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張藝謀,這次可能要「翻車」了

 

正應了一句網絡流行語: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第二次作為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張藝謀的作品,博得了滿堂彩。

然而,張藝謀的另外一部作品,在春節檔期上映的電影《狙擊手》,票房卻墊底了。

一直忙着開幕式的張藝謀,在開幕式結束之後,也開始着急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他還不忘借着冬奧會,給自己的新片做下宣傳:運動員和狙擊手都需要鎖定目標、意志堅定,才能一擊制勝。

如果你知道《狙擊手》的票房有多差,你就能理解張藝謀此刻的心情。

(一)

春節檔期第五天,總票房已經突破了50億元,但《狙擊手》的票房才剛剛突破2億,只佔總票房的4%左右。

在春節檔期的幾部電影中,《狙擊手》墊底。比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好,卻不及動畫片《熊出沒》的一半票房,《熊出沒》還拿到了4.91億元的票房。

《狙擊手》票房排名第六,與排名第五的《四海》4.5億的票房,還差了2個小目標。

由此可見,《狙擊手》的票房真是差到了極點,連一部動畫片都不如。

但是,與票房格格不入的,是《狙擊手》的豆瓣評分,它卻拿到了7.7分,比票房冠軍《長津湖》的7.2分高出一截。

由此可知,《狙擊手》成了一部叫好不叫座的電影。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狙擊手》被院線給黑了。

從大年初一開始,各大院線給《狙擊手》的排片率就不足10%,而同類題材的《水門橋》,卻達到了驚人的31.6%。

排片率低,對消費者來說,最大的感受是,一個電影院一天沒有幾場是《狙擊手》

排片率低就算了,《狙擊手》的排片時間還非常差,不是早上,就是晚上;黃金時間段,基本上就沒有它的身影。

為了看《狙擊手》,消費者必須起早貪黑。

春節過後這幾天,天氣都非常冷。

大部分人都會睡個懶覺,再去逛商場看電影。天氣不好,也會儘早回家,不會為了一部電影,在商場等到這麼晚。

看《狙擊手》的消費者,那都是真愛,是主動選擇。

那些排片率高,排片時間好的影片,很多都是消費者的被動選擇。剛好這個時間有這部片,還過去的,那就看吧。

這樣的排片率和排片時間,對《狙擊手》極為不公平,直接導致《狙擊手》的票房開局就非常差。

大年初一,《狙擊手》的票房只有4823萬,其它幾部電影票房全部破2億,《熊出沒》都破了1億。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開局不利,導致《狙擊手》接下來幾天的票房,都不理想。

電影票房也會有馬太效應,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出現兩極分化。《水門橋》一騎絕塵,其它影片也萬馬奔騰,只有《狙擊手》原地踏步。

國師張藝謀,曾經票房號召力極強的大導演,這輩子哪受過這個委屈啊。

張導是不是得罪了院線背後的資本啊,要不然他們怎麼會不謀而合,紛紛給出低排片率和極差的排片時間段呢?

(二)

院線的打壓是《狙擊手》票房墊底的主要原因,但這部影片本身在宣發上,也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宣傳嚴重不足。

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部影片在春節上映,也不知道這部電影是張藝謀拍的。

張藝謀忙着冬奧會,沒有時間宣傳情有可原,但宣發公司確實沒把工作做好。

難道是宣傳經費不足?

二是片名不知所云。

單看《狙擊手》這個片名,真不知道電影要講什麼。

其實,這部電影最初的名字叫《最冷的槍》,講的是抗美援朝主戰役之後的冷槍冷炮的故事。

故事主角的原型,是志願軍中最優秀的射手張桃芳,他曾在32天裏,用436發子彈,擊斃了214名敵人。

當時中國根本就還沒有狙擊手的概念,原來的名字就挺好,但上映前卻被張藝謀改成了《狙擊手》。

這可能是張藝謀有意為之:不想以片名來譁眾取寵,只想用內容來征服觀眾。

三是沒有流量明星。

《狙擊手》這部電影,張藝謀啟用的全部都是新人,沒有一個流量明星,甚至連一個大明星都沒有。

張藝謀是為了還原故事的真實場景,當時的志願兵,很多都是十八九歲的少年。

如果使用流量明星,年紀都會偏大,這也背離了這部電影的初衷。

顯然,這也是張藝謀有意為之,以他的號召力,流量明星應該是呼之即來。

但他沒有,這是他的電影情懷,要讓電影返璞歸真。

他不想用流量明星來吸引觀眾,只想以電影本身,來征服觀眾。

四是與《水門橋》題材相同。

《狙擊手》是講抗美援朝的故事,《水門橋》同樣是講抗美援朝的故事,一個觀眾一個春節可能只會看一部電影,兩個相同題材的情況下,他們只會做二選一。

確切地說,他們只會選擇《水門橋》,因為它實在太完美了。

對《狙擊手》來說,《水門橋》這個對手太強大了。

如果不是張藝謀的鐵杆粉絲,或者不是戰爭片的鐵杆粉絲,看了《水門橋》的觀眾,絕對不會再去看《狙擊手》。

也就是說,《狙擊手》的尷尬存在,它不但拒絕了春節只看一場電影的觀眾,也拒絕了春節看兩場的觀眾。

像我這樣既看了《水門橋》,又回過頭去看《狙擊手》的觀眾,應當是極少數。

借用電影《南征北戰》的一句經典台詞:不是我軍太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這四個因素相互迭加,再加上院線排片不給力,就直接導致了《狙擊手》票房墊底。

當然,張藝謀也不一定是被院線黑了;或許正是因為院線看到了《狙擊手》的這四個問題,才做出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安排。

《狙擊手》是張藝謀極富電影情懷的一部作品,顯然,觀眾用腳投票,並不為他的情懷買單。

(三)

張藝謀導演的開幕式晚會,感動了網友,不少網友為院線的排片鳴不平,並表示一定要買一張電影票,支持一把張藝謀。

2月5日,《狙擊手》的排片佔比依然只有8.6%,但是排片的時間段比之前更加合理,不再是起早貪黑了。

同時,《狙擊手》的2月5日的票房超過了5100萬,反超了大年初一的4800萬。

這是一個好跡象,說明冬奧會開幕式出圈,給《狙擊手》帶來了宣傳的效果。

一些觀眾,已經開始為張藝謀的情懷買單了。

但是,從數據來看,這只是一次很微弱的反彈,能否持續還有待觀察。

據說,《狙擊手》的製作成本,達到了4億元。

目前剛剛突破2億的票房,不足以覆蓋成本。

一部電影的票房,不是所有都歸製作方所有的。

其中電影專項基金要拿走5%,增值稅要交3.3%,院線和影院要拿走42%左右,剩下的是發行方和製作方分賬。

其實,最後落到製作方手上的,大概不到40%。

這裏存在製作方和院線的博弈,院線分賬多的,會獲得更多排片;院線分賬少的,會獲得更少的排片。

這次院線齊刷刷地給《狙擊手》低排片,也有可能是給院線的分賬比例低了。

一般業內人士認為,票房是製作成本的3倍,才有可能盈利。

也就是說,《狙擊手》的票房要達到12億元,才有錢賺。票房突破10億元,才可能不虧錢。

春節檔期已經過去5天,《狙擊手》的票房才剛剛突破2億元;「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這句評論國足的經典台詞,這回同樣適合張藝謀:「留給張藝謀的時間不多了。」

事實上,《狙擊手》想要逆風翻盤,真的很難了。

有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的觀影人數,同比去年下跌了42%。

今年票價普遍比去年貴,不少城市出現了100元以上的票價,票價上漲而總體票房,同比去年卻是下滑的。

去年疫情衝擊,不少院線虧了錢,想趁着春節黃金檔,回一波血,紛紛提高票價。

但是,這無異於竭澤而漁。院線為了賺錢,吃相有點難看。

疫情之下,院線不容易,消費者也不容易;消費者沒賺到錢,票價還升高了,那他們就會用腳投票,選擇不看。

這對春節檔的打擊很大,對《狙擊手》的打擊更大。

所以,《狙擊手》很大可能會虧錢,張藝謀這次可能要「翻車」了。

(四)

《狙擊手》是一部好電影,看過的都說好,沒有差評。

張藝謀是好導演,這毋庸置疑;張藝謀的電影情懷,也是真情懷。

但是,春節檔的競爭是殘酷的,也是無情的。

一部電影再好,導演再牛,不符合市場規律,不遵循發行規律,不研究競爭規律,就一定會一敗塗地。

觀眾不為張藝謀的情懷買單,那就得他自己買單。

市場不相信眼淚,也不相信情懷,它只講究規律。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大江湖解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212/170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