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央視兩大金牌欄目系列報道企圖挽民企信心

作者:

中共官方媒體接連發出專題報道肯定民企,希望拉抬民間信心。圖為上海街頭的商店。

中國央視近日在《新聞聯播》等兩大金牌欄目,同步推出對民營企業負責人的訪談,贊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有評論認為,當局若想挽回民企業者的信心,應拿出行動而非口頭安撫。

據「廣電獨家」本周日發文,隨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閉幕,穩預期、提信心的氛圍漸濃。特別是一個時期以來,在輿論場上飄搖不定的民營企業,如何強信心、鼓幹勁、放心安心抓發展,成為一個焦點。

文章寫道,央視用連續報道四天的力度,在《新聞聯播》開闢民企專題。來自福建、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等經濟重點區域的代表性民企紛紛亮相,這些企業包括安踏集團、惠龍易通、傳化集團、正泰集團、寧德時代、格力電器、騰訊公司、月星集團等。

對此,浙江時事評論人士李思海本周一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官方對民企的立場轉變,引起熱議:「這篇文章看了以後,你發現下面有很多評論,它的評論很多應該被刪除了,因為數量不是很多,第一,馬雲現在哪裏?大家都知道馬雲前一段時間在歐洲,現在日本。馬雲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的代表人物,離開中國。原因是他批評過中國的金融監管政策。」

民企對政府已失去信心

李思海認為,一切都要在中共領導下,使得許多商人不敢再作商業投資。他說:「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動態清零,疫情三年。大家被反反覆覆的折騰,錢、精力及身體狀態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央視財經評論》節目還邀請了嘉賓和評論員,連續三天推出《民營經濟發展信心足舞台大》《用好用足民營經濟發展紅利》《從「搶單熱」到「招工潮」民營經濟搶抓新機遇》節目,為企業家解答新政策。主持人認為,隨着相關支持政策和舉措不斷深化,民營經濟必將激發出新活力。

有網民留言,希望對企業的扶持不要只落實在口頭。真倒下的(企業)是爬不起來的。還有留言寫道,希望制定《民營法》。

振興民營經濟不應停留於口號

時事評論人士孫欣對本台說,官方提出振興民營經濟其實是想擴大內需,但是三年疫情封控,民眾收入減少甚至失去經濟來源,又如何產生需求:「你說現在國內是產品,還是服務,還是科技有這些需求,內需有兩種擴張方式,一種是垂直擴張,一個是水平擴張,水平擴張是量的增長,垂直擴張是靠單價提高。從中國這幾年來看,人口紅利急劇下降。它量的增長受很大制約,他只能從垂直擴大,靠單價提高。最主要的還是消費端在哪兒?」

孫欣認為,只有消費端拉動內需,只有消費者有購買力才能拉動消費。但目前中國無法解決消費問題。他說:「後續很可能出現各個行業的泡沫時代,因為他現在沒有方向,所以就鼓勵民營經濟衝上來。如果想真提振民營經濟,請把大午集團還給大午,說別的沒用。」

近兩年眾多龍頭企業被重罰

過去兩年,阿里巴巴、騰訊、京東、滴滴出行等中國龍頭企業先後受到各種重罰,包括涉嫌商業壟斷、侵害用戶權益等,罰款動輒上百億元。對實體經濟如河北大午集團數十億資產進行拍賣,大部分民企資金外移。

蘇州中學前教師潘露對本台表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真正給社會帶來財富增加和就業機會的是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而壟斷國企是賠錢的。經過三年無休止的「零容忍和動態清零」的封控,把本來就在慘澹經營的民營企業送上了不歸路。他說:這樣帶來的直接問題是:「大學生畢業立即失業,失業率高企是非常危險的。另外,由剛剛召開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來的信息判斷,提到振興民營經濟是因為經濟真的非常困難了,讓人誤以為是一個痛改前非,但在強調堅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下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其結果只能被紅色權貴不斷收割。」

潘露舉例說,京東、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私營企業皆被官方接盤。更重要的是,中共新領導層的官員並無治理能力。他判斷中國經濟下行的「黑洞」或許深不見底。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26/184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