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年後「離婚潮」引上億網友熱議:你的伴侶,也隱身了嗎?

這幾天,關於離婚的話題熱度不減。

先是#全國各省離婚人數排名#衝上熱搜。

圖片來源:微博

緊接着,#為什麼年後會是離婚高發期#也在同一時間佔據熱門。

圖片來源:微博

過年,是一個闔家團圓、其樂融融的日子。

一句「大過年的」,讓很多夫妻習慣將矛盾暫時擱置,先過完年再說。

但事與願違。

過年期間的瑣碎,親戚、朋友間的交際,往往會放大夫妻之間的衝突。

年後出現「離婚潮」,似乎也就合理了。

長江日報的一個調查顯示:

因一方沉迷手機而導致離婚的,已經佔到離婚比例的30%。

圖片來源:微博

刷視頻打遊戲,讓手機似乎成了個「避難所」:

躲避孩子的教育,躲避夫妻間的感情交流。

但其實拿開手機,這些行為卻指向了4個字:

責任缺席。

親密關係是兩個人的事兒,夫妻雙方都肩負着各自的責任和角色。

一方的長時間缺席,只會讓另一方疲憊不堪。

最終,讓這段婚姻走向破裂。

我們先來聊聊情感缺席。

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過一個着名的「愛情三角理論」。

他認為,完美的愛情有三個基本成分組成:

激情、親密和承諾。

其中,親密是指在愛情關係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

比如對愛人的讚賞、照顧愛人的願望、內心真實想法的展露和溝通等。

好的婚姻,是可以讓對方感受到愛、溫暖和滿足的。

相反,情感缺席的婚姻,不僅給不到對方支持和反饋,還會引發對方的失望、冷漠與不滿。

而當這些負面情緒達到某一峰值,婚姻就會變得脆弱不堪。

節目《金牌調解》中,來過一對夫妻。

妻子一上場就滿肚子委屈,說着說着還在現場哭了起來。

「我就是一個保姆,沒有人會考慮我的感受。」

「家裏5口人,全都靠我來照顧,每天都是干不完的家務,操不完的心。」

更可悲的是,即便做了這麼多,她也得不到一點體諒。

圖片來源:《金牌調解》

在她干一天活累了的時候,丈夫什麼都不會表達,既看不到她做家務的辛苦,也不會體諒她的不容易。

甚至連一杯水,都沒有。

經年累月下來,她實在不想忍了,常常借着一些小事跟丈夫吵架,甚至鬧過離家出走,還提出了離婚。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

「愛就是我們對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主動的關心,哪裏缺少主動的關心,哪裏就沒有愛。」

與親密的人連接,是人類情感的基本需要。

早在嬰兒時期就已經存在。

對大多數人來說,婚姻並不只是搭夥過日子,還想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安全感,以及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如果長期得不到另一方的情感回饋,就會爭吵不斷。

毫無幸福可言。

再好的感情,也會消耗殆盡。

有一個詞,叫「喪偶式育兒」

指的是,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着缺失。

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歸、子女很難見面、無語言交流等。

去年的熱播劇《親愛的小孩》中。

女主一諾因為丈夫在親子教育上的缺席,對這段婚姻徹底絕望。

一天深夜,剛出生的女兒哭鬧不止,一諾怎麼哄也不管用。

她跟丈夫打電話,可電話那頭傳出的卻是:

「您撥叫的用戶暫時無法接通……」

原來,丈夫嫌女兒太吵,每天晚上哭個不停,把手機靜音了,躲在車裏睡覺。

 

 

圖片來源:電視劇《親愛的小孩》

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

女兒高燒39度多,一諾給丈夫打電話,讓他開車送孩子去醫院。

但丈夫卻正在外面跟朋友聚餐,喝得正嗨,完全沒有接到電話。

沒辦法,一諾只能和媽媽一起,抱着女兒打車去醫院。

外面下着雨,孩子生着病,車還打不着。

那一刻,一諾對丈夫、對婚姻,失望到了極點。

 

 

圖片來源:電視劇《親愛的小孩》

明明是兩個人的孩子,可為什麼,深夜餵奶的是媽媽,生病照顧的是媽媽,洗衣餵飯的也是媽媽……

那爸爸呢?

孩子好像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下班回到家不是玩手機,就是出去應酬。

孩子的教育,是一場兩個人的修行。

它需要夫妻雙方共同承擔起各自應盡的責任。

一方在教育上的缺席,也就意味着另一方在負重前行,在孤軍奮戰。

婚姻也變得可有可無了。

張泉靈在《奇葩說》中,提到這樣一句話:

「你們以為有了一個婚姻,女性在裏面就不是單身媽媽了嗎?」

即使身處婚姻之中,很多人也是一個人在硬扛。

而伴侶一回到家就玩手機,垃圾不去扔,飯不去做,碗不去洗,孩子更不會去陪伴。

完全隱形。

自己需要關心時選擇無視,自己痛苦難過時置之不理,自己尋求幫助時冷漠以對……

為什麼會這樣呢?

根源上來說,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晰。

婚前,他扮演的是自己的角色。

但結了婚、生了孩子後,他並沒有及時調整好角色定位,意識到自己成了「丈夫」「父親」。

於是,就有了「隱形伴侶」,有了「喪偶式育兒」。

其次,責任缺席的背後,往往是因為缺乏共情能力。

他們很難做到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體察他的痛苦、焦慮和不安。

這樣的人,看不到他人的付出,理解不了對方的辛苦,更不會給予情感支持和反饋。

再次,在家庭中習慣性缺席的人,很大程度上是極致的利己主義者。

他們心中,裝着的更多的是自己,而不是妻子和孩子。

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為己任,凡事以自己為中心,關於家庭的責任,能推給別人就推給別人。

家務活不會主動參與,教育孩子交給妻子來做,自己樂享其成,理所當然地享受對方的付出。

最後,一方的責任缺席,還有可能跟另一方的大包大攬有關。

這裏的大包大攬,並不是主動的,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

比如,對方做不好家務或帶不好孩子,自己看不下去了,便承擔起所有的責任和義務。

久而久之,對方的參與度越來越低,對家庭的責任感也越來越弱,逐漸成為婚姻中的「隱形人」。

「被看見,是治癒的第一步。」

面對責任缺席的伴侶,如何才能讓對方「看見」我們的付出,並主動參與進來呢?

下面的3句話,希望能讓你有所收穫:

A、婚姻里最好的狀態,是有話直說。

如果對方看不到你的付出,感知不到你的情緒,那你就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

比如,你做了一天的家務累得不行,想讓老公去洗碗,可以直接說:

「老公,我今天累了,晚上你來洗碗好不好?」

或者你心情不好了,想讓老公來安慰,也可以直接表達出來:

「我今天遇到了xxx事,老公我該怎麼辦?」

人是惰性動物,你不表達自己的訴求,對方很難主動去察覺你的情緒變化。

B、男人的參與度,決定了婚姻的幸福程度。

婚姻切忌大包大攬,即使對方第一次做得不好,也要讓他繼續參與下去。

所以,在伴侶剛開始做家務笨手笨腳時,不要急着否定他,而是試着鼓勵他、肯定他做得好的地方。

可以說:「親愛的,雖然菜炒煳了,但鹹淡剛剛好,相信下次一定會做好的。」

C、在婚姻中,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

冷暴力解決不了問題。

在遇到矛盾、分歧、不理解時,與其選擇逃避、拒絕溝通,不如直面問題。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在孩子的成長中,試着讓對方一點點參與進來,一點點增加他的責任感。

幸福的婚姻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後天的用心經營和磨鍊。

給自己一點時間,也給對方一點時間。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

那個人是對的人,這段婚姻是值得守護的婚姻。

如果你遇到的是出軌或家暴。

快跑。

人這一生,遇到一個相愛的人不容易。

在沒有觸及原則的前提下,不妨試着去修復婚姻。

過程可能有點艱難,只要結果是幸福美滿的。

也算是值得了。

希望我們都能有經營婚姻的能力,以及守護婚姻的勇氣。

和愛的人一起見證人間的美好。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04/186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