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被逼到尋求突破 恐為時已晚

—北京想亡羊補牢 恐為時已晚

2023年開年,美中俄關係見變化先兆。 北京外交部長秦剛接替王毅後,撤換「戰狼」發言人趙立堅;秦剛強調,中俄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三不」基礎上,明顯想降低美國疑慮,修補中美關係。外交軍事方面,美國聯手盟邦在南海、台海遏制加碼,不利因素增加,可能逼北京不得不調整對美俄關係,尋求突破。

2023年開年,美中俄關係見變化先兆。

北京外交部長秦剛接替王毅後,撤換「戰狼」發言人趙立堅;秦剛強調,中俄關係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三不」基礎上,明顯想降低美國疑慮,修補中美關係。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中國,美方卻續強化美日結盟,共軍機艦也頻頻騷擾台灣。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成立跨黨派對中共戰略特別委員會,繼續切割美中關係;兩黨全力推進沒有中俄的全球化,力圖重塑全球格局。

川普任內開啟美中貿易戰,對中國貨加征關稅、禁止高科技產品輸中國,拜登上任後加碼,通過晶片法案、限制更多科技產品供給中國等,並聯手盟邦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展開空前嚴厲制裁。美中的脫鈎舉動,被WTO裁定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中共黨媒形容美國「逆全球化」,不可能成功。

但更符合現實的,是美國其實在推動無中俄的全球化。美方戰略覺醒,後悔協助中國加入世貿(WTO),讓中共藉自由貿易吸收大量外匯、資金和技術,進而崛起壯大,威脅美國霸權利益和世界文明秩序。美國用制裁對付中、俄、伊朗委內瑞拉和古巴等專制國家,拒讓它們續享全球化利益。即使難全面封禁,譬如俄羅斯照常出口能源,美國特斯拉等企業仍在中國生產銷售,但建立各種新藩籬,拉低中俄等國經濟,甚至導致政權不穩或崩潰,成為美國的世紀大戰略。

美中國情目前呈此長彼消,美國優勢愈來愈明顯。中國因疫情封禁三年,生產停滯、失業增加,很多供應鏈斷裂;去年底無準備下驟然解封,疫情大爆發,缺藥缺病床,官方默認已有9億人感染,推估數百萬人病亡。三年來外資撤離、工廠停工、房地產業暴雷,積欠外債逾3000億美元,地方政府負債額已達60萬億人民幣,經濟成長跌落,中產家庭不敢消費,富豪特權爭相潤逃資金家人到國外,民眾信心跌落谷底,是改革開放40年來僅見。

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尚未動搖,即使12月仍有780億美元貿易順差,但出口下降9.9%、進口下降7.5%,晶片等受制,產業難再提升,製造業遷移東南亞和印度,訂單流失,都成經濟新危機。外交軍事方面,美國聯手盟邦在南海、台海遏制加碼,不利因素增加,可能逼北京不得不調整對美俄關係,尋求突破。

秦剛給外界較穩重溫和印象,習近平任命他取代已升任政治局委員的王毅,撤換常疾言厲色批評美國的趙立堅,趙平調任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副司長,外界認為他被貶職,意味北京可能調整戰狼外交;但中共體制內不乏戰狼,隨時會有新戰狼跳出來,很難認定中共放棄戰狼態度。

秦剛上任後對俄強調「三不」,不再提「三個無上限」,是否代表戰略層面與俄羅斯疏遠,值得留意。普京在烏戰節節失利,用能源牌牽制歐洲,但因今年暖冬,歐洲國家天然氣用量反而比2021年減14%至20%,使普京的王牌失利。俄出口油價受歐美每桶60美元上限壓制,普京的戰爭經費來源短絀,頻頻與習通話、派梅維德傑夫訪北京,拼命想拉住中國;而布林肯即將訪北京,使美中俄三角關係,今年呈現變化契機。

莫斯科大學教授馬斯洛夫認為,美國計劃在中國周邊引發衝突,讓中國捲入,歐亞兩個衝突漩渦將使美國坐收漁翁之利,迫使中國停止支持俄國。美日近日舉行2+2會議,台海、中印、南海和朝鮮半島情勢緊張,都與美國牽制中俄策略有關。

中國已恢復從烏克蘭進口糧食,即使中俄兩軍聯合軍演,但大陸民間一面倒向俄羅斯的聲音轉變了,同情烏克蘭、批評普京聲音增加。黨媒自認,「中國對烏戰立場一直中立,尊重各國領土主權完整」,讓人無法相信,也顯露北京風向改變的先兆。

美國日前再批准28.5億美元援烏,包括50輛布萊德雷戰車和愛國者飛彈。共和黨主導的國會眾院上周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禁將美國戰略儲油售予中國;麥卡錫成立跨黨派對中共戰略特別委員會,強調區別中國和中共,兩黨合作遏制中國的力道愈來增強。

麥卡錫強調,必須終止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停止中國竊取智慧產權、終結中共滲透美國校園、保護美國安全和農地,共和黨加碼施壓北京,使兩黨行政和立法立場高度一致。種種不利條件下,北京就算有心修補中美關係,卻時機已晚,收效將很有限。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18/185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