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名家專欄:大謊言 大數據 政府監控

作者:

英國牛津(Oxford)空無一人的街道。2020年4月3日。

大紀元專欄作家John Mac Ghlionn撰文/曲志卓編譯

《衛報》(The Guardian)的奧利弗‧溫賴特(Oliver Wainwright)最近在他的文章里討論了一個新的席捲全球的「國際社會主義陰謀」。

他指出:「極左翼的邊緣勢力正在密謀剝奪我們的自由,讓我們陷入交通擁堵,沿着堵塞的環形公路爬行,在街道上四處尋找停車位。」

這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全球運動」的名字是什麼?他諷刺而有些輕蔑地問道:「15分鐘城市」(15-minute city,FMC)。

溫賴特認為這些城市只是「世俗規劃理論」的一部分。他錯了。

溫賴特的文章發表幾天後,三位學者稱15分鐘城市(FMC)是「2023年最熱門的陰謀論」。他們以一種真正的精英主義方式取笑那些敢於質疑FMC背後動機的人。

一個人即使不是QAnon成員,也可以對這些類似木馬的東西產生感到恐懼。在進一步討論之前,重要的是要讓我們先明確一下「陰謀論」這個詞的涵義。正如政治學家凱利‧M‧格林希爾(Kelly M. Greenhill)所指出的,並非所有陰謀論都是古怪的,也不是所有的陰謀論都是錯誤的,比如關於水門事件的陰謀論,或者關於伊迪絲‧威爾遜(Edith Wilson)在丈夫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總統中風後做出大部分行政決策的陰謀論。(註:QAnon是美國右翼組織。左翼人士聲稱該組織有陰謀論的傾向。)

很多時候,陰謀論被證明是正確的。

FMC也被稱為智能城市,從你的工作場所到你最喜歡的比薩店,所有你想去的地方都可以步行或騎自行車在15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到達(人們不能開車;汽車將是被禁止的)。這有什麼不好的?

乍一看,這沒什麼不好。畢竟,我們是喜歡舒適的生物。我們生活在一個「沒耐心看長文(TL;DR)」的口頭禪處處可見的世界。我們渴望便利,我們渴望權宜之計。然而,權宜之計並不總是一件好事,而且有時是絕對危險的。當人們有意或無意地用他們的自由換取某些便利服務時,尤其危險。

雖然FMC可能會使公民更容易從A地點到B地點,但這些設施也將使當權者更容易監視我們,收集我們的數據,並使老大哥成為更大的老大哥。(註:老大哥原指前蘇聯監視公民的克格勃等政府機構。現在泛指政府對人民的監控。)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FMC正受到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的積極支持。世界經濟論壇是「大重置」背後的團體,他們宣揚的理念是,沒有私有財產,絕對沒有私隱,非常快樂。僅這一事實就應該引起所有讀者的關注。

想討論世界經濟論壇嗎?

對許多人來說,我相信FMC聽起來非常酷。但不要被這個名字所迷惑。FMC實際上是「智能城市」。正如我在其它地方所指出的,「智能」這個詞實際上只是監視的同義詞。這些超現代、技術飽和的怪物使用數十萬個傳感器來整理大量個人數據。FMC政策目前正在很多城市推出,比如西班牙的巴塞隆拿,哥倫比亞的波哥大(Bogotá),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法國的巴黎,以及被稱為反烏托邦荒地的俄勒岡州波特蘭。這些城市有什麼共同點?監控技術。

從現在到2040年,預計美國各地(及其它地區)的城市將花費數萬億美元來安裝額外的攝像頭和生物識別傳感器。當然,監控現在已經很糟糕了,但是,正如蘭迪‧巴赫曼(Randy Bachman)名言所說的:你還沒有看到真正糟糕的情況呢。

到2050年,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將生活在受到嚴密監視的城市中心,就像擁擠的籠子裏的老鼠一樣。與普遍的看法相反,我們不再生活在一個全景社會中。當英國哲學家和社會理論家傑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提出這種監獄系統的想法時,互聯網還未誕生,事實上,當時甚至連汽車都沒有。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後全景世界,如果你願意這麼稱呼的話,這是一個數字全景社會:巨大的社交媒體平台收集個人用戶數據,並出售給出價最高的人。

(註:全景社會,panoptic society,是指具有內置控制系統的政府建築設計,是傑里米‧邊沁設想中的理想監獄。)

運營這些平台的公司經常與政府官員密切合作,識別所謂的罪人並以最快的方式懲罰他們。正如作家凱莉‧林奇(Kylie Lynch)所指出的那樣,這些公司絕對了解你的一切。他們可以即時訪問你的瀏覽器歷史記錄,你的在線活動,相當令人擔憂的是,現在他們甚至可以訪問你的生物信息。毫不奇怪,這些大型科技公司將通過提供各種數字基礎設施對未來的FMC產生重大影響。這些數字設施用來監控人民並確保公眾遵守政府的命令。

FMC是披着羊皮的狼。不要相信那些騙人的故事。精英主義主流媒體肆無忌憚地取笑那些敢於質疑「我們把你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的說法的人。我們以前被騙過太多次了。

作者簡介:

約翰‧麥克‧格里昂(John Mac Ghlionn)是一位研究員和散文家。他的作品發表在《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悉尼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美國保守黨人》(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公共話語》(The Public Discourse)等知名媒體。他還是《硬幣電報》(Cointelegraph)的專欄作家。他的推特是:@ghlionn

原文「Big Lies, Big Data, and the Rise of Bigger Brother」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11/1876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