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溝通是一門學問,父母經常吼孩子,真的會影響孩子智商

上周末,朋友跟我說了一件讓人很揪心的事。

有一天,朋友剛收拾好滿地的玩具,就發現2歲的女兒用蠟筆在床單上玩起了「填色」遊戲,場面非常混亂。朋友氣壞了,忍不住吼了孩子:「都跟你說了不要亂畫!你是聾了嗎?!」

孩子嚇得呆住了,手一哆嗦,蠟筆掉在地上也不敢撿。

朋友以為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對話,可沒想到,卻帶去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從那以後,孩子再也沒有碰過蠟筆。」

說到這裏,朋友突然嘆了口氣:「我特別能理解孩子的感受。我還小的時候,我媽也曾經這樣吼我,直到現在,我都記得當時我有多恐懼,多害怕。」

很多人不知道,吼娃不僅影響孩子的心理,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比吼娃更好的方法,我都幫你整理好了。

01

一個知乎網友說:「我爸爸發火,大吼大叫的時候,我根本就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蒙台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孩子後來變成什麼樣,都在父母的情緒中。

對孩子來說,有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和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比任何事情來得更加重要。

在親子關係里,很多人沒有親眼見到傷害,就認為傷害不存在,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台灣有這樣一個小視訊,雖只有2分多鐘,卻足以讓人心有戚戚。

視訊中,一家三口一起參加節目。

小女孩和爸爸先到節目現場,直到化妝師給孩子化好了妝,而媽媽仍然沒有趕過來。

小女孩看到鏡子裏漂亮的自己,想打電話讓媽媽趕緊過來看看。

打電話過去,媽媽用非常不耐煩的聲音說:「媽媽在騎車,馬上就到了,不要催」。

女兒把剛要說下去的話吞了回去,又遲疑一會,欲言又止地放下了手機。

過了不久,女兒看到媽媽還沒有來,又打電話過去催媽媽。

媽媽有點生氣地在電話里吼着她:老是打電話,很煩呢!

然後不由分說地將電話掛了。

女兒把電話放下來的那一刻,眼淚一下就飆了出來。

媽媽看着直擦眼淚的女兒,意識到自己的不耐煩和吼叫聲,竟然讓女兒像受到了重擊一般。

更難過的是,這一幕幾乎每天都會上演。

當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記住的,是當時的情緒,而不是父母的語言。

02

不吼不罵,應該怎麼教孩子?

既然「吼」的危害這麼大,那麼當問題出現時,不吼應該怎麼教孩子?

1、可以批評,但不要批判;講事實,但不要惡語中傷

社區有位媽媽,因為孩子亂扔玩具,沒少罵孩子:「跟你說八百遍啦!玩具要收好,每次都不聽!」

有一次,孩子忍不住頂嘴:「哪有每次,昨天我明明就收拾了。」

媽媽覺得孩子就是在「狡辯」,不由分說又罵了一通。

自那以後,孩子變本加厲,一次玩具也不收了。

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要客觀、公正地去評價,不要帶着批判的態度。因為批判並不會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反而會加重逆反心理。

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說法來評價孩子:

「今天你沒有收玩具哦,前天也是這樣,但是昨天就做得很好,收拾得非常整齊,媽媽為你感到高興,希望你能繼續堅持。」

2、傾聽孩子的需求,不要「我覺得」,而是「你覺得」

表妹之前帶孩子去逛超市,孩子看上一頂巨大的帳篷,死活都要買,還賴在地上撒潑打滾。

表妹安撫了孩子後,問她為什麼要帳篷。孩子說:「爸爸放假老是睡覺,有了帳篷,爸爸就能在外面睡覺,帶我出去玩了。」

表妹這才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並不是帳篷,而是父親的陪伴。

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有相應的動機。

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不妨多問問自己「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孩子到底想要什麼?」

只有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語言溝通,孩子會更願意「聽話」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中,講過一個案例。

一個孩子,年僅6歲,就可以把被子鋪地整整齊齊,甚至通過了軍隊檢驗。

朋友們都很好奇:「我家的孩子無論怎麼管教,都不肯疊被子,為什麼你家的孩子不但聽話,還能做這麼好呢?」

這位媽媽回答:

「其實我的孩子一開始也是屢教不改,後來我發現,他不是不聽話,而是我說的方法,他聽不懂。後來我把床單都改成格子的,讓他按照線來摺疊,他很容易就做到了,也就願意聽我的指令了。」

孩子永遠是孩子,對大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的事,對孩子來說可能都是陌生的新事物。

所以,當孩子犯錯時,先不要着急,先觀察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超出了孩子理解的範圍。如果是,請給出更簡單易懂的具體指令,這樣,孩子就更願意「聽話」了。

03

我們知道,說話是一門藝術,家長要想讓孩子能好好說話,自己就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覺得說話的聲音越高,越有效果,事實恰恰相反。父母長期這樣跟孩子說話,不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還會讓孩子也變成這樣的人。其實比起高聲教育,父母更應該給孩子進行「低聲」教育,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低聲教育的科學依據

所謂的低聲教育就是指家長用低聲調去教育孩子,不是一個勁的大吼大喊。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取得不同的效果。大人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用低聲調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這是為什麼呢?

低聲調能讓人變得理智一些,情緒更加平和一些。也能夠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這樣更有利於溝通。

父母在低聲批評孩子的時候,可以集中孩子的聽力,還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用高聲調去批評孩子,結果孩子反抗的聲音也很高。最終雙方的情緒越來越激烈,大人孩子都是一肚子氣,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

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高聲調教育孩子的話,越說越生氣,聲音越高。但是如果你低聲教育的話,就會有一部分的負面情緒被趕走,變得更加理智。

Wendy媽有話說:

溝通是一門學問,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不斷地去試錯,糾正,和學習。

只要父母永遠保有成長意識,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肯定,總有一天能戒除壞脾氣,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快樂客棧 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329/172726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