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放寬外國人買地投資引爭議 泰國政府喊停

泰國曼谷商業地產

數據顯示,中國已是泰國公寓市場的第一大外國買家。為刺激遭疫情重創的經濟,泰國政府今年七月份宣佈推出吸引外資計劃,破天荒地允許外國人在泰國買地,在遭遇巨大反對聲浪後,泰國政府本周叫停這一計劃。

泰國總理巴育(Prayut Chan-o-cha)於2天前對外表示,原本打算開放外國人投資4000萬泰銖(約107萬美元)、即可在泰國購買1萊(約1600平方米)住宅地的計劃,已決定先暫停。

他說,「這個計劃沒有廢除,但要先暫停,並對有誤解之處再做商議和權衡,目前正在聽取各方意見。」

新一計劃旨在將外國投資與具有特殊專業知識的外國人引進泰國,一直受到地產投資界的關注,中國商務部也注意到泰國上述開放外資購地的新計劃,中國駐泰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就在網上轉載相關消息。

泰國房地產研究機構REIC(Real Estate Information Center)的數據顯示,中國近年來成為泰國公寓市場的第一大外國買家。而今年第2季度,中國買家購買了2326套公寓,同比去年上升27.6%,仍為泰國公寓最大的外國買家。

泰國總理巴育宣佈暫時擱置允許外國人買1萊土地的新政(Thairath電視Youtube截屏/喬鑫鑫提供)

歷史因素加柬國案例泰國民眾對中國資本有憂心

泰國《考蘇得英文報》(Khaosod English)資深記者帕維特(Pravit Rojanaphruk)向本台表示,泰國民眾不希望外國人買地有3大原因,「泰國曾向英國和法國割讓領土;不少泰國人對外國人擁有泰國土地持謹慎態度,認為土地關係到國家主權大事;從事灰色產業的一些中國人,將可能破壞泰國社會秩序,看看中國人控制柬埔寨的例子就能明白。」

中國人在柬埔寨涉嫌「黃、賭、毒、騙」產業的新聞常出現在泰國媒體上,《Way Magazine》兩年前發表的《西港:中國人的天堂柬埔寨的地獄》長篇調查報道,就受到廣泛轉發。

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跨學科研究學院講師普勒姆(Prem Singh Gill)就向本台分析,總理巴育權力已經遭到右翼勢力削弱,目前需要調整方向,照顧更廣大民眾的利益訴求。

他說,「泰國人多數人只希望外國人來租地、而不是買地,人們很擔心泰國被中國政府資本盯上,變成小中國或小香港。」

普勒姆指出,超過80%的泰國人都因低收入而沒有土地,但中國人和華裔卻控制了泰國很多領域,外國人在芭堤雅購買的公寓,有超過一半受中國人控制。泰國高層精英中,不少是像正大集團一樣的華裔大商人,與北京關係很親近。

他還說,開放外國人買地,能獲得短期的稅收等好處,但泰國貧困率正在呈現30%到40%的上升趨勢,而這次新政中低到僅約100萬美元的條件要求,所以很多人才會指責這是在「賣國」,擔心泰國當前的政治形勢,最後很可能受到中國人更多的控制。

為恢復經濟,巴育政府今年五月份就醞釀要推行上述新計劃,並已在七月中旬公佈草案。

據泰國《國民報》(Nation Thailand)消息,11月1日,副總理就上述計劃的草案就已經表示,將可能進行四大修改。除了上調4000萬泰銖的要求,持有土地時長應超過3年,禁止分批轉售這1萊土地,禁止外國人連片購買土地。而本周,內政部長下令取消原計劃。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11/182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