掃大街、做保安等,都可以。如果對方拒絕打工,那就說明是一個懶漢,你馬上要疏離他。

那些願意去打工的人,你請他吃頓飯,買一張車票,體現了自己的仁義,也考慮到了人生的前程。打工,是人生一個全新的起點。

02

不借「鞋」,不幫倒忙。

「借衣不借鞋」,可以這樣理解:別人寒冷的時候,你拿出衣服,幫人披上,是溫暖的舉動;雖然衣服有大小,但是勉為其難,也湊合穿。畢竟,寒不擇衣。

鞋子有不同的尺碼,如果尺碼太小,人家還穿不了。這個忙,算是幫不上了。

當然,鞋子在不同的場合,還有特別的意義,不能隨意外借。

古時候,女人有三寸金蓮,鞋子是很特別的。若是女人的鞋子被人拿走了,就意味着感情上扯不清了。

電視劇《水滸傳》裏,西門慶一抬頭就看到了潘金蓮,兩個人對上眼了。

雖然潘金蓮已經嫁給了武大郎,但是她不守婦道。

在王婆的撮合下,潘金蓮和西門慶一起組了個飯局。

飯局上,西門慶很熱情,幫潘金蓮添菜,倒酒。

忽然,西門慶筷子掉地上了,他一彎腰,就從桌底,捏了潘金蓮的鞋子,然後才撿起筷子。

一段可恥的情感,就從飯局上開始了。鞋子成了醜事的媒介。

隨着時代的推移,女人也不再裹腳了,沒有三寸金蓮了,但是人們對鞋的要求更高了。

有人說:「婚姻如鞋,合適不合適,自己知道。」

有人說:「一雙好鞋,讓腳下生風,走得更遠。」

鞋子裏,有相對私密的東西,就像愛情一樣,容不下第三者。也就意味着,鞋子借出去了,就像鞋子裏放了一粒沙子一樣。

讓自己舒服的鞋子,是事業上的幫手,借出去了,恐怕事業不順,也會引起一些心理作用。

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鞋子要自己買,路要自己走。

當一個人要借鞋子的時候,你告訴他一句名言:自己選擇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古時候,有一個國王,每天悶悶不樂,他就到處去尋找快樂的人。

可是他去了幾個王公大臣家,發現大家吃美食,穿綢緞,卻不快樂。

他走到鄉下,遇到一位下地幹活的農民,還聽到農民唱歌。

突然,他發現,農民沒有穿鞋——原來,快樂的人,赤腳也會快樂,也能春種秋收。

是的,在最苦的時候,赤腳走幾步,不礙事,就是不要裝睡,不要停滯不前。

03

《呂氏春秋》中說:「目之見也借於照,心之智也借於理。」

你親眼看到的東西,還要拿鏡子照一照,才能更加全面,畢竟人的視覺,是有盲區的,也看不到自己的後背。

人與人交往,也要藉助外物作為參考,才知道人品,看清人性。若是別人借什麼,你就給什麼,顯然是不動腦筋的做法。

幫助懶惰的人,對方不會感激你,反而會變本加厲地索取。若你哪天不願意幫忙了,對方會認為你「太小氣」。可惡的是,對方借錢不還,還裝大爺。

幫助不願意走路的人,你使勁拉,也沒有用。對方反而會連累你。若是你代替別人去走路,還會弄丟自己。

借東借西,都要多一個心眼,透過現象看本質,不當冤大頭。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09/1899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