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楊威:中共虛晃一槍無意參與俄烏斡旋

作者:

2022年3月8日,習近平(上)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左下)、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右下)通過視頻會晤,中共領導人並未承諾參與俄烏斡旋。

3月8日,習近平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視頻會晤後,外界似乎看到中共準備參與俄烏危機斡旋的跡象。不過第二天,在3月9日的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卻否認了類似的說法,稱「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沒有任何變化」。到底是中共虛晃一槍,還是外界產生了誤解呢?

中共外交部否認參與斡旋

3月9日,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視頻會晤時表示,願同法方、德方和歐方就烏克蘭危機保持協調。能否透露協調所包含的內容?這是否意味着中方將在俄烏之間斡旋?

發言人趙立堅含糊地回答,中方「表示願同法方、德方和歐方保持溝通和協調,根據當事各方需要,同國際社會一道發揮積極作用」,「將繼續同各方保持密切溝通」。

趙立堅實際在玩文字遊戲,他僅稱「保持溝通和協調」,並未承認準備參與斡旋。又有記者追問: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將於3月10日在土耳其舉行會晤,中方是否計劃支持交戰雙方之間的協調或有意加入?

趙立堅僅稱,「希望有關各方能加強勸和促談的努力,緩和緊張局勢。」但他沒有承諾參與協調。

再有記者繼續追問:習近平同法國、德國領導人視頻峰會上使用了「戰火」一詞來描述烏克蘭局勢,這是否意味着外交部改變了對局勢的評價?

趙立堅僅用一句話回應,「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沒有任何變化。」

至此可見,中共關於烏克蘭危機的立場並未真正發生鬆動,外界大概在某種程度上被新華社聲明的套話繞進去了。

新華社聲明是否有真正的變化?

3月8日,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視頻會晤後,新華社發佈了聲明,當中確實沒有承諾參與斡旋之意。

聲明稱,「習近平強調,當前,烏克蘭局勢令人擔憂,中方對歐洲大陸重燃戰火深感痛惜」;「中方讚賞法德為斡旋烏克蘭局勢所作努力,願同法方、德方和歐方保持溝通和協調,根據當事各方需要,同國際社會一道發揮積極作用。」

這樣的說法表明,中共領導人只「願同法方、德方和歐方保持溝通和協調」,並未稱要參與斡旋。後面有一句「根據當事各方需要,同國際社會一道發揮積極作用」,這實際是中共的一貫套話,或許令外界產生了某些誤解。

聲明還稱,「我們要共同支持俄烏和談,推動雙方維護談判勢頭。」這句話僅稱「支持俄烏和談」,同樣並未表示要參與協調和談,實際也是中共在外交場合的一貫套話。

聲明同時稱,「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這句話實際暗示中共繼續支持俄羅斯。聲明自始至終並未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沒有明確支持烏克蘭的「主權、領土完整」。中共關於俄烏危機的立場確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聲明最後稱,「中方也樂見歐俄美及北約開展平等對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兩周,世界各主要國家一面倒地譴責、制裁,並支持烏克蘭抵抗,中共卻提議歐俄美及北約「平等對話」,實際在變相拉抬俄羅斯的地位,毫無譴責俄羅斯入侵之意。聲明與以往立場的最大變化,應該是沒有直接把烏克蘭戰火的責任推給「北約東擴」。

德法領導人提制裁中共反對

德法領導人與中共領導人會晤後,各自發出了聲明。

法國的聲明說,「法國總統和德國總理再次談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嚴重後果,特別是平民受害者和難民人數的增加」,「他們與習近平討論了為達成外交解決方案而正在進行的努力,包括制裁的作用。」

可見,德法兩國把制裁俄羅斯作為外交努力的一部分,但中共的聲明乾脆沒提,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實際沒有談攏,因此中共僅承諾「保持溝通和協調」。

法國的聲明也僅稱,三方「同意就這場衝突保持密切接觸」,並未提及中共參與外交斡旋,可見中共沒有做出類似的承諾。

德國的聲明說,三方「同意全力支持所有旨在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衝突的談判」;「為了協調進一步努力結束衝突」,三方「外長將密切合作」。

德法兩國的聲明,都沒有提到中共參與斡旋,或許兩國領導人試圖勸說中共領導人參與斡旋,或勸說中共領導人支持或參與對俄羅斯的制裁,但沒有任何結果。中共貌似聲稱「支持俄烏和談」,但反對以制裁的手段逼迫俄羅斯和談。

3月9日,新華社報導,《中方堅決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的單邊制裁》,稱中俄將繼續開展「包括油氣在內的正常貿易合作」。報導引用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話,對美歐禁止和減少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等表示「堅決反對」。

在西方以制裁促和談的關鍵手段上,中共與美國和歐洲的立場完全對立,也很難真正參與所謂的斡旋。

中共試圖分化美歐卻難辦到

3月9日,新華社還報導,《趙立堅:美政府散佈針對中國的虛假信息用心險惡》。報導再次引用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話,抵賴外國媒體關於中共「事先知曉俄羅斯對烏克蘭軍事行動」的報導,並直接稱「美國國安會高官授意指使」;還再次稱美國政府散佈「虛假信息」、「挑動對抗」。

趙立堅還稱,「烏克蘭問題演變到今天」,「正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所作所為……」

習近平與德法領導人的視頻會晤後,新華社的聲明中沒有重複這樣的說法,但第二天新華社就趕緊補上了。中共領導人為了即將到來的中歐峰會,應該儘量迴避了類似的刺激性語言,還對美國和歐洲採取了不同的態度,試圖分化美歐關係。

德法兩國首腦與習近平的會晤,主要就是談烏克蘭危機,但新華社的聲明卻把中歐關係的話題放在最前面。聲明繼續聲稱「中歐合作」、「多邊主義」,「推進重大全球性議程」;還代替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願同中方緊密合作」。

法國的聲明僅稱,「談話的另一個話題」是「就歐中關係進行了交流」。

德國的聲明說,三方「還談到了歐中關係」,表示通過「深入對話」,「在不排除困難議題的情況下制定積極議程」。

德法領導人應該知道中共試圖分化歐美關係,但沒有表示與中共「緊密合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給歐洲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中共仍然繼續暗助俄羅斯,反對西方制裁俄羅斯,也不打算參與斡旋。中共實際還在推波助瀾,企圖給歐美製造更大的難題,卻指望歐洲對中共有所讓步,實在缺乏邏輯。

中共的立場,只能令自身陷入更大的孤立,或許很快就會引火燒身。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310/171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