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維權 > 正文

自由之家報告: 第三季度中國各地抗議事件頻發

2022年7月10日,大批河南村鎮銀行儲戶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支行外聚集抗議。

本周一,人權組織"自由之家"發佈報告,指出第三季度內,即使面臨中共日益嚴厲的鎮壓,抗議活動仍在中國各地廣泛發生。

11月14日,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發佈「異言網」(China Dissent Monitor)的第三季度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儘管中共當局實施日益高壓的統治和鎮壓,但第三季度內,抗議活動在中國仍頻頻發生,並且分佈廣泛。

該報告分析指出,今年6月至9月期間,在中國共發生了668起抗議事件,抗議範圍涵蓋期房爛尾、勞工、銀行爆雷、欺詐、新冠防疫政策、學區糾紛、薪酬與福利等。其中636起發生在線下。報告指出,至少有共8,755人參與了線下抗議活動。

數據顯示,至少四分之一的案例遭到了中共當局實施的包括暴力、恐嚇、拘留和審查在內的系統性打壓,共有75起事件涉及暴力行為。報告分析說,使用暴力是最普遍的鎮壓形式,尤其是推搡或拖拽抗議者。

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發佈的「異言網」(China Dissent Monitor)的第三季度研究報告截圖(自由之家官網)

據本台此前報道,今年7月,4家河南銀行爆雷。因無法提款,7月10日,大批儲戶聚集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支行門前維權抗議。現場民眾與大批警察對峙,甚至一些儲戶遭到了身份不明人員的毆打。

「異言網」研究負責人史凱文(Kevin Slaten)在接受本台採訪時說:「異言網的研究能證明,即使中共多年以來為了壓迫民間集體行動與抗爭構造了一個既廣又深的維穩制度,中國的人民還經常用多種模式抗議跟自己或其社區有關的不公,且為此跟有權者對抗。」

在所有收錄案例中,爛尾樓維權活動最多,總數達到214起。反對新冠防疫政策的抗議事件有37起,包括大型街頭示威,和涉及14個省份或直轄市、數十萬帖子的線上主題標籤運動。

史凱文表示,由於收錄的數據有限,還不能證明今年6月以來抗議事件發生的頻率比之前高。

「異言網」的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地理分佈上,抗議活動的發生具有廣泛性。北京以北的河北省事件發生最多,高達77起。還有72起發生在中部省份河南,而廣東和陝西均收錄了49起抗議事件。數據顯示,企業和地方政府較中央政府更成為了抗議的主要目標。雖然地方政府常遭到抗議,但原因既可能是控訴政府的錯誤行為,也可能是要求政府介入抗議者與其他對象、比如和企業之間的糾紛。

史凱文說:「值得注意的是,這數百起抗議事件當中,絕大部分是要針對有權的企業或地方政府,並不直接挑戰一黨執政制度。即使如此,中共還系統性地鎮壓抗議者。在中共看來,人民團結對抗任何權力擁有者——即便是企業或地方當局——都被看成是威脅。」

分析還指出,儘管中共多年來致力於封鎖中國互聯網中的異見聲音,但在線抗議仍然普遍存在。第三季度內,報告收錄了18起批評政府或有權勢的民間人士與團體的線上主題標籤運動。

「異言網」認為,受限於中共當局的信息管控和媒體審查,抗議事件實際發生的頻次應遠遠高於數據。

1989年天安門民運代表人物之一周鋒鎖,今年10月底在紐約參加了抗議習近平獨裁的華人集會。他告訴本台,「四通橋」事件發生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士受到鼓舞,站出來為自己的權利吶喊。

「在中國,彭立發的抗議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民間的這種憤怒已經無法抑制了,到了火山口上的感覺。周鋒鎖說:「中國『歲月靜好』都是以屈辱、服從、不敢發聲為代價的。特別是今年以來,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清零政策的影響。這個時候很多人想裝歲月靜好也裝不下去了。」

「與中共希望世界相信的相反,中國人民在各地都在對抗北京的審查和鎮壓機器,讓人們聽到他們的聲音,」「自由之家」主席阿布拉莫維茨(Mike Abramowitz)在聲明中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在勇敢地行使其言論和集會自由的基本權利——甚至從私營企業和地方官員那裏獲得一些讓步——這理所當然地讓越來越暴虐的共產黨感到不安。」

史凱文表示,國際社會有責任多關注那些冒一定風險進行抗議的中國老百姓,並多傳播他們的聲音。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17/1830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