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俄軍慘敗!烏為什麼能取得哈爾科夫大捷?

隊長很早就說過,在歷史上,俄軍的對外擴張作戰,勝少敗多。有人質疑我說:「勝少敗多,為什麼俄羅斯領土面積全球第一?」不說別的,就西伯利亞那片地區,沙俄發兵840人,就征服了一個人口僅20萬,面積卻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亞。當時的沙俄總面積才280萬平方公里。而中國歷代王朝都因北方遊牧民族的阻隔,都無法將影響力擴大至西伯利亞。這事你找誰說理去?

奪回伊久姆,烏軍在哈爾科夫方向取得重大勝利。話不多說,隊長先給大家看一張地圖:

在昨天的文章中,隊長就寫到了,烏克蘭利用聲東擊西戰法,通過南面佯攻,吸引了大量的俄軍南下,部署到赫爾松地區駐防。但是,就在俄軍南下後,北面的哈爾科夫方向,俄軍防線立即出現了兵力空虛。

憑藉北約提供的精準情報,烏軍彷佛開了地圖掛,精準地抓住戰機,從哈爾科夫方向發起反攻。俄軍在幾乎沒有重大抵抗的情況下,迅速丟掉了巴拉克列亞和庫皮揚斯克兩座軍事重鎮,直接導致駐守在伊久姆市的1.6萬俄軍陷入烏軍的三面包圍之中。

其中,巴拉克列亞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烏軍奪回的首個戰略重鎮。而庫皮揚斯克是伊久姆俄軍的後勤基地,俄軍的大量火炮彈藥都存儲在庫皮揚斯克,再轉運到伊久姆。當俄軍丟掉巴拉克列亞時,尚且還能依託於庫皮揚斯克的彈藥庫,在伊久姆堅守防禦。

可是,當巴拉克列亞和庫皮揚斯克兩座重鎮全部丟掉時,駐紮在伊久姆的俄軍就成了三面圍殲的目標。況且,在圍三缺一的情況下,俄軍在伊久姆市唯一的一條鐵路線,也處於烏軍海馬斯火箭炮的打擊之下。若是烏軍使用海馬斯火箭炮摧毀這最後一條鐵路線,伊久姆的俄軍將無可遁逃,會成為瓮中之鱉。

這讓伊久姆的俄軍跑路速度也極快。僅3天時間,巴拉克列亞、庫皮揚斯克和伊久姆三座軍事重鎮的俄軍全數撤離,轉入頓涅茨克。可以說,俄軍的撤離多多少少是有一些慌亂的,幾乎沒有做任何像樣的抵抗,跑得也太快了。

要知道,為了攻克伊久姆市,俄軍足足鏖戰了2個月。可丟掉伊久姆,僅耗時3天。雖然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俄軍為了保存軍力,是戰略轉移,並在撤離過程中,殲滅烏軍上千人和數百架裝甲車。這個屬實有點吹牛了。要是真的殲滅上千名烏軍,摧毀數百架裝甲車,俄烏兩軍必然也要經歷一場惡戰。

可現實是,俄軍幾乎沒有發起重大抵抗,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大量地跑路了。顯然,這麼快的棄城而逃,無論如何都說不上是有組織、有紀律、有策略的撤離,更像是一觸即潰,四散而逃。

在俄軍撤退過程中,為防止烏軍追上來,還主動炸毀了奧斯科爾河上的唯一一座雙車道橋樑。

更有消息稱,普京曾下令,禁令伊久姆的俄軍撤退。可當面臨生死存亡時,總統的命令也不好使。

為什麼烏軍突然神勇了?

從戰術上來講,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穿插包圍,甚至有些深得我軍穿插戰術的精髓。隊長嚴重懷疑,烏軍裏面有人偷學了解放軍的戰略戰術。而這套戰略戰術,在中美蜜月期時,有不少中國解放軍的軍官曾赴美教學,將三三制,穿插包圍戰術傳授給了美國軍官。

在包圍伊久姆前,烏克蘭第81空中突擊旅、第92機械化旅執行隱秘穿插任務,在俄軍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入奧斯科爾河東岸森林中會師,並完成了對伊久姆俄軍的包圍。

從戰略上來講,烏軍也表現得相當不錯。在輿論端,大量釋放赫爾松大反攻的消息,迷惑俄軍,還對赫爾松的俄軍發起了損失慘重的真反攻,以確保俄軍相信,烏軍要奪回赫爾松。

在這種情勢下,俄軍部署在頓涅茨克的部隊不能調回,唯一能大規模調動的就是哈爾科夫的俄軍。當俄軍從哈爾科夫調走主力後,烏軍就等來了期待已久的反攻機會。而在穿插迂迴作戰中,烏軍的隱秘性也做到了近乎完美,成功地繞過了俄軍的偵察體系。

可以說,為了反攻哈爾科夫,烏軍進行了非常周密的部署。而對時機的把握,更是恰到好處。從這些可以看出,駐紮在哈爾科夫的烏軍主力部隊,無論紀律性,還是戰鬥意志,都不是俄軍可以輕視的。從馬里烏波爾戰役開始,俄軍早就應該放棄對烏軍的輕視了。

這是俄軍自俄烏戰爭以來,所遭遇的第二次慘烈的失敗。第一次是閃擊基輔失敗,在撤退過程中,俄軍被烏軍反包圍,導致俄第35集團軍損失慘重。而在這次敗退中,俄第237近衛空降團慘遭團滅,第22獨立摩步團團長失蹤,原本從北面包圍斯拉維揚斯克的紅利曼也丟掉了。

從戰果來看,俄軍在哈爾科夫方向幾乎已經陷入全面敗退,只能退守頓涅茨克了。

烏軍這次能夠大勝哈爾科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駐紮在這裏的俄軍基本都是一些偏師,如北方艦隊獨立摩步第200旅,高加索第55山地旅,庫頁島第39摩步旅和北方艦隊海軍陸戰隊獨立第61旅。看部隊番號就知道,不是遠東來的,就是北方艦隊來的。在戰鬥力上,遠遠比不上俄羅斯中央王牌集團軍。

對俄軍而言,丟掉伊久姆容易,想要重新佔領這片地方,將是難上加難。這是烏軍國土防衛戰中,贏下的關鍵一戰。無論對烏軍士氣,還是對北約軍援,都能提供巨大的信心。烏軍戰場表現越出色,北約軍援就越不會吝嗇。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得不到。

烏軍能走到今天,北約軍援固然重要。但若是沒有基輔保衛戰的成功,若是沒有馬里烏波爾戰役的頑強抵抗,若是沒有擊沉「莫斯科」號的精準襲擊,若是沒有斯拉維揚斯克的嚴防死守,若是沒有克里米亞半島的游擊襲擾,烏克蘭早就被北約拋棄了。

正所謂:「自救者,天救也。」

對俄軍而言,最可怕的不是戰敗,而是俄烏戰爭打到現在,它暴露出俄軍的常規裝備作戰體系已經遠遠地被北約甩在身後。北約還有大量的先進常規武器沒有參戰,可俄軍就已經開始顯示頹勢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中國自海灣戰爭以後,啟動軍事信息化改革以來,就重點轉向學習美國的高科技戰法。尤其是空軍和海軍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面倒向美國技術體系,如航母戰鬥群、北斗衛星系統、隱身戰鬥機以及大型驅逐艦等,均摸着鷹醬過河。

蘇聯的技術庫存不夠用了,毛熊也不能再摸了。這時,最慌的是印度。印度三艘航母中,就有兩艘購自俄羅斯,還有一艘自建。

隊長很早就說過,在歷史上,俄軍的對外擴張作戰,勝少敗多。有人質疑我說:「勝少敗多,為什麼俄羅斯領土面積全球第一?」

不說別的,就西伯利亞那片地區,沙俄發兵840人,就征服了一個人口僅20萬,面積卻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亞。當時的沙俄總面積才280萬平方公里。而中國歷代王朝都因北方遊牧民族的阻隔,都無法將影響力擴大至西伯利亞。這事你找誰說理去?

這不比充話費送領土更爽嗎?

可在俄土戰爭、日俄戰爭、入侵中國新疆伊犁、蘇芬戰爭以及入侵阿富汗等戰爭中,俄軍盡數戰敗。在俄軍歷史上最值得稱道的無一不是國土防禦戰,如俄法戰爭擊敗拿破崙,第二次世界大戰擊敗希特拉。這都是俄軍的國土防衛戰,從莫斯科開始反攻,其中之悲壯,是任何史書都無法磨滅的。

但此次入侵烏克蘭,俄軍難言勝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二戰時,蘇軍能從莫斯科開始反攻,也是得益於同盟國不計代價的海量援助。而今的俄羅斯不僅向伊朗求購武器,還有傳聞稱,俄軍在向朝鮮求購炮彈、火箭彈......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隊長手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12/180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