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除盡新疆血棉?《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開鍘

—《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開鍘 除盡新疆血棉?

美國6月21日開始執行《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多個人權團體肯定這是推動企業承擔「人權盡職調查」(Human Rights Due Diligence)的進步舉措。對此,經營中國市場的品牌商、代工製造商會有什麼應對之道?中共又如何面對全球供應鏈反對血汗奴工的聲浪?

美國國會眾議院12月8日當地時間下午以高票通過了《防止強迫維吾爾族人勞動法》,圖為一名維吾爾人在美國白宮前抗議。

美國6月21日開始執行《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多個人權團體肯定這是推動企業承擔「人權盡職調查」(Human Rights Due Diligence)的進步舉措。對此,經營中國市場的品牌商、代工製造商會有什麼應對之道?中共又如何面對全球供應鏈反對血汗奴工的聲浪?本台記者鄭崇生從新疆大宗出口商品棉花和抽絲剝繭入手,揭示這部法律的深層影響。

新疆棉有風險,使用須謹慎」,對許多跨國運動用品品牌來說,現在確實是如此如履薄冰。

在《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6月21日開始執行前,一些跨國品牌商已對代工製造商提各種要求,試圖避開新疆棉。

「德國那邊現在是『指定採購』,一定要我們買一家美國品牌的碳纖維混紡面料。這台灣廠商其實也做得出來,但沒辦法,我們的採購權越來越限縮了。」王先生任職的台資企業為美國與德國運動用品品牌代工製造,他沒有獲得公司授權,無法具名受訪。

王先生說,主要跨國品牌的運動鞋前十大代工廠中,至少有七家是台資企業。而他任職的公司早在20年前,就應美國品牌商的要求,將主要生產基地移往了越南和印尼。

圖為中國央視播出畫面,穆斯林學員在中國西北部和田市和田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的一家製衣廠工作。(AP視頻圖)

魔鬼藏在供應鏈全球化的細節里

對跨國品牌來說,指定採購與轉移生產線,好處是在報關時提出的原產地證明上可儘量避免出現中國--儘管製作過程中會使用到的原料,仍離不開中國製造。

一雙明年春天要在美國推出的主打鞋款,使用印尼或馬來西亞來的橡膠、膠水,還有中國來的混紡面料與塑料,在越南工廠加工製造。但是,這些混紡面料真能避得開來自新疆的棉花嗎?

「從籽棉、皮棉到織線,最後製成鞋帶,我也很難保證一點新疆原料都沒有。中國多數棉花都來自新疆,江蘇供應商來料加工,會用到多少?真的一點都沒有新疆棉?如果要製造商負責審查二級、甚至三級的供應鏈來源,這太吹毛求疵了吧!」王先生告訴記者。

另外,代工廠面臨的困境,還有中國的嚴格防疫措施。身在東莞的王先生要去江蘇查廠現在都寸步難行,因為江蘇當地要求外省市來訪者要14天隔離。他現在只能用視頻連線查廠,要看出上游供應商有什麼問題,並不容易。

美國參議院周四通過了《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圖為維吾爾人在抗議強迫勞動。(法新社

棉花、多晶矽、西紅柿執法三重點

但細看《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的相關配套措施,在提升供應鏈透明度問題上,美國不只「吹毛求疵」,還有做表率的決心。

法律執行前八天,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在6月13日公佈了相關執行指引(operational guidance),明確指出包括棉花、製造太陽能板的主原料多晶矽,以及西紅柿等都屬於來自新疆強迫勞動的高風險商品,也是執法初期的重點,但相關措施並不只限於這三項商品。這項法律實質涵蓋所有原產地來自中國的產品,美國似乎想要搞清楚所謂「世界工廠」的中國在不同產業的供應鏈運作中,究竟扮演什麼角色?

美國早有多部法律禁止涉及強迫勞動的產品進口。但《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是首次針對特定單一國家地區的產品進口,啟用「可反駁推定原則」(Rebuttable Presumption),也就是要求進口商得「自證清白」,主動提出「清楚且具說服力」的證明:中國制產品使用的供應鏈都沒有涉及新疆的強迫勞動,否則就面臨貨品扣留的風險。

根據上述指引,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接受包括盡職調查系統信息、供應鏈追蹤信息、供應鏈管理措施信息等五大類的採購證明、清單等文件;,進口商還得證明,原產於中國的貨物並非全部或部分涉及強迫勞動開採、生產或製造。另外,美國海關也可要求進口商提供完整供應鏈採購流程圖,這在美國國內已經引發截然不同的看法。

新疆喀什市職業教育培訓中心2019年1月4日舉辦的縫紉課。(路透社

美國資方與勞工團體壁壘分明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副總裁兼發言人巴里(Douglas Barry)就告訴本台,指引提出的這五大類所謂「清楚且有說服力」的證據說明並不充分,「解釋與說明都不清楚,我們的會員企業願意遵守法律,但指引才公佈一周後就要實施太趕了。如果可以有更多時間緩衝會更好,我們希望能具體得到如何合規的細節。」

巴里還告訴記者,他預期,6月21日以後抵達美國關口的中國貨品勢必會面臨一段扣留在港的時間,要到達消費者手中會更加延遲,這將加劇供應鏈的挑戰。

美國知名運動品牌耐克(Nike)並未回複本台置評請求。而耐克總裁兼行政總裁唐若修(John Donahoe)近來才當選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董事。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人權組織國際勞工權益論壇(International Labor Rights Forum)負責防止強迫勞動的項目主任吉爾(Allison Gill)則告訴自由亞洲電台,企業「人權盡職調查」這一概念及相關要求存在多年,這些跨國公司從法律生效後也有將近6個月的時間準備。她認為,跨國企業花了很大精力追求豐厚獲利,同樣也該花點心思,從上到下好好了解自己的供應鏈所有流程,這要求並不為過。

「如果記者、非政府組織、人權團體都有辦法找出供應鏈的路徑圖,跨國企業當然也可以。他們從供應鏈中獲得龐大利益,卻對供應鏈中存在的種種弊端視而不見,這讓人難以

接受。」吉爾說。

她也期待並持續觀察美國的執法程度,這對勞工團體長期推動供應鏈盡職調查是良好開端。

人權盡職調查勞權組織推動國際標準

她說,國際勞工權益論壇將推動建立一套強制供應鏈審計的國際貿易標準,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她把美國的這部法律執行視為好的發展勢頭,「強迫勞動的產品不該有避風港,我們不希望見到美國拒收的產品跑去歐洲或其他國家。」

事實上,關於供應鏈透明度企業該有的盡職調查責任,聯合國2012年就提出了不具約束力的《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並且有詳細的建議方案。然而,全球化走過30多個年頭,跨國企業仍多專注於獲利。

位於英國的企業責任資源中心(Business&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長期以來追蹤全球逾百家大型跨國企業。該組織一名發言人告訴本台,目前仍有超過81%的跨國企業沒有披露自身二級供應鏈資訊;約50%未揭示一級供應鏈資訊。

而《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的執法嚴格程度,對世界各國了解不同產業供應鏈的流動資訊有很大影響。

美國國土安全部負責海關邊境貿易執法顧問皮克(John Pickel)在法律實施前的最後一場公聽會上仍強調,現有涉及維吾爾強迫勞動的有關產業實體清單,明確禁止美國業者和清單上的中國廠商交易,這會繼續執行,「我們還會公佈更完整的實體清單名冊,美國會以年度為定期,動態檢討調整。我想再次強調,我們絕對會嚴格執行,這是國土安全部的優先要務。」

中國外貿企業陷兩難與新疆棉花的中國標準

為因應華盛頓上述法律的執行,北京也有多手準備。

中共外交部此前多次聲稱,新疆強迫勞動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炮製的「世紀謊言」。北京還持續不斷拿美國過去以非裔勞工為奴、開採棉花的歷史說事。

相較於外交部的戰狼姿態,中國貿易法行業的專家們則是就法論法,專業論述因應之道與中國企業面臨的困難。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貿促會)法律援助平台刊登專文,中美貿易合規專家蔡開明在文中提醒,這部法律對供應鏈的盡職調查有較高的合規規範,中國企業可能面臨合作夥伴要求提供無「強迫勞動」的相關證明,例如建立產品生產履歷證明及原料可追溯機制,這將勢必提高成本。

他還說,如果是主做對美外貿的企業提供上述資料,又可能面臨違反中國法律、《反外國制裁法》的風險。因此,他提醒中國外貿企業與政府相關單位要做好準備,並關注後續美方的執法動作。

引人矚目的是,中國棉花協會3月中公佈《中國棉花可持續生產項目的團體標準指引》,到4月1日實施,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急忙上路,試圖要提升中國棉花的形象,設立「可持續」生產棉花的中國標準用心明顯。根據這份指引,中國棉花協會推動的這套標準除着重環境保護,也標榜要尊重勞動與維護勞工權益;在指引中要求認證的合作廠商須提供員工年至少一次免費健檢等其他福利,並明確禁止僱用童工。

值得注意的是,名列美國商務部制裁實體清單上的新疆昌吉溢達紡織(Changji Esquel)母公司香港溢達集團,也是這個「中國棉花可持續發展」項目首批15家簽約加盟的廠商之一。溢達集團一直希望能從美國的實體清單中除名,並在美與美國商務部展開法律戰,但去年底上訴再次失敗。

這是為了因應美國的法律生效,才學美國棉花協會制定可持續生產的基本標準,從而建立中國棉花的中國標準,試圖對抗美國執行《防制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嗎?

中國棉花協會信息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回應本台記者詢問時說,「這完全就是巧合,我們做事有我們自己的步伐。(害怕美國這部法律是)沒有的事,我們對美國那部所謂法律的立場表達很清楚了。」

中國棉花協會在《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生效後曾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美政府和堅決反對以人權之名打壓中國棉花紡織產業的行為。」

根據中國棉花協會統計,新疆棉花年產量約500萬噸,佔中國棉花產量逾八成。新疆50%以上的農民種植棉花,其中,少數民族佔70%。棉花是新疆當地農民,特別是南疆維吾爾人聚居地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植棉收入已佔當地農業總收入80%以上。

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中國事務部主任伊利夏提(Ilshat H. Kokbore)告訴記者,試圖建立中國標準是中共的慣用伎倆,但中國在國際社會早就信用破產,從南海到香港,中共不把國際條約或規範看在眼裏。

他提醒,「是維吾爾人犧牲,用自己的血淚與生命在幫助清潔整個全球市場與供應鏈,希望不只是維吾爾人,所有的強迫勞動在各地都不要發生,讓每個人都活得有尊嚴,讓消費者不成為強迫勞動、種族滅絕的同謀。」

伊利夏提質疑,過去的西方世界沒有中國的供應鏈,人們不也一樣有衣服可穿,有番茄醬可用?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18/176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