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話、很難帶?可能是1歲前,你沒做到這四點

前幾天和一個媽媽聊天,她說孩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特別難帶,不聽話,不遵守紀律,天天被老師請家長,這才一年級啊,後面的日子還長着呢,照這孩子這個架勢,小學能否順利畢業都不好說。

她說她最後悔的就是在孩子小時候沒有認真照顧他,而是把他推給了老人,導致現在孩子根本不聽父母的,很難管理。

小寶寶出生後到1周歲為嬰兒期,在這段時期,他的一切吃喝拉撒睡都要依賴於最親近的人,這個人應該是媽媽,這也是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最為有效的一段時期,媽媽和寶寶的身體接觸、媽媽的氣味和聲音都會促進親子關係的形成,並且這種感情的紐帶是牢不可破的。

所以說,在寶寶1歲前,媽媽能夠做到這四點很重要,為日後親子溝通、親子交流奠定良好基礎;反之,如果你的孩子不聽話、很難帶,可能是1歲前,你沒做到這四點所致。

一、多與寶寶進行目光交流。

新生兒也有視覺感應能力,瞳孔有對光反射,雖然只能看清15-20厘米以內的事物,但是他可以認識媽媽臉部的形狀和外貌。等到寶寶三四個月時,手眼協調能力就已經發展得很好了,八九個月時開始出現視深度感覺,能夠看到小物體。

所以不要覺得小寶寶啥也看不好,所以從來不與寶寶有任何目光交流,這是錯誤的想法,反之,我們要儘可能多的給予寶寶目光交流。哺乳時,媽媽神情注視的目光,會讓寶寶充分沐浴在母愛的光輝中,讓他覺得自己不是孤獨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更樂於與人溝通交流,性格更好相處。

將來在成長過程中,他們遇到什麼問題與煩惱,都會願意跟父母敞開心扉進行溝通,而父母做為過來人,也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的來指導孩子。另外,願意與嬰兒進行目光交流的媽媽,想必也是溫柔賢惠的女人,這樣的媽媽在親子感情的相處上往往更佔優勢。

二、多與寶寶進行身體接觸與撫觸刺激。

胎兒時期,寶寶在媽媽肚子裏聽到的最多的就是媽媽的心跳聲,出生後,媽媽就應該儘可能多的和寶寶多進行身體上的接觸,它可以喚起嬰兒在媽媽腹中柔軟而舒服的回憶,我們可以多抱抱孩子,或者給孩子做撫觸刺激。

有一位感統教練曾經這樣說過:觸覺是神經組織最重要的營養,他認為孩子必須進行撫觸按摩,這是促進大腦發育的重要手段。觸覺是引起機體反射的基礎,觸覺刺激對兒童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例如有利於大腦生長發育、增加體重改善體質、改善注意力時間(容易分心)、改善孩子情緒和脾氣、增進睡眠和消化功能等等。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情緒急躁、暴躁,不好溝通,脾氣特別固執,其實這些都是和觸覺系統是息息相關的。

三、儘量多和寶寶在一起。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追求自我,不甘心被孩子束縛自由,所以即使生了寶寶,但是會認為把寶寶交給老人帶是理所當然的事,我有一個同事就說她表妹,生完寶寶三個月就買了充足的奶粉,要給寶寶斷奶,說每天出去玩都不得盡興,還得趕緊回家餵奶去,不如斷奶省事。

家裏人指責她「不負責任」,表妹反而振振有詞的說,這不是你們逼我生的嗎,是你們想要孩子,你們養去!

我想,這個孩子如果知道自己的媽媽原來對他是這樣的感覺,心裏也會覺得難過吧,還怎麼願意去親近媽媽、聽從媽媽的教誨呢。正所謂「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嬰兒時期媽媽如果和寶寶在一起的時間太短,母子之間無法建立親密關係,媽媽之於他只不過是個稱呼罷了。

四、多和寶寶進行語言交流。

新生兒出生一周左右聽覺已經相當良好,三四個月時,頭會轉向聲音源。寶寶最喜歡的聽的就是爸爸媽媽的聲音,尤其是柔和、輕鬆的聲音。所以當媽媽和寶寶相處在一起時,應該多跟他說話,像講故事、唱歌都行,尤其是有聲音的旋律和有節奏的歌。

有的年輕媽媽會覺得不知道該和孩子說什麼,尤其是幾個月大的嬰兒,總覺得對他說話會很「尷尬」,其實這沒什麼,當你給孩子換尿布時、換衣服時、清洗屁股時甚至寶寶不舒服哭鬧時,都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自然跟寶寶說說話。

總之,對於小寶寶來說,母乳是物質需要,而母愛是精神需求,寶寶最喜歡的是媽媽的聲音和笑容,所以媽媽應該多把寶寶抱在懷中,撫摸寶寶並輕聲呼喚、逗引寶寶,這可以對寶寶的視覺、聽覺、觸覺及運動系統建立神經網絡聯繫,讓寶寶成長發育的更優秀。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育兒小小樹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27/175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