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7月25日推出的影片「二舅」近期刷爆了中國社交平台,瀏覽量兩天內破2千萬人次。
視頻網站嗶哩嗶哩本周一(25日)發佈一段名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影片,官方聲稱瀏覽人次突破兩千萬,各地官媒將該影片定義為「正能量」,讚揚二舅靈活好學以及樂觀精神。但亦有評論直指,影片中二舅被「赤腳醫生」打針致殘而輟學,其苦難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所造成,政府的義務是建立面對殘疾人和疫苗等受害者的救濟制度,而不是鼓勵百姓在缺少政府保障的基礎上宣揚阿Q精神。
在中國網絡信息辦公室要求建立自媒體帳號備案制度,嚴審自媒體內容之際,7月25日晚,一則名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影片,講述者通過文學性的旁白與畫面,記錄了其二舅苦難而飽滿的一生。
「二舅」講述一名66歲的殘疾男子,自小鑽研木工、電工,還領養一名棄嬰的傳奇人生。(網絡圖片/古亭提供)
講述者:這是我的二舅,村子裏曾經的天才少年,這是我的姥姥,一個每天都在跳poping的老太太。他們在這個老屋生活,建它的時侯還沒美國。二舅上小學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還是全校第一。
殘疾人二舅從小鑽研木工為全村修家電
這段影片帶著幽默感的平淡敘述,以七八十年代的家具以及歷史畫面,讓不少網民仿佛回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前的時代。影片中描述男主角「二舅」年少時品學兼優,但因為被「赤腳醫生」打針致殘而輟學。不過之後憑藉着靈活、勤奮,學會了修理農具、家電等,二舅又樂於助人,領養棄兒,二舅對自己的坎坷經歷似乎並不在意,努力生活,深得村民尊敬,也贏得網民紛紛點讚。
作者旁白稱:這樣的心態讓二舅成為村里第二快樂的人,第一快樂是不需要對別人負責的人,第二快樂的人就是從不回頭看的人。遺憾誰沒有,人往往在快死的時候,才發現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一直在為過去遺憾。
有網民稱,這部「微縮的紀錄片」、「時長極短的電影」,「何嘗不是普通人的一生」。時事評論人士蔡慎坤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這部影片是在提醒年輕人,當前需要保持一種歡樂的心態。
蔡慎坤說:如果按照視頻的描述,二舅是一個苦難中國的縮影。很多人這一輩子都有二舅的影子。你想一想二舅的苦難是誰造成的?他從來沒有為自己尋找公平正義,你被打針致殘,像這樣的事情在中國肯定不是一、兩個,但是現在這個外甥把他當成了一個很歡樂的視頻拍攝出來。
官媒讚揚「二舅」精神定義正能量
周三開始,中國日報網站、四川新聞網、華商網等各大門戶網站紛紛發表文章,讚揚二舅的勤奮、埋頭工作精神。短短兩天,二舅這段長度11分鐘的影片便登上了B站熱門第一,播放量突破2000萬次。有人說,二舅像是從故事裏走出來的小說主人公,重疊了無數平凡人的身影。
作者唐浩回應網民提問時說,他完全沒想到,他平時的影片內容是一些冷門知識,偶爾也做做搞笑視頻和生活拍攝,已經有百萬級的粉絲。「但這個視頻是個人化的,是他前段時間回老家剛好看了二舅,就想把他的故事記錄下來。」他還說,二舅的故事短暫地治好了自己的精神內耗。
教師:二舅的苦難根源值得深思
鄭州前教師賈靈敏認為,造成二舅苦難的根源才是值得中國民眾深思的問題,她對本台說,影片中二舅的苦難是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所造成。
賈靈敏說:作為政府部門,你們在二舅殘疾的方面做了一些甚麼?現在媒體宣傳誰有苦難都要自己解決,跟我政府沒有關係,都要向二舅學習。這表面上看是勵志,其實是政府的不作為。二舅殘疾的時候,政府如果伸出援手,二舅能吃這麼多苦嗎?這種所謂的勵志就是在誤導民眾。
賈靈敏表示,政府的義務是建立面對殘疾人和疫苗等受害者的救濟制度,而不是鼓勵百姓在缺少政府保障的基礎上勵志。學者蔡慎坤認為,二舅視頻之所以得到官媒支持,因為它負荷當下國內社會環境的需求:「尤其在出行不自由,天天做核酸檢測,動輒封城時,他拋出一個二舅,讓大家看看二舅都能夠活得這麼快樂,我們有甚麼理由不快樂呢?」
蔡慎坤表示,官方用典型的阿Q精神,以「二舅」提供給年輕人生活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