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重慶轟炸中遇到宋美齡 終生難忘

—空襲中路遇宋美齡

作者:
宋美齡身着深藍色西服裙裝,快步向我們走來。即問:「你們是哪個學校的?」「我們是重慶兒童保育院的。」老師答。宋又問:「你們到哪裏去?」「我們去歌樂山保育院。」老師又答。宋美齡環顧前後,果斷地對老師說:「你們停下不要走了,等我……」只見她立即轉身到馬路中間,伸開雙臂攔住了一輛卡車,車子一停,她步履矯健地登上汽車踏板,手扶車門,大聲對司機說:「我是蔣夫人,請你把我的孩子送到歌樂山去。」我們幾個同學也跟着到了車前,她對司機說的這句話我們聽得特別清楚。

宋美齡已經作古。這位世紀風流人物,史書給她的一生劃上了句號。

近幾年來,我在電影、電視中看過扮演的宋美齡,我不能說表演者不優秀,但她們塑造的宋美齡形象,也許受這樣、那樣的局限,無論是形似、神似,我總感覺不像或者不太像,這也許是我對藝術的苛求。

最近看到一條訊息,有人要拍一部宋美齡的電影。由此,喚回了我遙遠的記憶。

在我敘述這段往事之前,我必須回顧一下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

據《重慶大事記》1939年5月記載:

5月3日,日本飛機26架以密集隊形空襲重慶,我飛機起飛迎敵。日機侵入市區,投彈1000多枚,陝西街、大梁子、倉坪街、左營街等地均被炸起火,居民傷亡近1000人。

5月4日,日機27架再度空襲市區。市區發生大火,都郵街、柴家巷盡毀,居民死2000多人,傷3300多人。

3、4兩日,市區房屋被毀1200多棟,駐渝英、法、德使館均無倖免,人員亦有傷亡(我的記憶中,當時外國使館、教堂房頂上為防日機轟炸,都鋪着該國巨幅國旗,以示第三國)。

5月3、4日,僅這兩天日機對重慶市區的狂轟濫炸,幾千人的鮮血流淌成河,漫天大火燒焦了湛藍的長空!山城重慶啊,千百年來,日夜依偎身旁的濤濤長江和美麗如畫的嘉陵江也被日本法西斯的殘暴激怒了!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這是重慶市民和滾滾大江的同一首歌,同仇敵愾!

1938年9月下旬,我們戰時兒童保育會一百多名師生,從保衛大武漢的戰火中乘民生公司輪船輾轉宜昌、萬縣到達重慶,編入重慶臨時保育院,住在朝天門臨江半坡上一座叫萬壽宮的小廟裏。

5月3日下午警報解除後,街上大火還在沖天地燃燒着,院長、老師們帶着我們,撤離萬壽宮,緊急向外疏散。那時保育院難童年齡最大的約十三四歲,還有更小的。從萬壽宮出發時,老師們領着走,我們的老師也多是流亡學生及自願者。前一年暑假我小學畢業,在這個大家庭里我算是個大孩子。出發時,我原在隊伍的後頭,上了大街,有一邊街的房屋大火還在燃燒,我們衝撞在長長的狼煙迷漫的街道上。那時重慶街道不寬,但逃難的人群和救護隊、救火車混流,一些倒塌在馬路上的牆壁和燃燒着的木頭、家具又不時地橫在路上。直到現在我也不完全記得清我們這個非常弱小的隊伍,老師們是怎樣將我們拖帶出火海的!但我記得逃難的人群中好些我們不認識的大人,不顧自己的安危,幫老師帶着我們一起奔跑。

大約過了幾個小時,才到兩路口。這裏馬路寬了一點,脫離了狼煙蔽天的街區,路上來往的人、車仍然很多,由於我們保育院的孩子都是穿着一色的青布衣褲,特別好認。到兩路口時,我已從隊伍的後頭,跑到了隊伍的前頭,站在了老師的身旁,等待後面的同學上來。

這時,一輛黑色轎車從城外迎面緩慢開來,車子突然在我們的左前方,距我們很近的路旁停下。誰知,下車的是宋美齡,跟着她下車的還有洋人端納。宋美齡身着深藍色西服裙裝,快步向我們走來。即問:「你們是哪個學校的?」

「我們是重慶兒童保育院的。」老師答。

宋又問:「你們到哪裏去?」

「我們去歌樂山保育院。」老師又答。

宋美齡環顧前後,果斷地對老師說:「你們停下不要走了,等我……」

只見她立即轉身到馬路中間,伸開雙臂攔住了一輛卡車,車子一停,她步履矯健地登上汽車踏板,手扶車門,大聲對司機說:「我是蔣夫人,請你把我的孩子送到歌樂山去。」

我們幾個同學也跟着到了車前,她對司機說的這句話我們聽得特別清楚。

司機立馬下車,打開後車箱,幫着宋美齡和老師扶着我們快捷上車。很快車子滿載着我們向歌樂山馳去。時間已近傍晚,後頭的師生也都乘車陸續到達歌樂山,直到深夜我們才吃飯睡去。

這個夜晚,重慶市民陷入深重的災難中,無家可歸的人不計其數。宋美齡和歌樂山保育院院長曹孟君和老師們也是一個不眠之夜。過後聽老師們講,宋美齡送走了難童,她的車子又向城內被炸中心開去了。

從兩路口到歌樂山,究竟有多少公里,要走多少山路、黑路、險路?如果只憑我們這群孩子徒步行走,將有多少艱險!

寫到這裏,我想補充一個情節:戰時兒童保育會是1938年4月由沈鈞儒、郭沫若、李德全、鄧穎超、沈茲九、劉清揚、唐國楨、杜君慧、安娥、季洪等在大武漢保衛戰中,鑑於許多流亡兒童流浪街頭,在漢口發起成立的,宋美齡被推選為戰時兒童保育會會長。

從此,成千上萬的流浪兒童,從各個戰區被兒童保育會接收後,運到後方轉送各個學校上學。記得1938年聖誕節前夕,宋美齡來到萬壽宮,還帶來了好幾大簍橘子贈送全院師生。還有一次視察保育院時,宋美齡和陳紀彝等走進廟裏,在我們的地鋪上,翻開墊在地上的稻草查看是厚、是薄,對院長、老師也有不少囑託。

宋美齡的難童情結,我們那時並不理解,在上了中學以後,有的同學與當地學生打架難解難分時,老師忠告我們,你們(保育生)在學校上學、吃飯、穿衣,一切費用,是宋美齡和婦女運動的領袖們募捐來的,來之不易!

我們年齡雖然不大,但戰爭中苦難的經歷已經不少。幾次見到宋美齡,她的美貌、智慧、端莊,還有她那特有的氣質和典雅的風度,在我們小小的心靈里留下難忘的印象。

炎黃春秋》2004年第3期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炎黃春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08/174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