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酷似真人!日本科學家創造出「機械人孩子」

近日,日本理化學研究所(Japan's RIKEN)的守護者機械人項目(Guardian Robot Project)研究團隊創造了一個名為 Nikola的機械人孩子,這個機械人孩子能夠成功表現6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恐懼、憤怒、驚訝和厭惡。雖然這個機械人孩子仍存在許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有這一次的進步意義重大。

這個機械人孩子如何運作呢?它配備了29個氣動執行器,可控制其面部的人工肌肉運動。它還使用6個額外的執行器來移動其頭部和眼球,使其更加栩栩如生。

確定執行器的位置可能是該項目最重要的部分,它們的位置是通過現有的面部動作編碼系統( FACS)來確定的,該系統指定了哪些生物"面部動作單元"或肌肉用於表達具體的情緒。

為了讓機械人孩子的表情更加真實,研究人員使用了氣動執行器,使它們能夠平穩安靜地運行。這讓 Nikola看起來不像一個機械人,而更像一個真實人類孩子,盯着這個機械人孩子可能會感到一陣毛骨悚然。

研究中有參與者對這個機械人孩子的表情進行了測試,試圖確定它表現出哪一種情緒。結果發現,有些情緒比其他情緒更容易理解。例如,它的皮膚不像真正的人類皮膚那樣容易起皺,因此厭惡的表情會比較難識別。科學家們已計劃將在未來解決這些缺點。

研究者表示,在短期內,像 Nikola這樣的機械人可以成為社會心理學甚至社會神經科學的重要研究工具。機械人善於控制行為,可以促進對人類社會互動的嚴格實證調查。未來,這項技術可以整合到幫助獨居者的全身護理機械人中,因為表情豐富的面孔可能更容易與人類建立聯繫。

題為 An Android for Emotional Interaction: Spatiotemporal Validation of Its Facial Expressions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前瞻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222/1711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