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美媒:台灣懷疑中國船隻切斷了台灣互聯網電纜

2023年3月5日,在台灣馬祖列島北竿島的觀景台上,一門陳舊的40毫米防空炮指向大海。

在過去的一個月里,住宿加早餐旅館老闆陳玉林(音譯,Chen Yu-lin)不得不告訴他的客人,旅館不提供互聯網。

居住在台灣離鄰近中國大陸較近的離島之一馬祖島上的其他人,則不得不費力地支付電費賬單、預約醫生或者接收包裹。

為了與外界連接,馬祖的14000名居民依靠兩條通往台灣主島的海底互聯網電纜。台灣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指責是兩艘中國船隻切斷了電纜。該委員會說,一艘中國漁船涉嫌在海上大約50公里(31英里)處割斷了第一條電纜,六天之後,即2月8日,一艘中國貨船切斷了第二條電纜。

台灣政府沒有說這是北京的蓄意行為,也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中國船隻應對此事負責。

與此同時,島上居民被迫通過一種更成熟的技術——無線微波傳輸做為備用,與互聯網保持有限的連接。這意味着人們可能會等待數小時才能發出短訊。通話時常常會掉線,視頻則無法觀看。

「很多遊客取消了預訂,因為沒有互聯網。如今,互聯網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居住在馬祖主要居住島嶼之一北竿島上的陳玉林說。

除了擾亂生活之外,互聯網電纜斷掉看似沒有大害,但對國家安全會產生巨大影響。

正如俄羅斯烏克蘭的全面入侵所表明的那樣,俄羅斯已將摧毀互聯網基礎設施作為其戰略的關鍵部分之一。一些專家懷疑,中國可能是故意切斷電纜,作為其騷擾台灣的部分措施。中國認為台灣是中國領土,如有必要將會通過武力統一。

中國定期向台灣派遣戰機和軍艦,作為恐嚇台灣民選政府策略的一部分。自烏克蘭戰爭以來,對中國入侵的擔憂以及台灣準備抵禦入侵的努力都有所增加。

在過去五年中,這些電纜總共被切斷過27次,但根據台灣中華電信的數據,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船隻來自哪個國家。

據一位了解事件情況的官員說,台灣海巡署人員追逐過2月2日切斷第一條電纜的漁船,但是它回到了中國水域。這位官員沒有被授權公開討論此事。當局根據自動識別系統數據在電纜被切斷的地區發現了兩艘中國船隻。自動識別系統類似於顯示船隻位置的全球定位系統(GPS)。

「其實也不能排除中國是刻意破壞啦,」台灣政府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的國防專家蘇紫雲(Su Tzu-yun)說,他引用一項研究說,只有中國和俄羅斯有技術能力做到這一點。「台灣未來對海底電纜的保護和快速修復能力都需要投入更多資源。」

互聯網電纜的寬度可以在20毫米到30毫米(0.79英寸到1.18英寸)之間,被包裹在淺水區的鋼製裝甲中,在這些水域電纜更有可能被船隻撞到。儘管有保護,但電纜很容易被船隻及其錨具或使用鋼網的漁船切斷。

即便如此,「這種程度的斷裂對於電纜來說是非常不尋常的,即使在台灣海峽的淺水區也是如此,」亞太互聯網絡信息中心(Asia 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首席科學家傑夫·休斯頓(Geoff Huston)說。亞太網絡信息中心是一家管理和分發該地區IP位址等互聯網資源的非營利組織。

咖啡店老闆邱士至(音譯,Chiu Sih-chi)說,沒有穩定的互聯網,導致其蹣跚學步的兒子感冒了看醫生都很麻煩,因為他們必須先去醫院才能預約。

一位早餐店老闆說,因為她通常接受在線訂單,所以在過去幾周里損失了數千美元。顧客來到她的攤位認為食物已經準備好了,而她甚至根本沒有看到他們發的信息。

面對不同尋常的困難,馬祖居民想出了各種方法來組織他們的生活。

一對夫婦計劃通過讓一個人留在台灣進入其預訂系統並通過短訊將信息傳遞給另一人的方式來應對即將到來的旺季。妻子林賢文(音譯,Lin Hsian-wen)在聽說家裏的互聯網不工作後,在淡季延長了她在台灣的假期,她本周晚些時候將會返回馬祖。

一些愛想辦法的居民前往對岸從中國電信公司購買手機卡,儘管這些卡只有在靠近中國海岸的地方好用,而中國海岸距離最近的點只有10公里(6.21英里)。

其他人,如住宿加早餐旅館的老闆曹立宇(音譯,Tsao Li-yu),偶爾會去中華電信的辦公室使用該公司為當地人設置的Wi-Fi。

「我就像在中華電信工作一樣,」曹立宇開玩笑說。

中華電信設置了微波傳輸作為居民的備用。通過台灣都城台北郊外的陽明山廣播中繼,將信號發射到馬祖約200公里(124英里)處。居民們說,自周日以來,網速明顯加快了。

馬祖群島正式名稱為連江縣。縣長王忠銘(Wang Chung Ming)說,他和馬祖的立法委員在互聯網崩潰後不久前往台北尋求幫助,並被告知他們將在未來的任何互聯網備份計劃中得到優先考慮。

台灣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Audrey Tang)去年秋天告訴《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看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網絡攻擊後,台灣數位發展部公開對低地球軌道衛星運營商招標,以提供互聯網備份計劃。然而,該計劃目前停滯不前,因為台灣的一項法律要求供應商至少由境內股東擁有51%的股份。

數位發展部的一位發言人將有關備份計劃進展情況的問題轉給了國家通信委員會。該委員會表示,它將為海底電纜安裝監視系統,同時依靠微波傳輸作為備用選項。

來自新西蘭的電信顧問喬納森·布魯爾(Jonathan Brewer)說,許多太平洋島國在開始使用互聯網電纜之前,都曾經依賴衛星作為備份計劃,目前仍有國家在用。布魯爾負責亞太地區的工作。

還有成本問題。修理電纜很昂貴,早期估計僅船舶工作就要花費3000萬新台幣(100萬美元)。

「損壞電纜的中國船隻應該被追究責任,並為高昂的維修支付賠償金,」執政的民進黨馬祖黨部負責人李問(Wen Lii)說。

台灣連江縣縣長王忠銘說,他在最近訪問中國時提到了這些電纜,他曾會見了中國移動的一位高管。他們主動提出派技術人員來幫忙。但王忠銘說,賠償將需要提供確鑿的證據證明是誰做的。

中國國台辦沒有回應要求置評的傳真。

目前,居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最早可以到達的電纜鋪設船是4月20日,因為能完成這項工作的船隻數量有限。

一個月沒有能用的互聯網也有其好處。民宿老闆陳玉林感到更加清靜了。

第一周很難,但他很快就習慣了。「從生活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更舒適,因為你接到的電話少了,」他表示,並補充說能花更多的時間與他的兒子在一起。有互聯網時,兒子通常在網上玩遊戲。

在一家網吧里一些不執勤的士兵在玩線下遊戲,其效果與線上遊戲是一樣的。

「我們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了,」一名只說自己名字叫塞繆爾(Samuel)的士兵說。「因為通常當有互聯網時,每個人都會獨處,而現在我們的聯繫更加緊密了。」

(本文依據了美聯社發自南竿的報道。)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09/187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