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希捷公司是世界上生產硬盤的巨頭,2017年一月,公司為了削減成本,決定關閉蘇州工廠。美國的報道請參看:https://www.anandtech.com/show/11037/seagate-to-shut-down-one-of-its-largest-hdd-assembly-plants本文流傳於微信,披露了一些內部,本刊未作具體核查,但根據當前的商業環境,認為這是可信的。
全球美國硬盤巨頭希捷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宣佈關停其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蘇州工廠,並給予全廠員工2個月工資補償。
按照希捷官方的說法,此次關閉蘇州工廠是希捷全球戰略調整的一部分,大背景是PC市場需求低迷,HDD出貨量快速下滑。
但希捷在2015年剛啟動了泰國呵叻工廠的擴張計劃,投資4.7億美元擴大一半產能增加2500名員工,希捷投資泰國三十多年來保持穩定增長,僅近十年就啟動了8個新項目,投資近20億美元,員工總人數超過1.64萬。而蘇州工廠是希捷全球最大的HDD組裝中心,目前還處於盈利狀態。
不管是從經濟利益上,還是從戰略佈局上考慮,希捷關廠這一舉動都讓人費解。那麼唯一的原因,可能要追溯到2年前的稅務部門追繳希捷15億的漏稅事件,硬是刷新了微軟中國補稅8個多億的記錄。
當時官方通知希捷,在2007到2013年逃稅了,希捷當然不同意。願意出示所有營運記錄來表明清白。並要求蘇州稅務部門提出證據。
蘇州稅務部門提不出證據,經過交涉,蘇州政府改為提出了補稅,理由是:代工環節利潤率低於集團利潤率。可以理解為,希捷在2007年道2013年期間的利潤高於蘇州本地為希捷代加工的企業,所以蘇州稅務部門就要它補稅(經交涉後改罰為補),補稅金額為2.25億美元稅款,約合15億元人民幣,創下當時最高記錄。
蘇州政府用各種手段逼迫希捷就範,終於補收了15億元稅款。並且逼迫希捷簽署了APA條約。而希捷也是使盡了招數,最終在強勢壓境下還是只能認栽。
蘇州稅務部門規定的APA預先繳稅協議,稅務部門每年增加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約4億元。儘管該蘇州政府的APA協議和當初希捷投資時地方招商引資的合同和契約完全背道而馳,然而,在權力大於法律的環境下,希捷只能嘆曰,全球最不守信用的就是蘇州政府,沒有任何信譽可言。
最後,希捷作為現代企業,不能也不願意在不可預知前途的情況下營運,終於忍痛割斷,在APA還沒有到期的情況下,在預知不可能被允許處理設備等資產的情況下,不計沉沒成本地撤出蘇州,損失慘重。
對於撤出,這希捷只用了營業上的理由,這說明他並沒有把中國的投資環境和蘇州等同,但沒有把生產基地遷移到其它城市。而是直接關閉蘇州基地,說明它對中國的投資環境已經心存顧慮。
據說這已經成為當前美企、日企的共識:要想辦法離開大陸,不計成本,能脫身即可。年前聽一朋友說,長三角一日資企業要撤離,也是受到了重重阻攔,最終是機器設備全部成本都淹沒,沒有做任何處理,可見當前大陸商業環境之差,外資出逃之嚴重。
其實罰稅補稅是各國都有的,但是要有個度,假如為解決本地財政問題,採用對巨頭殺雞取卵的做法,反而會降低投資環境的發展,失去經濟增長的基礎。
再看希捷採用的是國家法律並不反對的合法的避稅手段,根本算不上是逃稅,最多只能算是合理合法避稅。蘇州嫌他交少了,不是去想辦法修訂法律,規範合同,堵塞漏洞,建立能留住企業的環境,成立符合企業健康發展的輔助及管控機構,而是通過行政手段,逼迫對方按照全球利潤水平補征,還要簽賣身契APA,預定未來多交,這樣坐地起價、「宰一個是一個」的思路,必將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建立起來的商業環境毀於一旦。
據說談判現場局面非常僵化,希捷甚至已經提出這麼不講理,只能關停蘇州的工廠了。可惜稅務也不是吃素的,不為所動,最終還是補收到一筆巨款。連對企業起碼的尊重都沒有了,希捷今年關廠走人的舉動,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全國各地的稅務局都拿希捷案作例子,來和自己轄區內的企業利潤對比收錢,這甚至不叫拔毛,直接是剝皮。
外資和民企是大陸製造業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三十年來改開沉澱的精華所在。在理直氣壯做大做強國企的聲浪聲中,很多跨國巨頭被高稅收、高人工、高房價逼走,毀掉的是整條產業鏈,導致的是整個代工業的眾多配套工廠和作坊的倒閉,最終導致成千上萬人失業。
希望開口罵娘的人們,先想一想,該罵的是誰。再想一想,人家不遠萬里來我們這裏投資,除了盈利,也對這個投資環境有一份信任。究竟是誰毀了這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