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大戰在即盧卡提驚人建議 普京急需大量基層軍官(圖集)

眾所周知,絞肉機里的肉,它們的特點是身不由己。然而,人們卻總是那麼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掌控局面——萬不得已,屆時可以全身而退。 但實際情況是,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很少有人能認清其陷阱的本質。通常的劇情是,不但所有人都將互相糾纏推搡着走向粉身碎骨,即使是按下絞肉機開關的那個人,他的手指也將再無法抽出,最終,這架絞肉機會連他一起吞噬。

俄軍開始向步兵分隊加強大批單兵反坦克器材,準備迎接決定性的戰鬥。

一、驚掉下巴:盧卡申科提議美俄首腦峰會

周四,盧卡申科表示,他想主持和平談判,他呼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轉達他的信息:「如果拜登有願望,請通過您的渠道轉達給他,我們準備在明斯克歡迎他,如果他希望烏克蘭實現和平,就與他進行認真交談。甚至普金也會飛往明斯克,我們可以在這裏見面,我們三個人——兩個侵略者和一個熱愛和平的總統。為什麼不呢?」

克里姆林宮周五表示,華盛頓「不太可能」歡迎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提出的調解美國總統喬·拜登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金之間的談判的倡議。

評:

近日,從各方的表現看,目前最「熱愛和平「的國家,無疑是俄羅斯了。這一幕雖然荒誕,但卻無比真實,怎麼說呢,反而是到了1944年,德國人的宣傳機器高喊的口號成了「恢復歐洲和平「。東京廣播電台則三句話離不開「大東亞共榮」。

先是,上周俄羅斯副外長突然拋出「願意無條件談判」的說辭。這次,竟然讓盧卡申科老師出面邀請美國總統試水探風頭,也是沒誰了。地球人都知道盧卡是普總的小弟,現在竟然推他做這個中間人?

沒有別的解釋,急了。

最急需的是中間人,但目前這個情況還能有誰?戰爭開始時,以色列總理還往莫斯科跑跑,但眼見普總病急亂投醫,跟自己的死敵伊朗人打得火熱,以色列已經開始轉變對俄態度。土耳其?算了吧,自己急需重建不說,拿瑞典當肉票敲竹槓玩過了火,已經快跟西方鬧翻了。

可以說,在拿澤連斯基這顆銅碗豆毫無辦法的情況下,當前俄國人正在拐彎抹角,利用一切門路想從這個泥潭中儘快抽身。

不然呢?普里皮亞季大沼澤的爛泥已經淹到脖子了。

今天,普總又去找盧卡老師了。據克宮稱,俄白兩國總統正計劃考慮「進一步發展俄羅斯-白俄羅斯戰略夥伴關係、以及聯盟國家框架內一體化合作的關鍵問題」。

說穿了,為了名正言順地從北面威脅基輔,我再跟你最後談一次俄白合併。從或不從,可能最後通牒將很快擺在盧卡申科面前。

不然呢,想想去年你那暴斃的外長吧。

俄烏戰事以來,北約軍備迅速膨脹。

二、澤連斯基慕尼黑演說:加快交付速度!我們別無選擇!

2月17日,烏總統澤倫斯基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視頻演講說:

「我們需要快點。我們需要協議的速度,我重申,以協議的速度,最快交付的速度,以加強...我們限制俄羅斯發揮其潛力的速度。除了速度,我們別無選擇。延遲,在過去和現在都是一個錯誤。當我們談判如何用現代化坦克加強防禦時,克里姆林宮正在考慮如何勒死摩爾多瓦。」

評:

從不來梅港貨場上60輛布雷德利、240輛斯崔克竟然沒有來得及更換沙漠塗裝來看。不止是澤連斯基,當前的戰局,連美國人也急了。這也說明:

一、前線十萬火急,烏戰即將迎來關鍵性的時刻。

二、此前,美國人根本沒有一個根據未來形勢報告制定的軍援預先計劃,以至於事到臨頭,根本來不及為這些庫存的裝甲車輛更換塗裝。

當前,俄軍的主要攻勢箭在弦上,俄軍的打擊主力坦克第1集團軍即將在某個地段出現。但當前的烏軍甚至沒有一支像樣的裝甲預備隊。

如果俄軍真的突破防線,烏軍靠什麼來擋住整師整團的俄國士兵?拿AKM、拿36門海馬斯嗎?

如果未來數周內戰局發生惡化,一直以來患得患失的西方政客們應為此負責——至少在未來的歷史書上負責。

匈牙利總統歐爾班為烏戰政策辯解時稱:我站在世界一邊,我站在和平一邊……

三、馬桶戰爭:西方禁止對俄出口衛浴設備

自俄羅斯去年2月發動戰爭以來,歐盟先後祭出9次制裁,除了限制銀行交易之外,也針對可能有助於戰爭的物資和技術進行管制。但其中一項最近公開的出口禁令卻讓所有人跌破眼鏡,那就是:馬桶。

綜合外媒報導,俄羅斯現今每五戶人家中,仍有一戶沒有馬桶可用。2008年俄羅斯入侵格魯吉亞時,首次傳出軍人在戰場上偷馬桶的消息,如今這場馬桶戰爭重新在烏克蘭上演,總統澤倫斯基不只一次公開拿馬桶開玩笑:「過去俄羅斯人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看着巴黎死去,現在他們的夢想是偷馬桶,然後死去。「除了馬桶,歐盟同時限制向俄羅斯出口相關衛生設備,包括水箱和坐浴盆。英國雖已脫歐,但也跟進這項制裁,甚至加碼禁止所有陶瓷衛浴設備出口到俄羅斯。

評:

蘇聯工業有三大特徵。一是以重工業為主,以準備世界大戰為目的。二是國家包辦,不參與市場競爭。三是輕工業僅維持國民的最低需求。

這種畸形的國民經濟體系,本質上源於蘇俄的本質是一架服務於其霸權理想的龐大戰爭機器、一頭巨型利維坦怪獸。

在這個體系內部,跟蘇俄意志的宏大敘事和戰爭機器本身比起來,任何個體都微不足道,任何人都須無條件地依附、服從、奴役於這架機器。而一旦這架機器在1991年土崩瓦解,所有已經養成了奴性的零件即無所適從,在30多年裏不斷鏽蝕,成為了今天這個既搞不出軍用通訊系統,也造不出馬桶,只能靠躺在沙皇遺產上賣資源過活的廢柴。

沒錯,一旦那些宏大敘事如同潮水一樣退去,30年後的俄羅斯,只剩下蘇俄這架龐大戰爭機器的鐵皮外殼。

這些遍佈東歐的坦克紀念碑,成為蘇俄龐大利維坦的最後剪影。

四、密級下調的情報披露:4萬瓦格納囚犯傷亡3萬

白宮發言人周五表示,自俄羅斯2月24日開始烏克蘭戰爭以來,俄羅斯僱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已經有三萬多人傷亡,其中約9000人在戰鬥中死亡。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在例行發佈會上告訴記者,美國估計,12月以來,在烏克蘭陣亡的瓦格納集團士兵中90%是囚犯。

國家安全委員會一名發言人援引最近密級下調的情報說,上述俄軍總體死亡人數的一半,發生在12月中旬以來的戰鬥中,因為從那時候起,巴赫穆特的戰鬥加劇了。

柯比稱,在過去幾天裏,瓦格納在巴赫穆特及其周邊地區取得了進展,但這些進展花費了數月的時間,而且付出了「不可持續的毀滅性代價」。

他稱:「他們有可能最終在巴赫穆特獲得成功,但實際將證明這對他們沒有真正的價值,因為它沒有真正的戰略價值。」

柯比告訴記者,儘管瓦格納集團最近表示已經停止招募囚犯到烏克蘭作戰,但該集團仍然嚴重依賴囚犯,這些人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就被送上戰場。

評:

顯然,讓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囚犯上戰場衝鋒陷陣,一方面的確繼承了蘇俄軍隊將人命當耗材的傳統。一方面,也有其戰略考慮。

筆者多次指出,赫爾松撤退後,之所以蘇羅維京大將主動在頓巴斯挑起大戰,目的就是吸引烏軍投入本該使用在致命方向的主力,逐步消耗之。

最近,從烏軍地面部隊司令西爾斯基的表態來看,烏軍的目的,也是利用頓巴斯的堅固工事體系,將俄軍的實力逐步消耗,用西爾斯基的話來說,那就是「將俄軍的鮮血榨乾」。

但是,有一點請大家注意,在幾個月的絞肉機式戰鬥中,相當數量的烏軍主力與3萬敵軍同歸於盡之時,真正的俄軍主力,卻從前線消失,開回到本土整補。

也就是說,幾個月來,俄國人利用這4萬瓦格納囚犯兵的血肉,一方面消耗了烏軍,一方面為自己贏得了喘息和舔舐傷口的時間。

那麼,隨着俄軍春季攻勢的展開,接下來的戰鬥,才將是真正的戰鬥,對雙方的考驗將真正開始。而那數萬瓦格納囚犯兵的肉體和靈魂,很快就將化為黑土、隨風而逝,再也無人提起。

記者在巴赫穆特街頭看到的唯一一個市民

五、走馬換將:大戰當前俄軍戰將雲集

近日,俄羅斯四大軍區中的西、中、南部軍區都已走馬換將。格拉希莫夫的新參謀長也已任命。而最新一位走馬上任的軍區司令,就是因指揮攻下馬里烏波爾而聞名的陸軍中將安德烈·莫爾德維切夫。據稱,他將指揮O集群負責斯瓦托夫——克雷明納方向的戰鬥。

評:

當前俄軍的問題,並非更換將軍就可以解決。而是嚴重缺乏基層軍官和合格的士官和戰鬥兵。

有讀者曾跟我討論過這個問題,他認為,俄軍動員了數十萬預備役人員,這些人都是退役軍人,重新拿起槍,應該能夠勝任各個戰位。

但是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從目前的資料看,俄軍的新訓部隊軍官,大都是退役多年的前軍官,很多訊息表明,分配部隊時不但專業混亂不對口,而且這些基層軍官大都體態臃腫,很難和現役軍官相提並論。

在快一秒生,慢半步死的戰場上,不談單兵軍事素養、班排戰術,軍人的本錢首先就是體能。你能不能打另說,跑總要能跑。在軍校學員隊,專業課程高數英語什麼的先都別談,先沖1個5公里22分鐘,400米障礙2分20秒給我看看,而這些都是及格線而已,達不到這個標準,等你下部隊當排子,你怎麼帶兵?更別說到了老野,急行軍20公里、武裝泅渡、步兵連全裝5公里……

而按照克宮的想法,接下來是要趕在西方坦克到來之前打一個大仗的,強調的就是一個快。就靠這些退伍多年的預備役官兵、臃腫大叔,即使烏軍望風而逃,有什麼理由保證這些人能夠追得上去?而等到烏軍反擊開始,又有什麼理由指望這些人不做俘虜呢?

指揮攻下馬里烏波爾而聞名的陸軍中將安德烈·莫爾德維切夫。據稱,他將指揮O集群負責斯瓦托夫——克雷明納方向的戰鬥。

六、自殺?俄軍西部軍區保障負責人墜樓

當地時間2023年2月15日,聖彼得堡市加里寧區Замшина大街一處住宅發生墜樓。當日20時許,一具女屍在住宅樓下被人發現,該女屍被確認為拉稀軍西部軍區財務保障管理處處長,58歲的瑪麗娜·陽基娜(МаринаЯнкина)。有人認為,她是從自家跳樓自殺。

陽基娜現任西部軍區財務保障負責人,曾供職於聯邦稅務局,亦曾任聖彼得堡市財產關係委員會副主席。

評:

眾所周知,絞肉機里的肉,它們的特點是身不由己。然而,人們卻總是那麼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掌控局面——萬不得已,屆時可以全身而退。

但實際情況是,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很少有人能認清其陷阱的本質。通常的劇情是,不但所有人都將互相糾纏推搡着走向粉身碎骨,即使是按下絞肉機開關的那個人,他的手指也將再無法抽出,最終,這架絞肉機會連他一起吞噬。

黑格爾說,人們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那就是從未吸取任何教訓。

在古老的俄羅斯大地上,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歷史文化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19/186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