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年,返鄉潮令專家擔心農村地區將迎來疫情海嘯。圖為2023年1月7日,山東泰安的鄉村地區,幾名老人坐在一農房前。
湖北咸寧通城縣一青年透露,在中國新年期間返鄉時,沿途看到很多為悼念死者而搭建的靈堂,除了做法事的戲班子忙不過來,連辦桌席的廚師也被訂滿了。
農村作為中國醫療資源最薄弱的地區,正在經歷COVID-19疫情的肆虐,那裏的死亡跟城裏不同,是靜悄悄的。
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下屬的「思考全球健康」(Think Global Health)周五(1月27日)刊登學者陳晨(Chen Chen,音譯)的文章,介紹了其家鄉雲溪鄉遭遇的COVID疫情,以及通過當地友人了解到的一手信息。
湖北省咸寧通城縣位於湖南和江西省交界處,人口約50萬。
友人說:「在前往雲溪鄉的(45分鐘)車程中,我看到了許多悼念老人的靈堂。」
農村人不喜歡火葬,一些老人在80歲之前就開始選吉利的位置挖墓地。一旦走了,通城人把辦喪事稱為「當大事」,無論城鎮還是農村,只要有人死了,就會在屋外搭建靈堂做道場,幾天幾夜鑼鼓不歇,孝歌不停,以及白衣隊伍沿街遊行。往往守靈時圍觀伴宿者越多,家屬越有面子。
「道士們都被訂滿了,伴宿者都沒閒着,甚至連廚師都被訂滿了。」這位友人說,「有太多的葬禮要辦。」
雲溪鄉只有十幾戶人家,大多是常年留守村子的老人。這位友人聽說,村裏有兩個人死了,然後周圍村子裏還有很多人死亡。靠河邊的鄰村有一戶人家因COVID死了三人。
中國農村地區特別容易出現COVID-19染疫死亡和併發症,因為人口年齡較大,獲得的醫療資源又很少。中國農村超過60歲的人約有24%,而城市中只有18%。根據官方統計,2011年,6.5億人生活在農村地區,7億人生活在城市地區。到2022年,這一數字分別為4.91億和9.2億。
在1月22日中國新年之前的10天裏,這位友人透露,他一直忙着幫村裏的家庭和朋友準備葬禮。他介紹說,許多因COVID去世的農村老人都是在家中離世的。
通城縣市區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肺科醫生也證實,他們跟平時一樣忙,沒有見到很多來自鄉村的COVID患者。
一般而言,老人不忍心去縣城看病,既擔心費用無法負擔,也擔心去了就回不來。在農村地區出現如此大的死亡浪潮的情況下,許多過去習以為常的葬禮傳統都被縮短或完全省掉。
「通常情況下,(當大事)你可以讓道士唱一整天,想唱多久就唱多久,但現在他們得快速地挨家挨戶地唱。」另一位村民說。
「沒有(死亡)數據,沒有人知道。」他說,「我們只知道很多人掛了。」
「掛了」在中國是一種委婉的說法,指的是死亡。截至1月19日,中共官方統計的COVID死亡人數為7萬3,000人。但無人相信這個數字。
今年的新年慶祝活動在許多農村家庭失去女主人和男主人的情況下繼續進行。
但即使是雲溪鄉和通城縣的當地醫生也不能倖免於這波COVID浪潮。當地一位德高望重的鄉村醫生,78歲,患有糖尿病,COVID檢測呈陽性,他沒有去醫院,因為醫院人太滿了。幾天後,他在家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