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漫天霾:為什麼必須反對任澤平的「印鈔無害論」

—一文讀懂:為什麼必須反對任澤平的「印鈔無害論」

作者:

任澤平以前的一段視頻,臉打得pia pia pia的!這跟他這兩天主張要印錢鼓勵生育的觀點截然不同。他明確地知道:印錢會稀釋人們手中的財富,是一種變相的稅收;他也明確地知道,其最終的惡果就是津巴布韋委內瑞拉

他明明知道,但是卻斬釘截鐵、自問自答地說:「會不會引發通貨膨脹和房價上漲?不會。會不會產生不公平?不會。」

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壞。

為什麼必須反對印鈔票?經濟學——當然,不是任澤平所學的偽經濟學——早就給出了清晰無誤的答案:

第一,法幣體系下的增發鈔票,與偽造無異。

真正的誠實貨幣,是貴金屬。它本身有價值、有工業用途,是被市場交易各方選定的,不是被法令決定的。

為了交易的更加便利,銀行會發出貨幣倉單,作為貨幣的代用品。它必須是百分之百準備金的,滿足存款人隨時的提取要求。

貨幣憑證超發,超過了真實的貨幣庫存,當所有人同時提取,銀行必然破產。實際上,部分準備金銀行,從一開始就處於破產狀態。因此這是一種欺詐行為。

這時候通過法令規定貨幣憑證為法定貨幣,並且中止償付、壟斷髮行等手段,強制人們使用紙幣。這種法幣,說白了就是一張紙,沒有現金儲備的錨定,理論上可以無限增發。

你想一想,假如你開了一家「饅頭銀行」,有人在你這裏存了10個饅頭,你卻發出去了20張饅頭票,你和拿到這些票的人,都可以用這些票去提取饅頭,這到底是個啥性質。

這事只能點到為止。

第二,必須回歸誠實貨幣——金本位。

哈耶克主張「貨幣的非國家化」,認為應當將貨幣發行交給市場競爭。

鑑於「它」以往的惡劣記錄,應當被剝奪貨幣發行的資格。這沒什麼問題,就像一個坑蒙拐騙的商人會被消費者淘汰出局一樣。

然而讓商業銀行發行貨幣,並不能堵絕欺詐行為。事實上,部分準備金的商業銀行才是信貸擴張的「主力軍」。

10%的準備金,1萬元存款,理論上可以增發信貸10萬元。而且,事實上不需要存款,貸出去又存進來即可,這就是「貸款創造存款」。

許多市場派認為只要將壟斷了的某些職能市場化了就能解決問題,然而這卻忽略了至關重要的產權原則。任何侵犯產權的行為並不會因為私有化了就變得合理合法,其正確的歸宿應當是被徹底取締,回歸金本位。

取得黃金的方式有且只有三種:一是從交易中獲得;二是贈予;三是挖金礦。這是最誠實的貨幣。到時候,英鎊、美元、法郎、馬克,都回歸到它們的本質:質量單位,這也是最有利於全球自由貿易、增進人類福利的貨幣。

第三,貨幣不是財富,消費品和資本品才是財富。

貨幣只是一種交易媒介,它本身並不是財富。只有真實的消費品,才是財富;用於生產消費品的資本品,才是財富。

增加貨幣供應,不會帶來任何社會和經濟效益。

人不能抱着錢過一輩子不是?人之所以愛錢,不是愛那些紙,而是這些紙能換回來柴米油鹽流動電話汽車房子,不是嗎?

第四,貨幣,多少都是夠用的。

當一種商品成為貨幣之後,就已經滿足了交易媒介的功能,因此多少都是夠用的。

其他條件不變,貨幣供給增加,貨幣需求不變,必然降低貨幣的單位價值,也即購買力。反之貨幣少了,購買力就會上升。

因此印鈔票是一種浪費行為。

貨幣供給必須隨着經濟的增長而增長的觀點,是胡說八道的謬論。19世紀金本位時代,美國經濟迅猛發展,物價不斷下降,人們福利迅速改善,那才是一個通貨緊縮的美好時代。

第五,印鈔票必然引發通貨膨脹。

鈔票印多了,就貶值了,同樣的商品你必須付出更多的錢了。這是必然的,是老農都懂的基本常識,不是任澤平胡說八道的不會引起通脹。

注意:不是因為物價上漲了,所以你要花更多錢了。一種商品價格上漲的原因很多,但是引起普遍性物價上漲的原因就是鈔票印多了。

重複一下概念:通貨膨脹不是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就是它的字面意思:「通貨」,膨脹了,即信貸擴張。

通貨膨脹,是一個已經被「語言腐敗」的詞,是一個甩鍋的詞。以下用詞,要按照其本意來理解。

第六,通貨膨脹打擊儲蓄,摧毀財富,降低未來福利。

錢越來越不值錢,人們就不願意儲蓄,要麼去購買「保值資產」、「跑贏通脹」,要麼變得今朝有酒今朝醉。

儲蓄,以及由此轉化而來的投資,是通往經濟進步的唯一可行途徑。儲蓄增多,人們才會投資到迂迴生產中——就像魯濱遜不是去徒手抓魚,而是用自己的儲蓄去先製造一個漁網一樣。迂迴生產會帶來未來的更大產出,意味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那麼打擊儲蓄,就是讓人們的未來變得更窮。

在通脹之下,人們的真實收入下降了,但是名義貨幣收入看起來增加了,因此會擴大消費,這是資本的消耗,同樣會降低未來生活水平。

企業看似盈利的項目,減除通脹因素實際上可能是虧損的,但是「膨脹」了的收入和「利潤」,仍會被作為稅收徵收,這不但造成企業經濟核算的錯誤,而且會減少未來的投資。個人的收入也「提高」了,在累進稅率下,會同步提高徵稅級距,加重稅負,被徵收更多的稅收。這同樣會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

第七,通貨膨脹引發劫貧濟富的收入再分配。

新增貨幣不會同時平均地落到每個人頭上,它總是從某一點注入經濟體,然後像漣漪一樣逐漸擴散。這個過程引發了相對價格結構的變化——先拿到新增貨幣的人,在物價尚未上漲之前購買了商品;這種購買行為推動了物價上漲;最後拿到新增貨幣的人,則在物價已經上漲之後購買商品。這個過程完成了財富和收入的再分配。

這就是著名的「坎蒂隆效應」。

然而這種再分配不是劫富濟貧——雖然它也不對——而是劫貧濟富。

誰是最早拿到新錢的人呢?以美國為例,當然是誰印誰就拿得最早,例如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其次是為美國政府供貨的、能夠從它手裏承攬工程的、享受產業補貼的等等裙帶企業家,例如洛克希德·馬丁等軍火商、大型建築企業、放火箭的埃隆·馬斯克、環保產業等等。這些人會通過拿到新增信貸賺得盤滿缽滿。

給這些裙帶企業家供貨的人,是漣漪的下一層。那麼最後拿到新錢的是誰呢?

是那些辛辛苦苦賺固定工資的人、靠養老金生活的人。總之是與美國政府的權力離得很遠的人。是的,他們是窮人。

這個過程秘而不宣,並不容易很快被人們發現。所以,這是一種大規糢的盜竊:將窮人的錢轉移到富人、掌權的人手中。

其實說這麼多,都不如烏干達獨裁者阿明更加清晰直白,他壞得很「坦率」——印300億,給自己留100億。

也沒有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和去年剛剛叛逃的總統加尼幹得「漂亮」。前者將阿富汗央行變成了自己的私人銀行,由他哥哥掌控,爆發了阿富汗歷史上最大的腐敗案;後者,大家都知道,叛逃的時候,美金裝了四輛車。

第八,最大的惡魔——商業周期。

信貸擴張本來就會造成不負責任的投資,因為既然錢來的那麼容易,何必謹慎從事呢?但更嚴重的是,它會扭曲生產結構,製造「繁榮-蕭條」的商業周期。

隨着信貸的擴張,利率的降低,企業家以為有足夠多的儲蓄可供支配,於是發生普遍的判斷錯誤,競相購買資本品,大規糢地投資到遠離消費端的資本品生產中,生產結構延長了,就業增加了,名義工資提升了,經濟似乎一片繁榮景象。

這就是凱恩斯主義信奉的:增發信貸可以「將石頭變成麵包」。

然而任何資本品的生產,都必須有真實的儲蓄支撐,否則用什麼生產呢?但是在通脹的情況下,企業家購買資本品用的是虛假的信貸,並沒有真實的儲蓄做基礎。所以,當他們需要更多的資金繼續投入後續生產時,會發現「樓蓋到中途,沒有原材料了」,債務的償還發生困難,已經投入的資源被浪費,於是紛紛破產,勞動者大規糢失業。

而且,由於企業家將資源配置到了遠離消費端的資本品生產中,這些資源被「綁定」在了這個結構中難以「釋放」,消費品的生產能力就不足了,因此就會發生排隊買麵包的饑荒景象。

一場波及所有人的經濟危機爆發了。

這是誰造成的?是「市場經濟固有的缺陷」?要點臉行不行!市場經濟又不會說話,你想咋甩鍋就咋甩鍋,你高興就好。

你說那一直印不就行了?一方面,一直印,只會延緩、並不會避免危機的爆發,它只會使危機的時間更長,調整的過程更加痛苦,參考羅斯福新(胡)政(整);另一方面,當貨幣的貶值按天甚至按小時計算的時候,人們就會以最快的速度甩掉貨幣,「逃離到真實價值商品」。就像1930年代可憐的德國工人一樣,每天早上去上班,領到錢以後立即交給妻子,妻子飛奔著換商品,什麼商品都行,否則下一秒這些錢可能就一文不值。

這時候,整個貨幣體系就被摧毀了,人們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時代,經濟就崩潰了。參考任澤平提到的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漫天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29/170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