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美媒:烏克蘭全民皆兵,布查屠殺有理?

作者:

烏克蘭軍方在4月2日宣佈收復「整個基輔地區」後,基輔郊區布查市(Bucha)的恐怖場面被曝光。

俄羅斯軍隊被指控在布查進行大規模殺戮。來自多家新聞機構的記者記錄了亂葬崗、散落着屍體的街道,以及雙手被綁在背後、遭到近距離槍擊身亡的平民。

世界各國領導人已譴責俄羅斯在布查犯下戰爭罪。

俄羅斯聲稱,布查的那些照片和視頻是被精心擺設過的。

4月3日,一名微博用戶向擁有170萬微博粉絲的上海復旦大學教授沈逸詢問他對布查事件的看法。

「沈老師怎麼看基輔旁邊出現好多平民屍體了,感覺輿論反俄會有一大波,」用戶名為zzzzzzzzyxxxx的微博用戶問道。

沈逸在其回答中暗示烏克蘭平民是可被俄羅斯所謂的「特別軍事行動」所針對的攻擊目標。

「烏克蘭不是發槍了麼?這波操作之後,烏克蘭全員都可以看成美國抓進關塔那摩的平民戰鬥員,」沈逸回復稱。「第一,不是平民,是戰鬥員;第二,不是軍人,不享受日內瓦公約權利體系保護。美國已經有示範了,烏克蘭怎麼跳,也跳不出這個框。」

所謂所有烏克蘭人都可被視為戰鬥人員的說法是明顯錯誤的。而且,哪怕是加入由志願者組成的烏克蘭國土防衛軍的烏克蘭人,也和平民一樣有權享有日內瓦公約的保護。將所有烏克蘭人視為敵方戰鬥人員是違法的。

在俄羅斯於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時,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r Zelenskyy)在推特上寫道:「我們將向任何想要保衛國家的人提供武器。準備好在我們各城市的各廣場上支持烏克蘭。」

那些希望拿起武器保衛國家的烏克蘭人被給予加入國土防衛軍的簡化程序。國土防衛軍是--烏克蘭武裝部隊的預備役組成部分。

3月5日,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烏克蘭國家憲兵)宣佈,10萬烏克蘭人加入了國土防衛軍。

在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之前,烏克蘭國土防衛軍成為該國武裝部隊的一個獨立分支。這使得它成為一個軍事組織,而不是準軍事組織。

《基輔獨立報》援引2021年7月通過的《國家抵抗法》(National Resistance Act)報道說:「這些主要由輕步兵組成的隊伍必須確保後方的安全和秩序,協助武裝部隊進行作戰行動,守衛關鍵的基礎設施,並協助打擊當地的敵對顛覆活動。」

雖然國土防衛軍成員的制服尚未統一,有些隊員有時是身着便服和迷彩服的混搭,但國土防衛軍的所有成員都佩戴黃色或藍色的臂章作為辨識標誌。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1949年簽訂的日內瓦四公約和1977年簽訂的日內瓦四公約《附加議定書》的締約國。不過俄羅斯政府2019年單方面廢除了用於保護國際性武裝衝突受難者的其中一項議定書(對此後文會有詳細說明)。

日內瓦公約共有四部。其中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第三公約對享受該公約保護的「落於敵方權力之下」的戰俘作出定性。其中第一種是「衝突之一方之武裝部隊人員及構成此種武裝部隊一部之民兵與志願部隊人員」。

第二種是「衝突之一方所屬之其他民兵及其他志願部隊人員,包括有組織之抵抗運動人員之在其本國領土內外活動者,即使此項領土已被佔領,但須此項民兵或志願部隊,包括有組織之抵抗運動人員,合乎下列條件:

▪有一為其部下負責之人統率;

▪備有可從遠處識別之固定的特殊標誌;

▪公開攜帶武器;

▪遵守戰爭法規及慣例進行戰鬥。」

該公約也涵蓋了「戰時全國總動員」(levée en masse)的情境。公約在對受保護戰俘的界定中稱:「未佔領地之居民,當敵人迫近時,未及組織成為正規部隊,而立即自動拿起武器抵抗來侵軍隊者,但須彼等公開攜帶武器並尊重戰爭法規及慣例。」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表示,應召參與「戰時全國總動員」的人員應被視為戰鬥人員——即那些能合法參與國家間敵對行動的人——「如果他們公開攜帶武器並尊重戰爭法規及慣例」。

但戰爭畢竟是混亂的。一些人認為,澤連斯基承諾為任何想要戰鬥的人提供武器,加之其他烏克蘭官員的一些聲明以及對於大規模抵抗的呼籲,可能會混淆戰鬥人員和非戰鬥人員之間的界限。

例如,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漢娜·馬里亞爾(Hanna Maliar)曾呼籲平民製造自製武器,加入國土防衛軍,甚至是從陽台上投擲自製燃燒彈。

面對自己國家遭受全面入侵,個別烏克蘭人或烏克蘭人團體可能會在不亮明自己是戰鬥人員的情況下參與抗敵行動。這些人可被否決戰俘身份,並因其戰爭行為而受審。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所有烏克蘭人都可被視為戰鬥人員。國際武裝衝突中的平民是指任何不屬於武裝部隊的且未參與「戰時全國總動員」的人。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附加議定書》(第一議定書)的第五十條第一款中指出:「遇有對任何人是否平民的問題有懷疑時,這樣的人應視為平民。」

日內瓦第四公約中,用於保護武裝衝突地區和被佔領土上的平民的單獨條款共有159條。當中規定不得對平民施加「謀殺、殘傷肢體、虐待及酷刑」,以及不受「基於種族、國籍、宗教或政治見解的歧視」。

日內瓦公約《附加議定書》(第一議定書)的第五十一條規定,平民「不應成為攻擊的對象」。

第五十一條下的其他款項還規定,禁止「以在平民居民中散佈恐怖為主要目的暴力行為或暴力威脅」,禁止「無區別地打擊軍事目標和平民或民用物體」的攻擊,以及禁止「作為報復對平民居民的攻擊」。

2019年10月,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退出了日內瓦公約《附加議定書》(第一議定書),其理由是在「當前國際環境」中,該議定書存在被「濫用的風險」——當時,國際人道實況調查委員會(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Fact-Finding Commission)正進行一項始於2017年的戰爭罪調查,當中涉及對烏克蘭東部、敘利亞和也門戰事的調查。這一退出決定的數日前,《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一項調查顯示,俄羅斯空軍在敘利亞炸毀四座醫院,以幫助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的政府軍擊潰反政府武裝。

路透社(Reuters)在其對俄羅斯政府退出議定書決定的報道中提到了俄羅斯對敘利亞內戰的武力干預。獨立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有數以萬計的敘利亞平民傷亡與俄軍武力行動有關。

與此同時,試圖為俄羅斯戰爭罪嫌疑洗白的人並不止沈逸。

宋忠平教授是中國半官方媒體鳳凰衛視的軍事評論員,他最近重複了克里姆林宮的觀點,稱布查(又譯布恰)大屠殺可能是「擺拍」,並補充說,「澤連斯基本身是演員,(這是)演員的修養。」但他同時又毫無證據地聲稱,另一種可能就是烏軍在布查殺害了俄羅斯族裔的人,或者同情俄軍的人,才有了那些屍體。

與此同時,對俄羅斯入侵行為持批判態度的中國學者則被中共當局的內容審查制度消聲。例如,2月26日,來自南京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的五名教授聯名發表譴責俄軍入侵烏克蘭的文章《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與我們的態度》,但隨後便被中共當局的審查機器刪除。

台灣淡江大學(Tamkang University)講師戴達衛(David Demes)4月4日對中國媒體對布查大屠殺的報道做了匯編。

他在推特上通過一個推文串展示,中國媒體的報道中要麼不提及布查發生的屠殺,要麼重複俄羅斯對布查屠殺責任的否認。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也正在發動中國各高校和初高中學校,統一向中國學生灌輸對俄烏戰事的「正確認識」,其中強調俄羅斯對西方的不滿並重點指責美國才是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

與俄羅斯保持口徑一致的同時,北京方面還表示,「指責中方散佈涉烏虛假信息,本身就是在散佈虛假信息。」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14/173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