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哈薩克總統突然批評哈中邊境混亂的背後

中亞近鄰哈薩克斯坦的武裝騷亂已得到平息,該國當局於元月19日正式結束了為期兩周的緊急狀態令。

這場騷亂據悉共造成4578人受傷,225人死亡,其中包括19名強力人員。

事態起因於西部城市扎瑙津和阿克套的居民不滿液化天然氣價格翻倍上漲,發起大規模的抗議活動,隨後迅速蔓延全國,多次發生搶掠事件,一些武裝分子襲擊了政府機構並搶走武器。

哈薩克斯坦當局最初將其描述為一場恐怖主義運動,並以撲滅恐怖主義活動為由,請求俄羅斯總統普京和集安組織進行軍事干預。

集安組織部隊特別是俄羅斯軍方迅速採取行動,第一時間協助哈薩克斯坦當局很快穩定了局勢。

隨着哈薩克斯坦騷亂事態的平息,儘管有關「革命」的指責不絕於耳,但該國當局始終未正面呼應這種說法。

在此過程中,托克耶夫總統進一步將騷亂定性為一場有預謀的政治變亂,旨在奪取政權,而俄羅斯的軍事干預也引起了美國的擔憂,後者強調,哈當局「請神容易送神難」,可能難以擺脫俄羅斯的長期影響。

事實可能確乎如此,雖然為避免嫌疑,集安組織包括俄羅斯的部隊已完成了從哈薩克斯坦的撤離行動,但從中長期看,經此一役,該國的外交格局極可能發生重大轉變,從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實施的大國平衡戰略特別是對近鄰兩大國採取平行路線,轉向更加緊密地在集安組織和原蘇聯國家圈內活動,將俄視為其外交根基和支柱。在此基礎上,開展與其他大國的外交。

托卡耶夫在騷亂剛發生的24小時內緊急決策即尋求普京當局的軍事干預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該國最高決策層在自身受到直接威脅情況下,篤信只有依靠俄羅斯才能穩定局勢,尤其是確保現當局繼續執政。

正如前述,哈薩克斯坦政局突變最終被描述為政治變亂。一系列跡象表明,在俄國為首的集安組織干預下穩定局勢後,前總統所代表的勢力正逐漸遠離政治中心,納扎爾巴耶夫本人最終是何結局,不好說,但其勢力瓦解的趨勢正在形成,而托卡耶夫當局看上去將藉此鞏固權力,名副其實地掌控哈薩克斯坦政局。

頗為詭譎的重要細節是,在局勢未定、平息叛亂最緊要的關頭,托卡耶夫居然在11日專門面對議員們發表講話,對該國海關工作提出批評,其主要針對者乃是哈國與東方巨鄰邊境口岸。

托卡耶夫的公開理由是邊境海關秩序混亂導致數百億堅戈(哈貨幣)的稅費損失,但明眼人都能明白,在該國政局仍然前景莫名的時刻,當局冒着開罪強大鄰國的風險——在此之前鄰國已向其表達了堅定支持之意,拿稅費損失說事,不太合乎外交和政治邏輯,想必背後有更深的理由。

托卡耶夫的批評引發了該國相關職能機構聯合採取行動,對哈中邊境口岸開展了雷厲風行的督查。專門負責此事的特別委員會21日稱,「檢查後將採取措施」。

這些深層次的理由正是托卡耶夫當局拒絕將事件描述為一場「革命」,主動向美方就請求俄羅斯軍事干預作出解釋,並在急難時刻果斷向該國前總統一向高度警惕的俄羅斯請援的根本原因。

從這一微妙事件也可看出,托卡耶夫當局對外交政策特別是鄰國政策進行結構性調適,更大程度地依靠俄羅斯及集安組織,在某種程度上維持與美國關係的平衡,而過去所奉行的、與包括東方巨鄰在內的大國的「等距離」外交生變,不久的將來可能將會變得很明顯。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23/1699350.html