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前主教陳日君受審,國安法下宗教自由堪憂

已停止運作的「612人道支援基金」4名信託人學者許寶強(左起)、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大律師吳靄儀、歌手何韻詩,5月24日到西九龍裁判法院應訊(國之音/湯惠雲)

香港天主教榮休樞機主教陳日君與另外五名倡導民主的活動人士周一周二連續兩天在香港西九龍法院開庭受審。梵蒂岡對陳日君樞機受審沒有做出過多表態,而教會高層人士公開表示聲援。

現年90歲的陳日君與另五名被告:律師吳靄儀、歌手何韻詩、前議員何秀蘭、學者許寶強和基金秘書施城威被控沒有在規定時間內申請註冊社團或豁免註冊社團。六人均否認控罪,被告將面臨最高一萬港幣的罰款。

今年5月,陳日君等人被香港警方以涉嫌違反國安法,「勾結外國勢力」為由逮捕。這六人為「612人道支援基金」信託人,該基金為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中被捕的抗議者提供法律援助。分析人士擔憂國安法實施可能有損香港宗教自由。

教廷萬民福音傳播部榮休部長費爾南多·斐洛尼樞機(Fernando Filoni)上周在羅馬發表公開信聲援陳日君。斐洛尼的公開信刊登在意大利天主教主教會議創辦的日報《未來》(Avvenire)上,公開信回顧了他在香港遇到陳日君的經歷。

斐洛尼認為陳日君不應該被定罪,他在信中指出,「面對不公義、面對每一個真正的政治和社會制度都應捍衛對自由的渴望,誰不會這樣呢?」斐洛尼稱讚陳日君說「香港、中國和教會有一個忠誠的兒子,他們不應該為之感到羞恥。這是對真理的見證。」

意大利《亞洲新聞》前總編輯貝納多·切韋萊拉神父

前《亞洲新聞》主編貝納德神父(Bernardo Cervellera)對美國之音表示,教宗在從哈薩克斯坦回程途中接受採訪,提到過陳日君樞機。貝納德神父說,「斐洛尼主教已經強調,陳日君主教是十足的中國人,也是十足的天主教徒,他熱愛中國,也熱愛教會。我認為問題出在是什麼導致了這場審判,最開始他面臨相當嚴厲的國安法指控,與國外勢力合作,而現在他面臨的是官僚主義方面的指控,其組織沒有登記。我認為他們試圖減輕指控,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場審判對國際社會來說非常重要。」

英國諾丁漢大學宗教社會學講師卡麗達·朱(Calida Chu)

英國諾丁漢大學宗教社會學講師卡麗達·朱(Calida Chu)在香港出生並長大,主要研究1997年後的香港公共神學。卡麗達·朱表示,「過去少有宗教領袖因為抗議遭到當局控告,也有一些牧師,但是不像陳日君主教那樣有名。」

貝納德神父認為,國際社會的態度非常重要,而香港當局不希望因為此事而降低香港的吸引力。貝納德神父表示,「香港需要受國際歡迎的一面,這就是我認為為什麼陳日君主教和另外五人(對當局)是一個考驗。如果他們野蠻對待陳主教和其他幾個人,我認為香港會失去更多國際影響力」。

目前教廷有意與中國續簽關於主教任命的秘密協議,從教宗方濟各到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的一系列樂觀表態來看,雙方續簽協議的可能性非常大。梵蒂岡與中國有關主教任命的協議於2018年10月22日簽署,2020年續簽了一次,分析指出預計雙方只可能在截止日期前才會正式宣佈續簽。

梵蒂岡代表團與中共當局8月底至9月初的秘密會談在天津舉行。意大利《亞洲新聞》報道說,梵蒂岡代表團拜訪了92歲高齡的天津主教石鴻禎,石鴻禎因拒絕加入官方教會長期被當局軟禁。

教宗方濟各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本月同時訪問了哈薩克斯坦,不過雙方沒有發生互動。方濟各向中國釋放善意,對於和習近平見面持開放態度,但中國對此沒有回應,有報道指中方以「沒有足夠時間」為由婉拒。方濟各在返回羅馬的專機上回應記者提問指,他不能判定中國是民主還是反民主,因為中國是一個複雜的國家。方濟各提到陳日君說,「他在表達他自己的想法,那裏明顯有一些局限」,方濟各表示不能對此事做出判斷。

本月早些時候,德國主教吉拉·穆勒(Gerhard Ludwig Müller)批評梵蒂岡對陳日君被捕保持沉默,穆勒表示「我們拋棄了他」。

陳日君長期對香港民主運動表示支持,反對23條立法,持續多年在七一遊行起步前祈禱。中國官媒指責陳日君「勾結西方」從事「反中亂港」活動。

國安法下的沉默

貝納德神父表示,香港在實施國安法後,人們開始沉默,社會缺乏信任,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對香港的未來都缺乏信心,特別是國安法實施以來很多人被捕,當然也有人對過去的遊行示威和暴力不滿,因此今天的香港社會非常分裂。

貝納德神父說:「現在香港的狀況是非常分裂,這是非常令人悲哀的,不同於過去的香港,過去人們有不同的觀點,他們可以自由表達意見。現在每個人都非常小心。」

香港近年來爆發的「雨傘運動」、「反送中」等抗議浪潮,都有基督徒的參與。佔中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朱耀明牧師為香港支聯會成員,曾經領導營救六四學運領袖的黃雀行動。在2019年「反送中」抗議中,一些基督徒站在在警察和示威者之間,試圖緩和緊張局面。基督徒在遊行隊伍中唱聖歌,一些教會敞開大門,為示威者提供休息和庇護場所。多個天主教和基督教團體呼籲林鄭月娥撤回逃犯條例並且要求對警方暴力對待示威者的行為展開獨立調查。

基督教和天主教團體中,既有主張積極參加社會運動的人士,以行動實踐教義,也有人不問政事,只局限在教會內祈禱。卡麗達·朱表示,天主教主張社會正義方面的教義已經得到了梵蒂岡的確認,對於天主教徒來說,如何處理確實是一個問題,當然中國的天主教傾向於另一種(局限在教會以內)。在香港,很多教會的建築實際上是私人房產,你可以選擇不讓抗議者進入你的建築,你也可以選擇允許抗議者進來,比如尋求保護的抗議者,或者受國安法控告的人,這就會成為政治問題。實際上在過去,曾經有跨宗派的禱告活動,參加的各宗派領袖都被跟蹤,即使他們的祈禱活動不涉及政治,這樣的禱告卻有後果,這不光是上街的問題。

教會在香港社會中長期發揮重要的作用,除了作為信徒的精神團體,也承擔社會服務職能,一些教會創辦的醫院和學校歷史悠久,擁有良好的聲譽。香港政府已經在學校內全面推行國安法教育,政府要求中小學校教授國安法,大學生必須修讀國安法課程才能畢業。國安法教育已經引發教師辭職移民浪潮。

貝納德神父介紹說,教會在香港有提供優質教育的傳統,但是他對未來的教會教育感到擔憂,儘管目前教會學校仍能自由辦學,對當局來說教育也是相當敏感的話題,因為教育意味着提供各種思想和價值觀。貝納德神父表示:「每當有遊行的時候,當局的宣傳就會說青年為民主遊行,是教會教育造成的後果,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想要阻止天主教教育」。

教會與社會和解

貝納德神父表示,教會必須促進社會的和解,現在由於政府的防疫政策,由於香港國安法,遊行示威被禁止,教會需要遵守法律。不過目前香港當局現在沒有干涉宗教活動,到目前為止,國安法還沒有觸及到香港宗教自由方面的內容。

面對嚴酷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壓力,很多人選擇離開香港。卡麗達·朱認為,教會內部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供人們反思各種議題,無論是政治、社會還是精神上的。卡麗達·朱說:「假設你在講道中過於政治化,一些牧師就會被很多教會成員提醒,你不應該提到那個。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互相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用於反思、分享、互相幫助。」

卡麗達·朱表示,很多人因為子女或者工作原因對未來不知所措,因為一些特定的工作他們必須服從政府,或者因為教育的原因,子女可能會更傾向愛國主義,教會不可能對所有問題給出答案,然而傾聽是非常重要的技巧,這就是為什麼在香港存在各種精神運動,告訴人們如何保持平靜,因為這個社會不平靜。

香港在雨傘運動後,抗議活動開始出現去中心化趨勢,基督徒在網絡上建立了「傘城網上教會」、「流堂」等社區。研究香港公共神學的卡麗達·朱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雨傘運動啟發了一些基督教領袖有意識發展數字公共神學,此外,在浙江主導強拆十字架的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晉升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在香港也引發了一些基督徒的擔憂。

卡麗達·朱表示,香港基督徒擔憂未來香港社會環境大陸化趨勢,已經有建立類似大陸家庭教會的設想,以及如何運作等問題,這方面的討論非常敏感,所以沒有公開討論。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29/180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