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為怎麼了?任正非」把活下來作為綱領」

—任正非」把活下來作為綱領」 華為怎麼了?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本周二報道,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公司內部發表的文章中表示,全球經濟將面臨着衰退,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一時間,"華為要把活下來作為主要綱領"衝上熱搜。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本周二報道,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公司內部發表的文章中表示,全球經濟將面臨着衰退,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一時間,"華為要把活下來作為主要綱領"衝上熱搜。

"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8月23日,第一財經以"任正非:全球經濟長期衰退,華為要把活下來作為主要綱領"為題發表文章說,華為內部論壇22日下午上線了一篇關於《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章。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文內提到,全球經濟將面臨着衰退、消費能力下降的情況,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保證渡過未來三年的危機。文章引述任正非說,?華為要縮小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提升盈利,"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活下來"。

該文一出立即被大小媒體轉載,"華為要把活下來作為主要綱領"的話題也衝上熱搜。有人聯想起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2018年9月有關房地產行業的"轉折點實實在在到來了",萬科要以"活下去"為最終目標的警告;有人擔心"華為這波如果真砍掉很多業務,那麼肯定也會有不少人被畢業";也有人認為,"華為這種居安思危的意識就很好,時刻警惕着","在危機中發現方向,在危機中尋找機會"。

"活下來"已提了三年

"活下來"的綱領對華為員工而言其實並不新鮮。2020年3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曾表示,2020年將是華為公司最艱難的一年,也是檢驗其供應連續性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一年,華為在2020年的目標是活下來。徐直軍這一表態的背景是美國2019年來對華為的一系列制裁。2020年5月,美國商務部擴大對華為的出口限制,要求那些依賴美國設備和軟件的外國半導體晶片製造商必須取得美國商務部的特許,才能向華為公司出口晶片產品。這一政策尤其對華為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力與市場份額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2017年到2019年間,華為的年收入和淨利潤增長幅度同比都達到兩位數。這在華為的"危機之年"2020年出現了變化。不過,華為仍實現了活下來的目標。2021年3月底華為公佈的2020年年報顯示,2020年,華為在全球銷售收入和淨利潤方面同比仍有小幅度增長,全球銷售收入為8914億元,同比增長3.8%;淨利潤646億元,同比增長3.2%。

2021年,由於在專利上的獲利以及出售榮耀的收益,華為在年收入6368億元,同比下降28.6%的情況下,淨利潤達到創紀錄的1137億元,同比增長75.9%。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當天在發佈會上表示"2021年,我們活下來了,2022年繼續求生存。"

任正非: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

據華為今年8月12日公佈的今年上半年經營業績,華為2022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016億元,同比減少5.9%;淨利潤率5.0%,即淨利潤約150.8億元,同比減少52%。在華為內部論壇8月22日上線的《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一文中,任正非提到"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保證渡過未來三年的危機"。他表示,"不能再僅以銷售收入為目標",而是要"縮小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提升盈利"。在這一宗旨下,任正非提出華為雲計算要以支撐華為業務發展為主,走支持產業互聯網的道路;數字能源加大投入;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不能鋪開一個完整戰線,要減少科研預算,??加強商業閉環,研發要走模塊化的道路,??聚焦在幾個關鍵部件作出競爭力;要把邊緣業務從戰略核心裏抽出來;聚焦價值市場價值客戶,放棄部分市場等等。

三大核心業務

創建於1987年的華為目前約有19.5萬員工,業務涉及通訊設備製造、企業互通網絡和消費者業務(終端業務)。在通信設備製造領域,華為仍是該行業的領頭羊。根據Dell'Oro集團的數據,按銷售額計算,2021年華為佔全球通信設備市場28.7%的份額,愛立信以15%位居第二,其次是諾基亞(14.9%)、中興(10.5%)、思科(5.6%)和三星電子(3.1%)。

在消費者業務領域,受制於手機晶片供給,市場研究公司Omdia發佈的數據顯示,華為2021年的手機出貨量已降至3500萬部,較2020年下降81.6%,其全球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15%下降至2021年的約3%。

相關報道:

中國媒體周二(8月23日)報道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內部論壇發表的文章內容,任正非以華為經營方針轉向為題,表示面對全球經濟衰退、消費能力下降,要把對未來過於樂觀的預期降下來,華為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不能再僅以銷售收入為目標,要把現金流和真實利潤,視為生存基點和中心,以保證能度過2023年到2025年的3年危機。他又說,華為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會把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任正非:未來兩年能否突圍還未肯定勿再抱幻想講故事騙公司

任正非又說,2023年和2024年是華為生命喘息期,能否突圍還不敢肯定。華為要縮小戰線,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提升盈利。他又警告員工,進行業務預判時,不要再抱幻想,講故事騙公司,因為損失會從他們的糧食包中扣除,集團要先活下來,就有未來。

他提到,打造信息與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是華為的歷史使命,在艱苦時期也不能動搖,又說,要踏實以雲計算為主,支撐華為的業務發展,競爭力聚焦幾個關鍵部件,其他部分可以與別人連接。

評論:華為處境反映中國高科技行業研發能力不如預期

時事評論員方原表示,華為不僅是中國的龍頭企業,也代表中國高新科技的發展,從任正非的話可以看到,中國高科技行業自我研發能力和實力不如預期。

方原:"華為作為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標竿和標誌性的企業,它也面臨生存的困難,背後標誌着中國高科技在自我研發和自己的技術儲備,並非如以前所說的雄厚,在面臨關鍵技術和零部件有一些卡脖的情況時,作為華為,也無法按照以往的方式生存和發展。"

方原估計,任正非的言論,是暗示華為除了把業務核心,放在中國內部市場外,也會減少研發高成本的新技術項目,集中與其他中國企業,競爭非高科技產品的市場。

方原:"降低自己的水平以謀求發展,會放棄一些高科技的企業,會做一些實用性、特別是在中國國內有產業效能的項目,但這類項目因為沒有了高科技,競爭會是一種肉搏性的生存,對它(華為)來說也是非常不樂觀,能否生存下去還要再作觀察。"

方原表示,任正非在中國企業家當中,是比較務實的人物,其言論反映他對中國經濟狀況並不樂觀,同時,也為未來集團可能因為生存問題需要裁員,埋下伏筆。

評論:任正非埋怨華為成中美貿易戰犧牲品

經濟學者司令表示,華為上半年的淨利潤仍有過百億元,但也需要改變走向,以謀求生存,一方面是傳達對中國以至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看好,另一方面也隱藏對中國政府的埋怨,希望借文章放風,以換取中國政府對華為有更多的協助。

司令:"華為確實是一個中美貿易戰的犧牲品,因為他也看到美國對於華為高技術出口的限制沒有盡頭,中國政府拿華為當了一個外交和貿易戰上的籌碼,華為配合了中國政府,但將業務往回收時,大量的成本和壞帳都由華為自行承擔,中國政府現在根本不管,也管不過來了,華為其實現在對中國政府是滿口怨言。任正非是在隱晦地表達,希望給予中國政府一種壓力,也可以向中國政府釋放一種姿態,以換取中國政府對於華為能夠在某些產業的補貼資金。"

但司令表示,在現有的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也無力購買華為的產品,但大企業正在縮減成本,華為就算拿到中國政府的協助,也不一定能脫離存活危機,前景並不樂觀。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825/179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