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自身難保 中共國企違抗上命拒趟渾水

為化解房地產開發商財務危機,中共官方鼓勵體質優良的國企收、併購民企優質項目,藉此化解市場風險。然而一年多來市場反應冷淡,原因之一是自身營運同樣受到經濟放緩的衝擊擊。

為化解房地產開發商財務危機,中共官方鼓勵體質優良的國企收、併購民企優質項目,藉此化解市場風險。然而一年多來市場反應冷淡,原因之一是自身營運同樣受到經濟放緩的衝擊擊。

近2年多來,受到嚴格的監管政策與防疫措施影響,中國經濟表現不佳,房地產更是首當其衝,多家業內的巨頭接連爆發債務問題,爛尾樓事件層出不窮。在信心不佳的情形之下,從去年下半年更出現了一波提早還貸潮。

雖然中國於2021年12月底聯合發佈通知,鼓勵大型央企和國企併購風險和經營困難的房地產開發商手裏的優質項目,加上銀行業「開綠燈」,加速對於企業收、併購風險地產開發商優質項目的放款速度。然而1年多以來,市場反應冷淡,成功案例寥寥可數。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官方的呼籲基本上「沒人理會」,這些擁有國資背景的企業在幾經考慮之後,決定不收購私人開發商的項目。這樣的情形令政府對房地產行業有序復甦的希望破滅,且增加了購屋者面對的不確定性。

報道提及,這些國企之所以不願意響應號召,原因之一是自身在過去幾年同樣受到房地產市場成長趨緩的影響,包含市場價格下跌、開發項目延宕等問題,儘管面對的衝擊不如民間開發商,然而也逐漸陷入自身難保的困境。

大環境不佳,自然使得各項決策趨於保守,主要業務的規模收縮時,企業在收、併購議題上自然更加謹慎。

房地產服務和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Bruce Pang)受訪時提到,中國監管機構呼籲房地產公司收購資產時的措辭可能過于謹慎,因為「只鼓勵優質開發商收購優質項目」。

另有分析認為,目前大多數出售的房地產項目都有複雜的債務或是投資前景不佳的問題,對於國有開發商而言,選擇收購北京和廣州等地的優質土地自行開發,經濟效益更高。

野村首席中國房地產分析師董季舟認為,除非中共官方部門,例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下令要求國有開發商接管私人項目,否則很少有國企願意改變目前的做法。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中央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22/1869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