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玄學風水 > 正文

古代故事:身在公門行善得福報

作者:

中國古代有一種說法是「身在公門好修行」。公門,指官衙、衙門;修行,是佛道修煉中的用語。意思是在官衙中做事的人行善事更容易,也更容易為自己積福德,如果想修行也十分容易。事實上,古代有很多身在公門中人,就因為或助人消除貧困、昭雪冤情;或教化愚昧之人,扶助弱小;或不乘人之危索取,不因受賄而濫施刑罰;或不明知是冤情而故意冤枉,不舞文亂法而得到福報,子孫亦昌隆。清代宋楚望編輯的《公門果報錄》就有不少得福報的例子。

姚時可不乘人之危得善報

宋朝姚時可當獄吏的時候,宰相張邦昌的族弟張某因結黨謀逆的罪名被逮捕。張某與他的家人都被捕入獄。自覺難逃一死命運的張某有一天對姚時可說:「我估計我將必死無疑,我有一些金子藏在一個暗室中,你可以取出來,然後煩請你悄悄幫我買份毒藥。待朝廷判決書下來,我即與家屬一同自盡。至於後事也一併託付給你了。」

姚時可安慰他說:「當今朝廷廣施仁政,訟獄多會被寬大處理。我先為您探聽消息。如果確實罪不可免,先生再行此計,也為時不晚啊。」

後來,張某經查「沒有參與謀逆」,被無罪釋放。張某非常感謝姚時可保全了他的一家人,要贈予他一百兩銀子。姚時可拒不接受。當時姚時可還沒有兒子,這件事之後,他一連生了八個兒子,皆有才名,相繼在科考中登第,後來都成了名士。此不乘危索取之善報也。

吏卒多行善事子孫得福報

明朝上元縣(今屬南京)皂頭(註:衙役的領班)李中美,心存仁恕之心,常常說「公門好修行」這句話。他與掌管刑事案件的刑房朱某交好,他勸朱某說,大人信任你,如果你不利用這個機會為百姓行方便,就錯過了積德行善的好機會。朱某感嘆道:「我尚知文懂節義,你一字不識,卻能說出這樣的話,讓我實在心服。」兩人遂結為兒女親家,相互勉勵多行善事。後來朱某的兒子,年方二十就考中進士;李中美的孫子,十八歲獲得鄉薦。上天誠不負也。

還有漢朝何比干,在當汝陰縣獄吏時,不僅克盡厥職,還常懷善心,每件案子都去請求縣令量刑從寬,重刑的從輕發落,輕刑的減免。經他手救活的人就有數百。後來何比干調任丹陽縣尉,多方體恤民情。他所轄區域的訴訟從無冤案冤囚,百姓尊稱他為「何父」。

何比干後來退休在家。一天,有位老婦人來到他家說是要避雨。老婦人從懷中端出一道菜品,上面有九百多片菜葉。老婦人對何比干說:「君家世有陰德。你又能治獄寬仁、平冤息怨。你將福澤子孫,子孫中佩印綬者就如同這盤菜里的葉子那樣多。」言畢,老嫗忽然不見了。何比干後來子孫果然累世科甲,爵祿顯榮,一如老婦人所預言的那樣。

刑房卻色洗冤情子孫皆登第

明朝浙江省嘉善縣支立的父親,在縣衙的刑房工作。一次,一個囚犯無辜被判了重刑,支立的父親很同情他,打算想辦法為他鳴冤。囚犯私下對妻子說:「支公美意,我恐怕無法報答。明天你請他到家中做客,你可以以身事之。如果他接受了,可能會更用心,我就可活命。」妻子含淚答應了。

次日,支公來到囚犯家中,其妻親自斟酒侍奉,並將丈夫之意告之。支公堅辭,此後仍盡心盡力為其奔走,最終囚犯被無罪釋放。夫妻倆登門叩謝,感謝其厚德大恩,並說知道他還沒有兒子,願意將女兒嫁給他,而這在情理上是說的通的。支公同意了,隨即下聘禮將其迎娶。

後來這個囚犯的女兒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叫支立,20歲就考中舉人,後由舉人官至翰林院孔目,曾做過常州學官。精於經學,時人稱為「支五經」。支立的兒子叫支高,支高的兒子叫支祿,都是從貢生入博學宏詞科,而支祿的兒子叫大綸,考中了進士。這都是支公卻色陰德所致。

梵公仁厚得道成仙

宋朝時梵公曾是縣邑的皂隸(衙門裏的差役)。縣令審犯人的時候,經常用杖打人,非要把人打得流血不可,不見血不罷休。梵公就想了一個辦法,他用蔥沾滿了血藏匿在棍杖刑具中,這樣行刑杖人時,很快就見血了。很多犯人因此活了下來。

一天,縣令看見梵公走路竟然鞋不着地,身輕如燕,便詢問詳情。梵公就跟縣令講述了人行善積陰德的道理,縣令也被他感化了,從此不再隨便使用杖刑。後來梵公辭去差役之職,進山修行,後得道成仙。

或許古代公門中的果報例子,可以給當代在中共各級衙門中工作之人以啟示,明曉如何做才是為自己、為子孫後代好啊。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正見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01/1728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