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懂拒絕
「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
可你要是一升米一升米地給到了一百升,讓他習慣了你的幫助。那麼,當你想停止幫助他時,你便成為了他的仇人。
《增廣賢文》也提到「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
救急之恩,令人心生感激。但若是幫助成了習慣,善良失了尺度,只會慣出貪得無厭之人。
東野圭吾曾說過一句話:「即使是善良的人,也不能在任何時候,向誰都顯示出來善良。」
我們需要保持善良,但也不能肆意揮霍自己的善良。多餘的善良,只會讓我們的好心變得泛濫而廉價。對待不值得的人,請及時止損。
02
愛計較
「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無門慧開禪師
如果心中不去計較那些閒事,一年四季都是人間的好時節。
其實,我們所看到的世界,美與丑,鬧與靜,大多是自己內心的投射。
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心煩意亂,往往是因為自身修為和境界不夠。
古語有云,「眼中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真正內心通透的人,看什麼都順眼。
若是心胸與眼界打不開,活一輩子,周遭圍繞着的全是扯不清的雞毛蒜皮。
反之,如若能以知足心和平常心去生活,不計較那些煩惱與是非,日子自然是「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03
愛八卦
「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增廣賢文·上集》
是是非非每天都有,若不去聽它自然就不存在了。
自古以來,說人長論人短都是小人行徑。如街頭巷尾鬼鬼祟祟,交頭接耳,面容刻薄的嘴碎八婆,通常都是故事裏的一個陪襯而已。
所謂「謠言止於智者」,當面對流言蜚語時,我們理應選擇和堅守自己的方向,靜觀是非,不無事生非,不搬弄是非,不製造是非。
生而為人,應充實自己,活出自己。
而不是把時間白白浪費在嘴碎、搬弄是非、推波助瀾、隨波逐流之類的令生命空轉的事情上。
04
愛擔憂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生年不滿百》
人生在世只有短短几十年,卻常常懷有無限的憂慮苦愁。
擔憂是人的本能,但能排解憂愁卻是一種本領。
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說,「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體便有貽累,便有許多動氣處。」
意思是說,人生的憂慮、苦悶,就像是雜草一樣。雜草有害,當然要清理掉,但是如果偶爾沒有清除乾淨,也不要放在心上,你越在意心裏就會越亂,心中盯着那一塊未除的雜草,那心中就雜念叢生了。
汪曾祺先生有段話也深得人心,「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嘛呢?」
是的,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只有在不同境地中披荊斬棘,想辦法過好每一天,才不枉人間走這一遭。
05
愛抱怨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荀子·榮辱》
抱怨別人的人,窮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不會立志進取。
古語有云,「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己者;無知,無志,愚魯之輩也。「
人生在世,哪有容易二字,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整日牢騷,滿口怨言,改變不了什麼,只會讓人敬而遠之。
「有人把生命侷促於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把生命釋放於大地長天、遠山滄海。」很喜歡這段話,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後者。
生命有限,不必把時間浪費在毫無意義的抱怨上。
06
愛攀比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雜詩》
世上有幾個人能真正得到權勢富貴呢?大多數人不過是終日空想,庸庸碌碌,活得像幻想中的自己罷了。
人生苦短,富貴如浮雲,何必太執着。
人活着離不開錢,但生活中也會有很多比金錢重要的事兒。老話說,「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當我們心裏裝着名聞利養,腦內填滿財勢欲望時,便再也挪不出一絲閒情去呼吸江上之清風,去欣賞山間之明月了。
人活着,不是為了金錢,欲望,攀比。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好,更自在,更舒服的去活着。
最後,想將這段文字與您分享:
「你擁有青春的時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虛擲你的黃金時代,不要去傾聽枯燥乏味的東西,不要設法挽留無望的失敗,不要把你的生命獻給無知、平庸和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