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加拿大對中共信任瓦解 特魯多政府親中變批中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加拿大從要求中國企業從加國關鍵礦業撤資、指控北京干預內政,到公開指中國是「全球破壞性的力量」,加國政府近期這一連串動作,代表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對中國態度突然逆轉,從過去希望強化與中國關係,轉向批判北京的行事作為。

《華爾街日報》29日報道,前官員以及政策分析家認為,特魯多政府對中國立場轉為強硬,反映出對北京的信任逐漸瓦解。中國在加國應美國請求逮捕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的事件後,逮捕拘押加國公民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與商人史佩弗(Michael Spavor)將近3年,加國認為是報復孟晚舟案,此事加速加國對中國失去信任。此外,分析家說,加國也希望向盟邦、尤其是美國展現,渥太華政府準備在遏制中國上儘自己的一份力。

報道指出,特魯多政府對中國態度轉向的核心,是上月公佈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當中直指中國是「愈加具有破壞力的全球強權」和中國的脅迫行徑,並承諾加強在印太地區的海軍部署、提升與區域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

加拿大在1970年與中國建交,當時總理正是特魯多的父親、前總理老特魯多(Pierre Trudeau)。特魯多上任前、後多有親中言論,任內也提倡與北京發展更密切關係,要在2025年前將雙邊貿易額倍增;他的政府創北美之先,加入中國主導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也是加國之前保守黨政府從未尋求的。

特魯多在2017年與美國川普政府的新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一波三折之際,也與中國展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但最終因北京拒絕納入勞工權益、環境保護等條款,使談判無疾而終。

前加國國安顧問、現任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芮格比(Vincent Rigby)說,加拿大受惠於位處美國這個超級大國隔壁,向來對其國安狀況自滿,一直到康明凱和史佩弗被中國拘禁前、或孟晚舟案發生前不久,壓倒性的看法都認為加國可管控與北京的關係。芮格比說,「加拿大並不總是特別善於看看外面的世界,辨識出危險的威脅。」

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政治學教授、智庫「加拿大全球事務研究所(CGAI)」政治學者納吉(Stephen Nagy)說,拜登政府正在印太建立一個串連多國的網絡,但是排除太平洋國家加拿大,他認為,這與加國過去的中國政策有關係。此網絡包括美國、英國和澳洲組成的三方安全聯盟(AUKUS)以及成員包括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納吉說,「這造成加國無法參與盟國制定規範、形塑印太地區的動態。」

特魯多的發言人說,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以捍衛加國利益、強化貿易關係、保障人權和維護基於規範的國際秩序為基礎,「這從一開始就是我們與中國往來的依歸」。一名加國官員回應批評,表示政府向來批判中國的行徑,並且以保護加國人和加拿大利益為優先。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路透檔案照)

責任編輯: 夏雨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01/184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