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美中於東南亞大打雲端戰 專家: 企業重押中企恐遇北京經濟脅迫

2021年4月30日北京互聯網技術博覽會上阿里巴巴集團的標誌

美國和中國在軍事、貿易等眾多領域角力不斷,如今戰場已延伸至東南亞的雲端市場上。據統計,儘管亞馬遜、Google和微軟仍主導東盟的雲端服務,但騰訊旗下的雲端服務「騰訊雲」去年已成為部分東南亞國家最受歡迎的供應商,另外華為、阿里巴巴和騰訊在東南亞部分雲端基礎設施領域的市佔率也已超過美國同行。

對此,觀察人士表示,中企雲端商在東南亞大打價格戰的確具有競爭優勢,但當地企業在享受低價中國產品的同時,資安風險恐也加劇,此外若對中國形成數位依賴,不僅不利廠商多元佈局,之後還可能面臨北京的經濟脅迫,不見得對未來發展有益。

國際商業諮詢公司Frost& Sullivan在搜集包含大中華區、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度、日本及韓國市場的數據後公佈的一份年度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網路巨擘騰訊的雲端儲存服務「騰訊雲」(Tencent Cloud),成為上述調查國家或區域中媒體服務市場排名第一的供應商。

這份《2022年亞太媒體服務市場報告》(2022 Asia-Pacific Media Service Market Report)指出,受訪地區有33.4%的媒體和娛樂公司,透過「騰訊雲」加速他們的數位轉型,以滿足它們未來的媒體服務需求,包含內容創建、處理和傳輸,以及實時通信和直播等項目。

除了騰訊雲在東南亞許多國家大力拓展業務外,一些印尼和泰國商務人士還看好中國最大雲端平台、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雲」(Alibaba Cloud)在當地的增長潛力。

美國雲端大廠在東南亞的領先地位面臨巨大挑戰。據統計,華為、阿里巴巴和騰訊在東南亞部分雲端基礎設施領域的市佔率已超過美國同行。然而,觀察人士分析,當地企業使用中國產品恐增高資安風險,另對中國形成數位依賴也不利廠商多元佈局,還可能面臨北京的經濟脅迫。https://t.co/5PUxAwq3V4 pic.twitter.com/n8Q8Rv2mFe

—美國之音中文網(@VOAChinese) February23,2023

美中爭搶東南亞雲端市場

在印尼營建公司PT. Acset Indonusa Tbk擔任資深工程經理的丹尼爾·岡萬(Daniel Gunawan)對美國之音透露,雖然目前公司正使用Google雲端服務,但有可能考慮之後將資料轉而儲存在『阿里雲』上。

丹尼爾說:「我認為『阿里雲』目前很穩定,在提供相同儲存空間的情況下,『阿里雲』的費用比Google雲端便宜,競爭力也不輸Google。雖然我們公司已使用Google雲端服務超過5年了,但我不認為它比『阿里雲』好。」

《日經亞洲》(Nikkei Asia)上月則報道,泰國潮流生活品牌NaRaYa的製造與分銷商Narai Intertrade,目前已使用『阿里雲』服務。Narai Intertrade表示,使用『阿里雲』部分原因是公司主要客戶來自中國,其價格又比其他公司的雲服務低廉。

對於包含Google、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美中企業在東南亞的雲端競爭,華爾街日報本月中報道,雖然亞馬遜、Google和微軟仍主導東盟雲端市場,但研調公司Gartner數據顯示,在雲端基礎建設服務領域上,中企在泰國市佔率已超越Google,而像是華為、阿里巴巴和騰訊在東南亞運行的「可用區域」(availability zones),也就是一個或多個擁有包括電力、網路的數據中心集合,已經比Google Cloud、微軟雲端(Microsoft Azure)和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的「可用區域」還多,可以說從某些指標來看,中國雲端業者在東南亞已經領先美國同行。

不過,渴望在東南亞超車美國的中國雲端公司,不僅積極拓展當地業務,還已允諾在未來加碼投資。已在上個月於新加坡設立國際能力中心的「阿里雲」,於去年承諾3年內再投資10億美元,以支持其全球合作夥伴;而正為泰國和馬來西亞數位政府和智慧城市項目提供雲服務的華為,則於去年11月表示,將投資3億美元在印尼開發雲端基礎設施。

對於中企在東南亞的大舉擴張,美國雲企業則盼強化當地雲端發展維持競爭優勢,像是亞馬遜已計劃未來15年,於泰國和印尼各投入50億美元,以加強兩國的資料中心和其他雲端基礎建設,而Google自去年夏天以來則持續進行在馬來西亞和泰國建設資料中心的計劃,並支援新加坡和印尼政府的數位發展項目。

中國雲端公司的優勢

位於北京的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照片提供:李成東)

對於中企大舉搶進東盟雲端市場,北京電子產業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表示,相較美國,中國雲端產品較不具優勢,但卻致力提高服務能力,此外東南亞多數網路企業創辦人具有華裔背景,這些特性均有助中國雲企業在東南亞的發展。

李成東告訴美國之音:「其實中國企業本身的服務能力更強,我們看到華為在通訊設備非常強,其實是因為跟它服務能力有很大關係,就是它派了更多的人去做客戶的服務。這個其實是中西方企業比較大的一個區別,因為如果說(中國雲端)產品上可能是有不足的,或者說相對美國的企業會弱一些,但它在服務能力上就投入更多的配套的服務。

而且東南亞有一個特殊性,因為東南亞大量的互聯網企業,其實是以華人創辦為主,不管是在印尼、新加坡的一些互聯網公司,你可以看到它的組成結構裏面,管理層和創始人團隊多多少少都有華人的背景。這個非常重要,因為溝通上來講,(中國雲端公司和東南亞企業)更容易理解彼此的需求。」

李成東進一步表示,以雲端業務主力放在北美、歐洲和日本市場的亞馬遜為例,2021年亞馬遜才在新加坡創立東盟首座雲端創新中心(CIC),顯示美國和中國雲端公司在東南亞的佈局戰略迥異,這給予中企在當地發展的可乘之機。

對於美中在東盟的雲端戰,專門研究東南亞雲端服務的星國研調機構Twimbit共同創辦人潔西(Jessie Tung)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儘管美國公司在東南亞的領先地位不會很快被推翻,但中國公司正在投資培養東南亞人才,讓他們熟悉中國的技術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

低價搶攻東南亞中企雲端商獲青睞

此外,《華爾街日報》還引述東南亞雲端服務經銷商的話指出,中國雲端企業在不同產品價格上,通常相比美國雲端公司低了二成至四成,雖然這種做法導致利潤變少,但提供折扣有助中企在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東南亞擴張。

對此,李成東分析,中國網路公司在東南亞大打價格戰確實能發揮作用,因一般中小企業對於雲端運算產品的標準較低,雲端服務的費用便成他們的首要考量,美國企業的雲端服務對這些企業來說則較不具吸引力。另外,對中國大型網企來說,即便低價導致利潤虧損,它們也能以補貼方式持續營運雲項目。

李成東說:「服務中小企業,價格當然對阿里巴巴以及騰訊,在東南亞拓展業務來講是一個非常核心的競爭優勢。這種價格優勢其實不是針對東南亞,因為在(中國)國內市場競爭也是比較激烈,像華為、騰訊、阿里的雲計算公司一直(在中國)是價格戰,那再加上這些大的互聯網公司,能夠支持這種創新型業務的虧損,就是價格戰、補貼或低價的方式,其實是(對中企)是比較常態的一個情況,(但)美國公司相反,它(們)沒有太多價格戰經歷。」

位於台北的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林宗男

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林宗男也認同李成東觀點,認為中企雲端服務的價格對東南亞企業確實是一大誘因,但他強調,中共對於中企的監管權限,恐讓使用其雲端產品的企業出現資安風險。

使用中國產品的資安隱憂

林宗男告訴美國之音:「美國雲端的售價相對於中國雲端,它有一定以上的差距,所以在東南亞的一般公司,假設他們要採取雲端這樣的解決方案的時候,中國雲端公司所提供的售價其實是相當有吸引力。只不過說在使用這些雲端服務的時候,一般公司不能單純只看售價,因為像後面的資安問題其實是蠻複雜的。

「中國雲端又有一個更深層複雜的這個因素,就是按照中國法令,中國政府得以要求中國的企業提供給它,任何有關於國家安全風險評估這樣的一個資料。也就是說,按照中國的法令,你使用了中國雲端公司的這個產品的時候,這些資料的管轄權就全部落在中國政府的手中。這個是東南亞公司在採取中國雲端解決方案的時候,忽略掉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面向。」

2021年9月,中共已正式施行《數據安全法》,該法第二條規定,在中國境外「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損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組織合法權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副總裁兼科技政策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Andrew Lewis)指出,這顯示此法案「具有域外效力(extra-territorial effect)」,可能可以對無論在中國境內還是在境外的數據安全進行監管,將其法律責任延伸到中國以外的地區。

學者:對中數位依賴恐不利經濟發展

台灣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

對於美中的雲端戰火,台灣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則說,儘管中企以低價策略在東南亞爭搶市佔率,但在美中關係陷入低迷的情況下,東盟企業若長期使用中國雲端產品,可能導致部分以美國為主的先進廠商不願意前往投資,這並不利東南亞廠商的多元佈局。

蔡明芳告訴美國之音:「雖然現在看起來在許多(東南亞)國家裏面,(雲端產品的)市佔率中國都領先,但是長期而言,如果要跟這些民主的國家,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這些民主國家來合作的話,這些(雲端)基礎建設是不是具有比較多的中國產品,應該還是許多先進廠商前往投資,一個非常重要觀察的指標。

「中國的間諜氣球、或偵查氣球也好,飄到美國去之後,美中的關係並沒有我們外界所原先預估的那麼樂觀,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東南亞的國家,如果它(對)中國的數位依賴太高的話,其實對這些國家要去吸引到比較新的一個投資,會處於一個比較不利的競爭地位。」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先前一篇報道已指出,若中國積極發展雲端市場的企圖不受挑戰,開發中國家可能對北京形成數位依賴。Politico分析,若外國政府和企業與中國供應商簽訂合約後,他們可能會發現難以更換雲端服務企業,除了資料搬遷的一般費用外,還可能面臨中國的經濟脅迫。

蔡明芳憂心,若東南亞國家在雲端服務上對中國形成數位依賴,將可能承擔類似部分國家,因參與中共「一帶一路」協議所面臨的不良惡果,像是破產或是債務違約等等,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恐怕弊大於利。

蔡明芳說:「東南亞國家他們還是要繼續跟中國站在一起的話,數位依賴可能就要(成為)數位殖民,某種程度只是一種『一帶一路』的一個延伸,那『一帶一路』的經濟效果如何?我們從斯里蘭卡的破產、一些非洲國家發生債務違約的時候,(可看出)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已經逐漸在式微了。這些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數位依賴,就(會)導致他們國家自己的經濟跟世界主流的經濟越離越遠,進而可能出現其他問題。」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24/187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