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叮咚:拜登在日本激活大國競爭兩支柱,形勢不同尋常

作者:

2022年5月19日,美國馬利蘭州,美國總統拜登登上空軍一號,前往韓國和日本進行訪問。

小約瑟夫·羅賓內特·拜登作為美國總統的首次亞洲行的壓軸動作,都安排在最後一天:

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並舉行首次磋商會;

舉行「四方安全對話」第二屆線下峰會。

這是在前川普政府重新審視美國的外交和安全戰略,將大國競爭確定為新時代的核心戰略,並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倡議後,美國政府首次真正把本國的對外戰略的重心轉移到印度-太平洋地區,準備好將國家戰略資產、資源和資金投注到這一地區,並動用一切手段與其當前「唯一的戰略對手」進行長期、全面和全方位的戰略競爭。

俄烏戰爭帶來的兩個重大後果是,俄羅斯在戰爭中全面暴露了自身的軟肋和實力,美國有機會通過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打持久戰、消耗戰,並領導全球性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使其在戰略競爭中提前「出局」;經過對全球性和地區性大國的「測試」,最終為美國劃分敵我界限,確定下一步戰略,提供關鍵依據。

川普2017年入主白宮當年,美國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首次確定了美國的頭號和二號戰略對手,彼時,俄羅斯仍然居於首位。

在此之後,美國政府對戰略對手的劃分出現了一些動態的變化,但俄國始終被視為重要的「挑戰」,直到此次戰爭徹底改變了美國對國家安全戰略對手的界定:

華盛頓總體認為,莫斯科已經失去了作為美國長期戰略對手的資格,儘管它是現實和緊迫的「威脅」。

就俄烏戰爭對世界大國(中國)的測試是開戰後白宮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拜登當局展開了密集的外交接觸和夥伴磋商。

它們構成了拜登作為白宮主人首次亞洲出訪並展開相關戰略議程的重要背景。

對於大國如何對待對烏髮動戰爭的俄羅斯,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測試標準:

俄羅斯的經貿合作,特別是能源、軍備合作,可以歸入現實主義範疇

在俄烏戰爭的性質的認識和取態,即是否認定俄羅斯對烏戰爭是侵略並表明本國的立場;

是否向俄羅斯提供包括輿論、資金和武器的戰略支援;

是否在俄烏戰爭後繼續與莫斯科保持外交、經貿、軍事及地緣政治等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總體來看,華盛頓對前兩項保持戰略容忍,印度由此能夠繼續作為華盛頓在印太的關鍵夥伴得到拜登當局的合作,但對於後兩項,則抱之以不容忍的態度,成為美國劃分敵我界限的主要依據。

現任美國務卿布林肯上任後提出了著名的「三分法」:競爭、合作和對抗,以此界定美國與首要對手的關係趨勢。

這三個關鍵要素應該說是長期以來美國處理與印太首要大國之間關係的主要的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不同時期,三者的比例不同。川普擔任總統後,競爭和對抗因素增強;拜登勝選後,在繼續保持競爭和對抗態勢的同時,強調合作,並積極恢復接觸。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競爭和對抗因素沒有減弱,但接觸因素得到增強,合作被頻頻置於重要位置,美國與頭號對手的關係是存在動態變化性質的,宿命論觀點的要害就是將對抗甚至敵視當作必然,卻忽視了維繫美國與頭號對手長期關係中的合作和建設性因素。

隨着拜登的亞洲行程結束,美國對於俄烏戰爭的大國測試也趨於完成,突出表現在白宮和美國務院推進拜登在亞洲行程中早已確定的日程之外,搞了一個小「插曲」,即對西太平洋島嶼問題再次進行打破戰略模糊的表態,聲稱美國將會為西太平洋可能的戰事作出武力反應。

事實上在大國競爭已經成為美國的核心戰略背景下,華盛頓已經並將持續地有意識打破傳統的「戰略模糊」策略,包括重新抬出並突出其國內法及相關歷史文件,特別是在有關武力協防的表態方面。

這一「插曲」就像去年下半年拜登主動披露所謂的「武力協防」一樣,更像是白宮有意為之而非一些輿論所稱的「口誤」。

美國官員曾明確表示,西太平洋問題與烏克蘭問題不能相提並論,美國和烏克蘭之間不是安全夥伴關係,而在西太則不一樣。

一位哲學家曾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假如一國總統就同一問題兩次同一表態的話,你就不能等閒視之,而必須認真對待。

在拜登正對美國定位為對外戰略的主要目標地區進行訪問的情況下,一系列雙邊的和多邊的會議舉行,而這位總統卻在一個公開的記者會上「踏進同一條河流」,再次確認美國將對西太平洋的戰爭作出武力反應,不是偶然,而是刻意為之的行為。

在此節骨眼上,有兩個不同尋常的消息在坊間不脛而走:

其一是在俄烏戰爭如火如荼的關鍵背景下,一次涉及過去從未涉及的大範圍敏感區域的(中俄)聯合空中戰略巡航進行。這是一個很有象徵意義的事態,容易被美方複雜解讀。

 

 

塔斯社:俄羅斯空天軍與中國空軍(軍機)在亞太地區進行空中巡航

基於此,拜登的插曲就很耐人尋味。美國總統在東亞-西太平洋的首次訪問中宣佈相關戰略機制啟動,並深化「四國集團對話」,可能從此變成華盛頓與頭號對手不可逆轉的對抗關係的開始。

其二是5月上旬美國務卿布林肯以感染新冠技術性擱置的對外政策演講,將緊隨拜登訪問亞洲之後的26日舉行,由於通過此訪美國政府與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關鍵盟友和夥伴進行了緊密的磋商,因此其演講將更更值得關注。

在一系列事件發生後,布林肯甚至可能改變起初的基調,在演講中更為突出美國與「唯一戰略對手」的競爭和對抗一面,使其具備歷史上的冷戰宣言的某些特點。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25/1752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