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全球面臨二十年來最嚴重的米荒

—粒粒皆辛苦 全球面臨二十年來最嚴重的米荒

從中國到美國、再到歐盟,大米的產量都在下降,導致了全球超過35億人面臨米價上升的局面,尤其是在亞太地區——該地區消費了全球90%的大米。

從中國到美國、再到歐盟,大米的產量都在下降,導致了全球超過35億人面臨米價上升的局面,尤其是在亞太地區——該地區消費了全球90%的大米。

根據惠譽集團旗下研究機構Fitch Solutions提供的數據,全球大米市場將在2023年出現近20年來的最嚴重的短缺。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報道,有分析師對CNBC表示,作為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穀物之一的大米,出現如此大規模的短缺,將為主要大米進口國帶來損害。

惠譽公司的大宗商品分析師查爾斯‧哈特(Charles Hart)對此評論說:「在全球層面,全球大米短缺所帶來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大米的價格已經處於十年來的高位。而且情況至今仍然沒有發生變化。」

Fitch Solutions的國家風險與行業研究部在4月4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稱,預計在2024年前,大米價格將一直保持在目前的高點附近。

根據該報告,到2023年為止,大米價格平均將為每英擔(cwt)17.30美元,到2024年才會緩解到每英擔14.50美元。Cwt是某些商品——如大米——的計量單位。

哈特說:「鑑於大米是亞洲多個國家的主食商品,其價格將是決定當地食品價格上漲和糧食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對最貧窮的家庭而言,情況更是這樣。」

該報告預測說,2022—2023年的全球大米短缺量,將達到870萬噸。

哈特說,這將是2003—2004年度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大米缺口。在當時,全球大米市場曾出現了1860萬噸的缺口。

大米供應緊張

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的持續進行,以及中國和巴基斯坦等大米生產經濟體遭遇惡劣天氣,所以大米的供應變得緊張。

在2022年下半年,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產國——中國的大片農田遭受了夏季季風、大雨和洪水的困擾。

根據農業分析公司Gro Intelligence的數據,中國的主要水稻生產中心——廣西和廣東省的累計降雨量,是近20年來的第二高。

同樣,佔全球大米貿易量7.6%的巴基斯坦,由於去年的嚴重洪災,年產量同比暴跌31%。美國農業部(USDA)表示,其影響「比最初預期的還要糟糕」。

哈特指出,造成大米短缺的部分原因是「酷熱和乾旱造成中國大陸的收成逐年惡化,還有巴基斯坦的嚴重洪水也帶來了影響」。

根據一項科學研究,水稻是一種脆弱的農作物。在厄爾尼諾(El Nino)氣候現象發生時,水稻將會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最高。

哈特還補充說,除了供應緊張的挑戰外,自俄羅斯於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其它主要穀物的價格激增,而大米則成為越來越有吸引力的替代品。將大米作為替代品的做法,推動了對其需求的上升。

誰的飯碗會受到影響?

全球食品和農業領域的知名銀行——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的高級分析師奧斯卡‧查克拉(Oscar Tjakra)表示,美國和歐盟等其它國家的大米產量同比下降,也是造成短缺的原因之一。

查克拉說:「2023年,全球大米產量不足的情況,將增加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和非洲國家等主要大米進口國的進口大米成本。」

格羅情報(Gro Intelligence)公司的高級研究分析師凱利‧高夫里(Kelly Goughary)表示,許多國家都將被迫減少國內庫存。她說,受赤字影響最大的國家,將是那些已經遭受國內高糧價通脹的國家,如巴基斯坦、土耳其、敘利亞和一些非洲國家。

高夫里還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和小麥生產國,目前中國的大米種植區,正經歷着二十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

印度已在去年9月份宣佈禁止出口碎米。哈特說,此舉是大米價格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盈餘在望

然而,大米短缺的情況可能將很快成為過去。

Fitch Solutions估計,全球大米市場將在「2023—2024年恢復到幾乎平衡的狀態」。

這將可能導致大米期貨同比下降,低於2022年的水平,但仍處於高位,「比COVID-19疫情之前(2015—2019年)的平均值高出三分之一以上,其部分原因是庫存在大面積縮減後得到了補充。」

該公司表示:「我們認為,大米市場將在2024—2025年恢復供應過剩的狀態,然後在未來中期內繼續緩解。」

惠譽還進一步預測說,大米價格在2024年可能會下降近10%,至每英擔15.50美元。

該公司預測說:「我們認為,2023—2024年度全球大米的產量將出現穩步的反彈,預計總產量將增長2.5%。」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20/189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